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与青岛颇有渊源。历史上的青岛国术馆和现在的青岛武术研究会均设在青岛的市北地界,而青岛的各大山头公园每天早上也是武术爱好者的锻炼基地。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据记载:早在1919年,著名武术家王子平率济南武术团来青,在馆陶路齐燕会馆进行表演,使武术在青岛社会中引起广泛注意。王子平,人称“千斤神力王”,在济南力挽水车,在青州高举磨盘,在青岛接连打败美国拳击手阿拉曼、德国举重名手柯芝麦、日本柔道名手宫本,因而闻名全国。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1922年,山东武术练习所解散,总教习韩愧生、教习王子平、杨名斋、常秉毅等来青定居。1923年,韩愧生租借馆陶路齐燕会馆礼堂北面,建立国技学社,以授孙膑拳为主,这是青岛最早研讨传授武术的专门场所。不久,杨明斋在商河路育英小学等学校任国术课的同时,又利用晚上时间在几所中小学开辟了武术教场;螳螂拳师钟瑞臣在大港火车站附近自设了拳房,武术界称之为“五间房”。1926年,韩愧生逝世,杨明斋继承其志,担负“国技学社”全部工作,并继续在商河路育英小学、陵县路等学校组织活动。杨明斋精通十八般武艺,独行“孙膑拳32手”,又擅硬气功,如“铁板桥”“油锤贯顶”等。国技学社门生很多,造就了不少优秀武术人才。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1929年9月12日 ,青岛市响应中央国术馆号召,以馆陶路齐燕会馆的国技学社为基础正式成立青岛国术馆,临时馆址设在陵县路,这是青岛第一个官方武术管理研究机构。同年11月,青岛国术馆16人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国术游艺会,比赛评出26名最优和优等运动员,青岛青岛国术馆有4人名列其中。1930年3月1日,《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月刊》提出:“用国术的刀剑,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用国术的枪棍,打倒帝国主义侵略。提倡国术,是求国际上自由平等的唯一途径……”。 1933年,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主持筹建青岛国术馆新馆,馆址位于广东路1号。1934年11月,国术馆新馆建成,同年12月23日,正式举行了落成典礼。武林著名人士杨明斋、高风岭、常秉毅、秘道生、尹玉章、纪炎昌、韩冠英都在此任教。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到青岛国术馆参观时,为全国著名女剑客栾秀云题诗曰:“堂堂国士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一介寒儒王度庐,住于宁波路一间陋室内,经历10载,写出武侠小说为主的长篇章回小说近30部。后来,以他的小说改编成的《卧虎藏龙》被拍为电影并获奥斯卡奖。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当年,国术馆培养了几千人学习武术,这在当时仅有40万人口的青岛来说相当可观。其中许多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武装,杀敌报国。后来,国术馆被日寇封闭。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东路馆址被国民党部队占用,青岛武术界为重建武坛到处奔波。直到1946年,青岛国术馆方始恢复。 1947年夏, 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山东牟平人郝恒禄先生应邀来青讲学,青岛国术馆聚满了听讲的武林界人士,连郊区也有不少人赶着马车前来听讲。郝恒禄二十余天精辟的国术讲论及其家传太极梅花螳螂拳绝技,折服了青岛的武术爱好者,在青岛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翌年,郝恒禄之子郝宾、五弟郝恒坡(均为武界高人)于亦先后来青传授太极梅花螳螂拳。可以说,郝恒禄的青岛之行注定了太极梅花螳螂拳在青岛的盛行发展。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全国解放后,青岛的武术运动得到迅速发展。1950年,青岛市成立武术研究会,孙文宾任主任,成员有杨福江、邱宝山、周永福、周永祥、李占元、赵瑞章、李熙梦等。1958年,青岛市武术研究会更名为青岛市武术协会。现在,青岛市武术协会设在市北区白云路4号 。青岛市武术协会现任会长:李国利,副会长:王凤华、王建斌、米杨、吴秀美、杜月英、林纪国、张 奎、杨沛霖,秘书长:吴秀美(兼),副秘书长:潘惟盈、陈乐平、于斌等。历届武协管理人员及其武林高手为发展青岛武术、弘扬中华武术、振兴民族体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一批成长于上世纪30年、在国术馆训练过的拳师,为发展武术事业,勤奋地传授各自流派的武技,在青岛的武术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当时,青岛武林知名人物有纪炎昌、孙文宾、马文章、周永祥、周永福、赵瑞章、李熙梦、孙玉君、李占元、徐杰三、肖秋宾、邱宝山、杨福江、钟寿山、刘镜海、徐自良等。在这里,笔者仅介绍几位作为代表: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李占元,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老台东南临字、聚仙路以及榉林山的大榆树沟等地设场授徒,几十年下来,学生无计其数,曾先后为山东省武术队、解放军武术队及高等院校培养输送了十几名优秀的运动员。1962年,任区武术协会主席、兼任区武术学校校长;1984年,获振兴山东体育荣誉奖章;1986年,当选为区政协委员,时年已经85岁高龄。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邱宝山,解放后利用业余时间在太平山下的礼拜集附近开设教场,由于收费低,深受工薪阶层子弟的欢迎。家境富裕的子弟每月只缴5角钱,生活困难的孩子一律免收学费。他一生桃李遍天下,至文革前其弟子已超过4位数字。邱先生的拿手武艺是流星锤,他曾不顾年迈,多次在市、区、厂的有关运动会以及有关重大节日联欢会上表演中华国术。他对弟子要求甚严,常教导弟子们:“学习武术是强身健体,练拳习武不是为了打人,而是学做好人。中华国术博大精深,值得传承,千万不能学了几招就不自量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先学怎样做人,才能学点功夫。”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的女儿邱桂香荣获第三届全国武术剑术冠军。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张建泉,祖籍日照,1929年生于青岛,6岁起在青岛国术馆习武,师从纪炎昌。两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时局动荡,他回到原籍继续练拳习武。不久,又回到青岛,就学于黄台路小学。因身体素质出众,被选入校足球队,司职后卫。在1943年至1945年的青岛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黄台路小学获两届冠军,一届亚军。在1946年至1948年的青岛市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张建泉连续三次夺得少林九龙刀比赛第一名。同时,他还与弟弟张建清合作,连续三次夺得双人项目攀龙棍进枪和六路对打冠军。解放后,他先后在多个学校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屡创佳绩。他还曾在甘肃路、海泊河等处教授武术,收徒几千名。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周永福,鸳鸯门创派宗师,中国武术九段,1913年9月7日生,山东潍坊人。他自幼酷爱武术,16岁时入青岛国术馆,先后跟随田鸿业学习形意、太极、八卦掌,跟随高凤岭、纪炎昌学习少林拳,跟随郝恒禄学习螳螂拳,练就一身好功夫,尤其对形意拳、螳螂拳、太极、八卦以及六合八法拳有高深的造诣。1952年,参加青岛市武术运动会,获得对练冠军、九节鞭亚军、单练拳术第三名;1953年,代表山东参加华东运动会、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均获最高奖项优秀奖,并有幸求教于王子平;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1958年,山东省组建武术队,他被调至省体工队任武术教练员。他执教省武术专业队长达30年,培养了一批武坛精英,其中有许多在全国比赛中名列榜首。周永福一心向学,上世纪50年代末,他与蔡云龙、常振芳、王子平等共同编写了《武术套路》和《全国武术比赛规程》,为全国武术比赛奠定了基础;他本人整理编写了《三路炮拳》《六合八法》《孙斌拳》,与其兄周永祥合著了《梅花螳螂拳》《中国形意拳》等;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上世纪世纪80年代,古稀之年的他,以顽强的毅力在山东体育学院攻读五年,获得毕业文凭。周永福终年弘扬民族武魂,为国尽责,使民受益,以德高、艺高、寿高而享誉武林,让后辈敬仰。他曾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三级奖章、振兴山东体育荣誉奖章、新中国体育开拓荣誉奖章以及“全国十大武术教练”称号等,有数十个国家的媒体对他的事迹予以报道。


精彩青岛 中国武术在青岛




本文作者:于向阳、网名:海歌。中国作协国土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青岛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文学耕耘五十载,著有四十余部散文集,小说,剧本正式出版,现任青岛市好人文化促进会宣传部长(蓝月亮文学),(青岛好人)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