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

傅瑩: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

讀了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一書,感覺欣喜。一來,這本書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邀請外國人談他們在中國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別人是怎麼講中國故事的,學到一些方法。二來,這本書可以幫助國內公眾瞭解外國人觀察中國的視角和關注點,從而豐富自己的敘事。

這本書也是文化出版部門和新聞媒體促進中外交流的一個具體成果。書中的原始素材——《人民日報》“風從東方來”系列專版的不少稿件,已經被翻譯成不同語種,由海外30多家媒體轉載。相信這樣的努力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就能在國際信息庫中增加中國形象信息,有利於減少外界的成見和偏見。

在這本書裡談中國觀感的百餘位國際友人,很多都是在過去40年裡經常來訪甚至長居中國的,目睹了中國的發展變化。他們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中國融入世界的支持者、推動者,還是中國發展進步成果的受益者、分享者。這樣的多重身份使得他們看中國的視角不是簡單劃一的:既讚歎中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物質的逐漸豐富,也留意到中國人精神面貌、價值理念上的積極變化;既聚焦中國發展成就的物化體現,也觀察到這片土地上辛勤的勞動者;既對中國改革發展的經驗感興趣,也知道中國面臨的問題之所在,注意到中國人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我想,正是有了如此豐富的講述維度,才使得“風從東方來”系列文章能在國內外都產生好的反響。

然而,最瞭解中國的還是我們自己。在輿論場上,中國人是講述中國故事、描繪中國形象的主體。我們沒有理由總是讓外國人專美於前,終歸要靠自己的努力做好新時代的對外傳播工作。《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文章給我許多啟發,也願借這個機會分享一些體會。

傅瑩: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

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的基本背景是,我們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變局的核心內容是世界格局之變,而世界格局之變的中心動能之一是中國的崛起。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下,經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已經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界開始把中國看作影響國際形勢和人類命運的關鍵變量之一,對中國信息的需求不斷上升,甚至可以說是飢渴迫切,希望瞭解中國的情況、中國決策者的想法,更想知道中國強起來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將如何影響世界?在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複雜深刻變化、中美矛盾和分歧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這種信息需求把中國的故事傳遞給外國公眾、豐富中國形象、對沖各種誤解和偏見,變得更加緊迫和重要。

如今不僅傳統媒體活躍,新媒體、自媒體也高度發達,輿論的影響日趨重要,既可以朝積極的方向左右政策的選擇,也可以朝消極的方向裹挾判斷。一位美國前政要對我說,中國現在是大國,如果自己不講或者講不清楚戰略意圖,就會有人代替你們講。所以,越是在危機、變局的路口,越需要重視輿論和傳播工作,主動爭取和充分利用話語權。

這幾年,我國的對外傳播工作不斷取得長足進展,搞得有聲有勢。在國際輿論場上,中國記者越來越活躍,中國人寫的文章越來越多地見諸國際媒體,外國的書店裡開始出現中國人寫的介紹當代中國發展和對世界看法的書,也有中國專業人士樂於接受外媒的訪談。在外交鬥爭中,除了官方的鮮明表態,學術界、企業界也都積極發聲,批駁不實之辭,澄清模糊認識。一段時間以來取得的經驗和成效,使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多更好,努力實現中國的國際形象由我們自己來塑造。

一個國家的形象是立體的。形象通常包括三個維度:一是,你是什麼、是怎樣的;二是,你說你是什麼、是怎樣的;三是,別人認為你是什麼、是怎樣的。這三個維度的圖像應儘可能重合、一致,才有可能展示一個客觀、完整的形象。

中國的形象需要由各行各業和各類人群共同塑造,也需要調動外界關心、支持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雖然有些意見但願意理解我們的人士提供幫助。這個立體的形象需要宏觀和微觀相結合,既需要從專業和戰略層面對自身意圖和行為進行全方位的闡釋,也需在人文和公眾層面,用簡單的語言和具體的故事說明道理,用事實說服人,用真情感動世界。

“人”是關注的重點。講好中國故事,首先是講好中國人的故事,真實的故事最有說服力。有時候,一個小故事就可以把很多問題都說明白,不是每個傳播都需要宏大敘事。我們的故事是講給人聽的,故事中要有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傳播不需要回避問題,也不怕別人批評。國際傳播是一種自我推介,但不等同於自我表揚。當有人提出質疑時,恰好也是傳播的好時機。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推進得這麼快,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恰恰在於,黨和政府不僅有面對問題的勇氣,而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說清楚我們的政策意圖是什麼,面對的挑戰是什麼,解決問題的努力有哪些。

在這樣一個風起雲湧的新時代,我們要認真學習和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向世界介紹全面真實的中國。當然,無論話怎麼說、故事怎麼講,中國國際形象的提升、全球影響的擴展歸根結底要靠我們的實際作為。一個銳意改革、持續開放,把方方面面的事處理得很好、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內外兼修的中國,不愁沒有好的國際口碑。

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作者為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2019-09-21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