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三件寶:火尖槍、風火輪、混天綾,這些法寶從何而來?

哪吒的身世之謎

眾所周知,哪吒的父親是李靖,而李靖這一人物源於印度佛教中的毗沙門天王。毗沙門天王傳入中國後,在中國民間故事裡分化成兩個人物:一個是天宮的托塔天王李靖,一個是北天門的多聞天王。而佛經裡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哪吒,就成了李靖的孩子。

哪吒原來既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又是他的護法神,他的形象就不是如今可愛兒童的樣子,而是長著“惡眼”,“昔防援國界,奉佛教敕,令第三子哪吒捧塔隨天王”“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和尚不守戒律,哪吒會用金剛棍敲他們,由此可見哪吒是一位“惡神”,而不是兒童。

除了佛教源頭,哪吒身世與道教也有莫大關係。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裡關於哪吒的故事情節,諸如肉球出生、伐紂先鋒,甚至尋父報仇等,其實並不是哪吒獨有的身世,而是和道教太歲神殷郊的故事產生了交叉。

哪吒三件寶:火尖槍、風火輪、混天綾,這些法寶從何而來?

清代《封神真形圖》中的哪吒畫像

《封神演義》自有一套傳承體系,它的前身是元代的一部封神故事《武王伐紂平話》。這裡面還沒有哪吒的故事,而伐紂的先行官是“殷交”,也就是後來的太歲神殷郊。據《武王伐紂平話》記載,殷交是紂王的兒子,卻被紂王迫害,逃出王宮,躲過了追兵,在浪子神廟裡遇到了浪子神,授予他百斤大斧和一身神力,命他破紂的時候做先行官。後來武王伐紂,殷交來投奔。一路上以先鋒的身份斬關殺將,最後殺死紂王的也是殷交——他用大斧砍去了親爹的頭。

所以,在早期封神故事裡,殷交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說是西岐這邊的第一戰將。但是可能是出於“孝道”的原因,在《封神演義》裡,殷郊被設定成反面角色,給西岐製造了許多麻煩,而伐紂先行官的身份則轉到了哪吒身上,在書中屢屢提及。如第十三回中,哪吒就說:“師父說我做先行官,破成湯天下。”因此,哪吒從一出生就註定了先行官的宿命。

哪吒不但和殷郊身份重疊,連很多故事都是重疊的。例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裡記載殷郊也是“肉球包裹”而誕生。此外,殷郊又名“金哪吒”,道教經書裡說他是“孩兒面”,正說明二者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至於二者誰先誰後,目前不能下判斷,因為肉球出生是一種類型性的故事,《佛國記》就有記載,《五代史平話》的黃巢、漢文帝、真武大帝、華光天王甚至陳摶老祖,都有類似的傳說。

混天綾原是佛教法器

在《封神演義》裡,哪吒的法寶有火尖槍、風火輪、金磚、九龍神火罩等。不過,熟悉哪吒故事的讀者都知道,哪吒本來出生在海邊,後來又現出蓮花化身,本來和“水”有莫大的關係,為何拿的都是與“火”相關的法器呢?

其實,只要與稍早一點的《西遊記》比較,就能明白箇中奧妙。《西遊記》裡的哪吒並沒有那麼多和“火”有關的法寶,他的主要兵器是斬妖劍,變成三頭六臂後,又拿著砍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兒、火輪兒等寶物,和《封神演義》大不一樣。

只要熟悉一點佛教知識就不難發現,《西遊記》裡的哪吒更有佛教的底色。這第一件法寶斬妖劍和第二件法寶砍妖刀,應與佛教中毗沙門天王的“持物”(指神像所持的象徵身份的法器)有關。

哪吒三件寶:火尖槍、風火輪、混天綾,這些法寶從何而來?

第三件縛妖索,應是源於四大天王裡西方廣目天王的“罥(juàn)索”。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在中國民間經常和多聞天王(即毗沙門天王)混淆(參見柳存仁《和風堂文集·毗沙門天王父子與中國小說之關係》)。而這條罥索很可能起源於廣目天王的獵人原型,是用來捆獵物的(參見白化文《漢化佛教與佛寺》),《封神演義》裡的壓龍山拘留孫和《西遊記》裡的幌金繩都和它有脫不開的關係。而這件縛妖索到了《封神演義》裡,就變成了可以纏卷人的混天綾。

第四件是降魔杵,雖然不是什麼稀罕法器,但佛教背景更濃厚,而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的哪吒故事,正是說“取父壇降魔杵”,殺死了石記娘娘(即後來的石磯娘娘)。這把降魔杵本來在天王手裡,是一件佛教法器。

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哪吒都是三頭六臂,但《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曾有過“八臂”的形態,多拿了一對“陰陽劍”:

太乙真人傳哪吒隱現之法。哪吒大喜,一手執乾坤圈,一手執混天綾,兩隻手擎兩根火尖槍,一手執金磚,還空三手;真人又將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

實際上,在佛教密宗中,許多神像都是三頭八臂,但中國民間卻傾向於認為一個頭必然配兩個臂,因此哪吒主要以“三頭六臂”的形象示人。《封神演義》的作者因為混淆了哪吒的形象,為了給“三頭八臂”湊兵器,才設置了兩把陰陽劍——這兩把陰陽劍從來沒有用過,就是個擺設。

風火輪與道教火神的淵源

《西遊記》裡,哪吒的第五件法寶是繡球兒和第六件法寶“火輪兒”,則體現了道教的影響。繡球兒在元雜劇裡,專用來裝降服的妖魔,此外宋代茅山道法中有一種“哪吒火球咒”,可發出火球傷敵,似乎也和這個繡球兒有點關係(參見宋代洪邁《夷堅志》“程法師”條)。

《西遊記》裡哪吒用手拿著的“火輪兒”,到了《封神演義》就變成用腳踩著的“風火輪”,而這恰恰是道教圖像中常見的元素。

在道教傳統中,火神華光天王、護法神王靈官等其他雷法神將,腳下無不踩一個輪子形狀的東西,類似於今天的滑板、平衡車或者暴走鞋。這個輪子形狀的東西,通稱為“火車”,簡直就是道教雷法神將的“標配”。

哪吒三件寶:火尖槍、風火輪、混天綾,這些法寶從何而來?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畢元帥

而《封神演義》裡還有一處耐人尋味的細節,足可佐證哪吒風火輪與道教“火車”的關係。伐西岐的張桂芳善於呼名落馬,只要喊:“某某還不下馬,更待何時!”這個人就會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但是哪吒不怕,因為他是蓮花化身,沒有魂魄。在早先的版本中,張桂芳喊哪吒的原話是:“哪吒還不下車,更待何時!”後來的版本都改成“下輪”了。其實“下車”這個細節,正反映了當時的作者和讀者,都認同哪吒踩的風火輪其實就相當於火神或雷神腳下的“火車”。

哪吒三件寶:火尖槍、風火輪、混天綾,這些法寶從何而來?

白雲觀《水陸神全》裡王靈官腳踩“火車”

這“火車”或“火輪”,在道教火神華光天王的故事中寫得更詳細。元末明初的雜劇《西遊記》裡的華光天王:“火丹袖五百,火輪踏一雙,火葫蘆緊縛師曠,使離婁拖定金槍。”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裡華光馬元帥的傳記則記載:“生下三日能戰,斬東海龍王以除水孽;繼以盜紫微大帝金槍……乃授以金磚叄角,變化無邊。遂奉玉帝敕,以服風火之神,而得風輪火輪之使。”

而在以華光為主角的《南遊記》(明代中篇神魔小說)裡,華光踩的風火二輪是降服了風火二判官所得。實際上,在華光天王的傳說中,金槍(或火槍)和火輪一樣,都是他常用的法器。

哪吒三件寶:火尖槍、風火輪、混天綾,這些法寶從何而來?

白雲觀《水陸神全》中所收馬元帥畫像

《封神演義》裡哪吒的另兩件法寶金磚和九龍神火罩,都是屬於道教火神的法寶。至於乾坤圈,應該來自於《南遊記》裡記載的“紅花紫金圈”,但再早的來歷就難以追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