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嗽久治不愈?中藥敷穴效果滿意

一年四季,咳嗽始終佔據小兒疾病的高位。臨床採用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小兒咳嗽療效好,現介紹如下。

小儿咳嗽久治不愈?中药敷穴效果满意

辨證分型

風熱咳嗽

症見咳嗽痰黏稠,有痰不易咯出,鼻流濁涕,發熱,頭痛,口渴,咽痛,惡風微汗,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指紋浮紫等。

處方:生石膏30克,大青葉15克,白殭蠶、百部、杏仁、金銀花、連翹、山梔子各10克,蟬蛻、射干、紫菀各6克,麻黃、細辛各3克。

選穴:天突、大椎、膻中。咳嗽氣促明顯或有喘咳的加肺腧、定喘。

用法:加入適量的開水或薑汁將中藥進行調和如餅狀敷貼於穴位上,用膠布固定。穴位敷貼每天1次,3天為1療程。

注意事項:本方適用於1~12歲小兒,敷貼時間一般6~8小時,較小嬰幼兒3~6小時;敷貼處不能沾水;膠布不能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皮膚過敏者慎用,破損者禁用。

病例:孫某,女,1.5歲。3天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服感冒藥後病情無好轉。咳嗽有痰、精神稍差,無發熱,舌質淡紅,苔微黃,指紋浮紫。查體溫36.6℃,咽部充血。中醫辨證屬風熱咳嗽。治宜祛風清熱止咳,解毒利咽。取上方穴位敷貼天突、大椎、膻中,敷貼時間為每天4~5小時,治療期間禁食生冷、油膩、海鮮等食物,控制活動量,少出汗,少洗澡,注意保暖。敷貼治療3次後症狀消失。

痰熱咳嗽

症見咳嗽痰多而黃,黏稠難咳,或有發熱,煩躁,便幹,舌質紅,苔黃厚或膩,脈滑數等。

處方:生石膏30克,百部、蘇子、杏仁、山梔子、葶藶子各10克,射干、紫菀、膽南星、法半夏各6克,細辛3克。

選穴:天突、大椎、膻中、肺腧。咳嗽氣促明顯的加定喘。

用法:穴位敷貼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同風熱咳嗽,每天1次,3天為1療程。

病例:吳某,男,5歲。4天前不慎感受風寒,鼻流清涕,當晚發熱、咳嗽,服感冒藥治療後咳嗽加重。咳嗽痰多而黃,可聞及喉間痰鳴,發熱,大便較幹,每日1次,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查體溫37.7℃,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Ⅰ度腫大,雙肺呼吸音稍粗。中醫辨證屬痰熱咳嗽。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取上方穴位敷貼天突、大椎、膻中、肺腧。每天6小時,其他注意事項及護理同風熱咳嗽。穴位敷貼3次後症狀消失。

小儿咳嗽久治不愈?中药敷穴效果满意

體會

穴位敷貼療法集針灸、藥物作用於一體。大椎為督脈穴,亦為手足三陽經所交會之穴,有疏風解表作用。天突穴為任脈與陰維脈之會穴,有宣通肺氣,止咳平喘的功效。膻中穴是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穴,也是宗氣聚會之處,具有寬胸理氣、清肺止喘等功能。肺腧具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統疾病及與氣有關的疾病。定喘為止咳平喘要穴。藥物通過皮膚吸收和對穴位刺激,沿經絡循行傳導,放大、增益藥效,直達病所,消除致病因素,達到治療目的。小兒肌腠疏薄,敷貼療法使藥物更易通過皮膚吸收和滲透發揮作用,治療效果滿意。

文字:《醫藥星期三》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