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日本為什麼沒有分裂成“南北日本”?

愛旅行的歷史小達人



二戰中的三大法西斯主義國家中,意大利投降比較早,所以沒有分裂的問題,日本也沒有分裂,只有德國分裂了。但德國被分解為東西兩個部分,是因為德國同時在兩個戰場和英美與蘇聯交戰,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席捲而來,惹英美會師柏林城下,英美一方佔領了一部分,蘇軍佔領了一部分。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明白日本為什麼沒有分裂了。日本二戰期間的主要交戰對象是中國,美國和英國,但再德黑蘭會議期間,蘇聯就承諾對德國戰爭結束後,就出兵中國東北,和美軍南北兩線夾擊日本。因此,在蘇聯對德國的戰爭結束三個月後,蘇聯就對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軍。


美國之所以提出蘇聯出兵的要求,是因為美軍一直在太平洋上和日軍苦戰,雖然不斷取得升級,但是代價也比較大。所以,美軍認為蘇聯參戰有助於儘快擊敗日本,減少美軍的傷亡,儘快結束戰爭。可以說,這也是美軍再歐洲經驗的複製粘貼,認為這樣可以假手德國,削弱蘇聯的實力,讓美國在戰後國際秩序重建中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

但蘇聯出兵東北之後,挾戰勝德國的餘威,以在歐洲戰場錘鍊出來的蘇聯軍隊對付日軍,非常輕鬆。蘇聯出兵後,一橫掃千軍之勢席捲東北,全殲了日本關東軍,接著順利佔領了整個東北亞得大部分日軍佔領區。蘇軍進展之順利大大出乎美軍的意料,如果美國再不採取重要措施,東北亞就會完全變成蘇聯的勢力範圍。


為此,美國在蘇聯尚未推進到日本本土的時候,緊急採取了兩個措施,一個是抓緊扶持韓國政府,情急之下甚至是從原來的日軍偽軍中中迅速組建了韓國政府,以對沖蘇聯在半島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以迫使日本儘快投降。所以,趕在蘇軍到達三八線以南之前,日本就已經投降了,由中美英受降。

也就是說,日本保持完整,沒被分裂,就和半島分裂是出於同樣的邏輯,完全是美蘇雙方為了爭奪戰後國際秩序重建的主導權而在東北亞跑馬圈地。也是在這個意義上,蘇聯沒有進攻日本本土,只是佔領了三八線以南。雖然日本沒有分裂,但是半島卻分裂了,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蕭武


現在的日本實際上已經是“南北日本”了。


二戰時期,日本的勢力範圍比現在大。當時整個千島群島、整個朝鮮半島、南半部的庫頁島以及中國的東四省,都歸日本所有。

也就是說——當年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所有出海口,是被日本完全堵死的。蘇聯遠東艦隊只要開出公海,不管往哪個方向走,都要進入日本領海,繞都繞不開。

蘇聯老毛子是什麼尿性,被日本人壓縮得這麼憋屈,豈能容忍?

所以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上(分割日本的會議,中國沒參加),蘇聯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將日本在北緯38度線以北的領土劃為蘇聯佔領區,以南的區域為英、美佔領區。

PS:波茨坦會議有兩份佔領方案,蘇佔區的範圍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英美中的佔領區的範圍。美國為了讓中國也參與,便把四國島劃分為了中國佔領區。


另外,除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海外領地也要被瓜分。其中:

臺灣與南沙群島由中華民國接管,中國東北先由蘇聯接收,再移交給中華民國;

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朝鮮三八線以北地區、中國東北的關東州,全部由蘇聯接管;

朝鮮三八線以南地區和南洋廳(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佔領區),由美國接管。

看了這份瓜分方案,想必大多數人跟當時人的心理是一樣的——蘇聯佔了大便宜啊!

中國14年抗戰,最後沒撈到多少好處,也就是要回了被日本侵佔的領土而已;

美國在太平洋血戰三年,死傷極大,也就是撈了半個朝鮮,半個日本而已。(南洋廳主要是公海,美國就是佔幾個島而已)

而蘇聯,當時它沒參戰,未折一兵一卒,居然就獅子大開口,要了那麼大的地盤,它簡直賺瘋了。

所以,在波茨坦會議開完後,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就反悔了。日本四島他不打算跟蘇聯對半分了。因為一來,他不想重蹈瓜分德國和奧地利的覆轍,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行動。”

二來,美國當時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而蘇聯當時沒有這玩意。論動武,杜魯門絲毫不怵斯大林。



對於杜魯門翻臉不認人的行為,斯大林當然是有意見的了。

杜魯門不想給他分地,難道他就不會自己去搶地盤嗎?當然是會的了!

所以,儘管美軍在蘇聯進攻關東軍之前在廣島投放了原子彈,藉機震懾蘇聯,斯大林還是命令前線蘇聯不要管美軍的恐嚇,搶在美軍之前發動了“千島群島戰役”,收復了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並且還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

本來蘇軍還曾想強佔北海道。為此,斯大林在北海道方向部署了兩個步兵師,一個殲擊航空兵師和一個轟炸機師的兵力。不過由於美軍先蘇聯一步入駐北海道,蘇軍沒實力硬鋼,佔領北海道的計劃便告吹了。

事後,斯大林見好就收,沒有再在派軍入駐日本一事跟杜魯門較勁,所以蘇聯最終也沒有派軍隊進入日本本土。美蘇南北瓜分日本的勢力範圍就此定型。


總的來說,如果按照美蘇的原計劃,半個日本要劃給蘇聯佔領。但是由於美國吸取了德國被分區佔領的教訓,在日本佔領的問題上堅決不妥協。蘇聯方面當時也沒實力挑釁美國,因此也就沒有插足進入日本本島。

不過,雖然蘇聯沒進入日本本島範圍,但他依然趁著二戰的最後一個月時間,為自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比如蘇聯拿到了遠東出海口,遠東地區的攻守形勢易形了。比如北方四島問題到現在都沒解決。


Mer86


德國戰敗之後,我們都知道被分為了兩個國家,而且柏林也是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美英法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後來東部的蘇佔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也就是我們說的東德和西德。一直到1990年的時候兩德才正式合併。

但是我們看看日本呢?從日本戰敗以來一直沒有被分裂,而且東京為什麼也沒有被分區佔領呢?

其實根據雅爾塔協定和美國一開始的想法,是準備把日本分裂的,由中英美蘇四國佔領,徹底瓜分日本。而且根據戰後的協議,日本必須放棄海外所有的佔領地,只能是退守到本州,北海道,四國,九州四個島嶼上。而且按照一開始的協定這幾個島也是要被中英美蘇四國分區佔領的,當時一開始計劃就是蘇聯佔領北海道,還有本州北部區域,美國佔領本州中部地區,也是日本最為發達的地區,英國佔領九州和本州南部地區,中國(民國)佔領四國。但是為什麼後來只有美國自己一個人跑去佔領了日本呢?中英蘇三國幹啥去了呢?

先來說中國吧,日本戰敗以後沒多久國共內戰就開始了,其實一開始的蔣介石已經是安排軍隊準備去日本佔領了,但是國共談判破裂內戰開始,這個時候蔣介石也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派兵去日本了,之後國民黨戰敗,退守臺灣,那麼就更沒有機會了。

再說英國,這個時候整個歐洲地區可以說到處都是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各國其實都差不多,英國雖然一直沒有被德國佔領過,但是也是遭到了德軍的轟炸,再加上二戰之後以前的殖民地也是到處都在鬧獨立,英國這個時候自己家的事都管不過來了,還跑來萬里之外的亞洲來佔領日本嗎?

最後就是蘇聯,其實美蘇兩國分區佔領日本是最有可能的,但是蘇聯失去了機會,美國也就沒有給他機會了。蘇聯強大起來的原因就是陸軍,海軍一直以來都是蘇軍的短板,但是蘇聯要登陸日本的話,必須要有海軍的支持,這個時候蘇聯軍隊對於北海道地區也是遲遲拿不下來,南下進展緩慢,但是這個時候蘇聯還是佔領了北海道以北大片的島嶼,這個時候蘇聯還想繼續南下佔領北海道,但是這個時候美國站出來了,畢竟蘇聯距離日本太近了,美國也是擔心蘇聯遲早會全部吞下日本,所以這個時候美國開始出來干涉,不準蘇聯南下了。前面說了蘇聯這個時候的海軍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斯大林也是不敢和美國正面對抗,加上美國也是答應了蘇聯很多的要求,比如說要美國同意外蒙古的獨立,還有保留蘇聯在中國東北的權益等等。蘇聯這個時候也是適可而止了,沒有繼續南下,只是佔領了北方四島,把日本之前佔領的庫頁島南部也全部都在蘇聯的手裡了。

到了這個時候整個日本本土上面也就是美國一家的勢力了,日本也是很幸運的避免了被分裂。想想如果當時真的能夠把日本分裂的話,估計後來也就沒有現在這麼多衝突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因為德國分裂成了“東西德國”。正是由於這樣的“前車之鑑”,日本才避免重蹈覆轍。

當然,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是沒有資格決定自己命運的,主導日本命運的,終歸是戰勝國,具體來說就是美國。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投降,根據美蘇等國早先的約定,德國被美蘇英三國分割佔領,為照顧躺贏的法國,美英兩國各讓出部分範圍,形成了美蘇英法四國分割佔領德國的局面,同時同盟國將奧得河以東土地全部奪走,以期徹底消滅納粹法西斯。

同盟國的做法,對於世界和平而言意義重大,但對於戰後秩序的重建則非常被動,尤其是美國。因為美國雖然消滅了法西斯,卻培養了蘇聯並開花結果,形成了和資本主義陣營分庭抗禮的共產主義陣營。

最要命的是,通過分割德國,蘇聯不僅將冷戰對峙線推進到德國,更控制了柏林對佔領西柏林的美英法三國形成制約。

正是因為這種極其尷尬的局面,促使美國在其後對日本的總清算中,決心徹底改變這種局面。

但是美國先前在亞洲的佈局太扯淡了,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1944年日本法西斯都日薄西山了還遭遇了豫湘桂大潰敗,舉世譁然,美國更是大失所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羅斯福才在雅爾塔會議上和斯大林密約,以出賣蒙古權益為條件換取蘇聯在對德作戰三個月後對日出兵。

而一旦蘇聯出兵日本,雖然極大減少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傷亡,但卻會使蘇聯在日本問題上與美國“平分秋色”,雖然美國不願意看到,但也只能選擇接受。

不過轉機總是那麼突然,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沙漠中爆炸成功,美國終於掌握了置日本於萬劫不復之地的巨大殺器,同時也意味著美國對蘇聯的依賴大大減輕,畢竟不需要蘇聯出兵,美國也可以用原子彈徹底摧毀日本人的心理防線了。

正是在形勢如此明朗的情況下,蘇聯最終放棄了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左右搖擺的狀態,確定了8月9日對日出兵,於是美蘇南北並進,開始了對日本勢力範圍的爭奪。

雖然美國綜合國力遠強於蘇聯,但此時的蘇聯“近水樓臺先得月”,加上長期以來日本都將重點放在太平洋,甚至還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將大量關東軍抽調到太平洋戰場,這無疑導致了蘇聯的攻勢比美軍更猛烈且收穫更大。

很快,在美國還沒有反應過來,蘇軍已經下班吃飯,等待接收俘虜了。

在蘇軍迅速推進到朝鮮半島時,眼看蘇軍即將奪佔朝鮮半島,美國緊急拋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接受投降的提議,不曾想獲得了斯大林的迅速認可。

因為北緯38度線,不止存在於朝鮮半島,還存在於日本本州島。而即便能力所限,無法奪佔本州島北部,但吃掉北海道還是要的,這完全可以達到南北撕裂日本的既成事實。

不過美國不想在日本的土地上看到蘇聯人,而且美國也有這樣的能力,因此麥克阿瑟強烈警告蘇軍不許登陸日本本土,否則後果自負。畢竟蘇軍可以不聽美國話,原子彈也可以不聽美國話,所以最終蘇軍在佔領了南千島群島後選擇班師,而日本也避免了淪為德國一樣的悲慘命運。

隨後麥克阿瑟指揮美軍全面進駐日本,日本淪為美國的附庸。

不過,從今日日本被美國控制得死死的局面來看,很多時候,佔領者的攻擊扯皮也是自己“突圍”的有利時機,可惜日本沒有這樣的機會。

當然, 在美國不允許蘇聯登陸日本本土時,也曾有一個所謂的美蘇中英分別派軍駐紮日本本土的提議,不過前提是美國說了算,這自然不會讓他國滿意,尤其是蘇聯,所以這個提議被蘇聯無情拒絕,當然也就等於放棄了分割佔領日本的要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戰後,德國分為東德西德,朝鮮分為南韓北韓;而日本沒有像前面兩個國家一樣分裂,繼續保持了整體。

日本為什麼沒被分為東西南北日呢?

1、說好四國分區,有人不想來,有人來不了

時間回到1945年,英美蘇三巨頭,開了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眼見勝利就在眼前,和平曙光初現,戰勝國緊密且有序的商量著如何處理投降後的日本,對日本的處理打算跟歐洲分區佔領一樣,最後也決定中英美蘇四國分區對日本進行佔領。當時劃分的區域主要是這樣的:蘇聯佔領北海道、美國佔領本州、中國佔領四國島、英國佔領九州島。

當時的中國因為內戰的爆發,本來要派去日本佔領分區的孫立人67師在戰爭中被重創了,因此本來說好由中國接管的四國島及東京大阪地區也就不了了之了。

另一個在戰爭中被重傷的英國,更是不願派兵去日本。這邊國家百廢俱興,建設需要出錢出力,當時的日本基本上也是躺在廢墟上的國家,沒有什麼油水,而且距離英國又遠,駐軍戰略價值不大,且還得勞心勞力提供財力物力。所以這兩個國家都是一樣的放棄了駐軍權。

2、美國:堅決拒絕與蘇聯分治

按理講,這時候也就剩美蘇兩大有能力,有閒心的國家去佔領日本了。可是本來說好也是南北分治,由蘇聯佔領北海道島,可是由於美國先佔領了日本,蘇聯動作稍慢,美國考慮到蘇聯地理位置上離日本太近,對這個美國在遠東的重要據點有著極大威脅,一旦與蘇聯分治,必將如鯁在喉,於是就毀約拒絕把北海道給蘇聯。

這時候的蘇聯表示美國佬翻臉不認人的行為太可恥了,蘇聯遠東軍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派遣一名中將前往東京見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矢口否認有把北海道交於蘇聯的命令。蘇聯甚至發出了戰爭威脅,但是美國予以強硬的回應。因此,美國在日本的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這麼做不單給日本施壓,也給了蘇聯一個警告。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方面權衡利弊,認為強行登陸北海道,有著很大的困難。不僅蘇聯海軍遠劣與美國海軍,此外佔領北海道對蘇聯實際意義不大,而且還要冒著與美國開戰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美國擁有著可怕的原子彈!於是也就默認現狀了。

為什麼日本沒分治,總結原因就是中國在內戰,英國在重建,蘇聯不是不想,但是美國不願意!


趣野觀史


德國和日本戰後的結果不同,蘇聯紅軍首先佔領整個柏林,而後盟軍瓜分西柏林。

蘇聯和盟軍都佔領了柏林,把德國一分為二,都獲得了對柏林的統治權。

德國變成了社會主義柏林,和自由世界柏林,兩下對立起來。

而日本戰後結果不一樣,日本是美國單獨佔領,而蘇聯只佔領了北方四島。美國對日本全權佔領。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中國政府的要求,讓蘇聯出兵解決中國日軍,蘇聯出兵佔領東北滿洲國地區,進而佔領朝鮮,解決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和日軍。這時的美國已經牢牢把握住對日本的控制權。進而美國在南朝鮮接受了日軍的投降,朝鮮出現蘇聯和美國南北分立的局面。蘇聯沒有佔領日本全境。

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朝鮮半島出現分裂,而日本沒有出現兩個政權,朝鮮出現了戰後和德國一樣一分為二。朝鮮半島的命運多舛,從日本殖民地變成了德國一樣的歸屬。

美國所有了日本,而世界新的格局又迫使美國不能吞併日本成為美國的一個州,而只能用美國的政治制度來管理日本。把日本作為第三方來抗衡社會主義的擴展,日本成為了美國的前沿戰壕。

朝鮮戰爭,美國就是利用日本的人力物力,把日本作為美軍的軍事後方,大量的軍火,軍用物資從日本運輸,運輸到朝鮮前線,打擊社會主義的軍事力量。

日本今天的作用更加體現了美國的戰後思維。作為擋住社會主義浪潮的防波堤。而成為一條島鏈,圍堵社會主義。


寶樹白石


日本在二戰後沒有南北分裂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日本投降之前,並沒有哪國軍隊真正攻入日本的本土,美國因此才有了獨佔日本的機會!藉助絕對的軍事、經濟實力和原子彈威懾力,成功打消了蘇聯、中國等戰勝國的駐兵日本的企圖,沒有蘇聯的進入基本就斷絕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可能性,而中國的榮譽二師15000餘人即便成功抵達日本,也只是進行一段時間的象徵性佔領,不具備分裂日本的能力,主要看蘇聯軍隊的表現。

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之後,美國立刻要求蘇聯對日作戰,並答應了斯大林的一系列領土要求,包括維持蒙古現狀、佔領旅順和大連並控制南滿鐵路和中東鐵路等等,此外還包括吞併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以及由蘇聯佔領北海道和本州島北部地區!如果按照這個協議對日本分區佔領,肯定會形成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但突如其來的意外讓這一切變的不可能。

這個意外就是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而此時蘇軍還在為攻佔我國東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苦戰,它在8月18日才跨過鴨綠江進入半島並由於補給問題陷入停頓,到8月22日才佔領旅順、大連,此後蘇軍重點向我國腹地發展,到8月28日才佔領撫順,一天後美國佔領日本。美軍憑藉強大的海上、空中運輸能力,快速向日本本土投放兵力,趕在蘇聯之前接管了整個日本,為戰後建立統一的日本打下基礎,杜絕了日本分裂的可能。

蘇軍之所以在爭奪勝利果實的過程中慢了一步,和它糟糕的後勤條件有很大關係。在波茨坦公告上,蘇聯並未發表任何意見,為的就是麻痺日軍爭取向東線轉移兵力的時間,斯大林承諾在德國投降3個月後對日作戰,按照這個時間表正好在8月8日發起“八月風暴”行動,但蘇聯沒能按計劃集結足夠的物資和兵力,以至於進攻和接受日軍投降的行動有多次停頓,大大耽誤了時間。

而且,負責從堪察加半島和濱海邊疆區進攻的部隊嚴重缺乏海空軍配合,進攻實力不比守備日軍強多少!為了攻佔8萬日軍和600架飛機駐守的千島群島,蘇軍傷亡慘重!在攻擊千島北部佔守島的行動中,蘇軍遭到8千名守軍的頑強抵抗,直到8月23日才完全佔領佔守島!此時日本早已投降,可見攻擊作戰之艱難。

(千島群島和庫頁島浪費了蘇聯太多時間,導致進佔北海道的目標未能實現,而佔領本州島就更不可能了)

到8月31日蘇軍才佔領整個千島群島,此時蘇軍仍要爭取更多果實,隨不顧日本在8月15日已經投降的事實,向南千島群島繼續進攻!直到9月5才勉強攻佔南千島的四個島,由於美軍已經進駐日本,日本也在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協議,蘇軍不再有向北海道發展戰果的機會。一方面是美國不顧波茨坦公告的承諾,堅持獨佔日本,另一方面是蘇聯的海上運輸能力,不足以支撐龐大佔領軍的消耗,因此斯大林很識趣的放棄了佔領北海道的目標,失去了分裂日本的機會。

總之,由於蘇聯太慢、美國太橫,原計劃的分區佔領變成了美國一家獨佔,也就不存在分裂的選項了。


兵器世界


這個問題會被提出來,主要還是因為同為戰敗國的德國在戰後分裂成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兩個國家。所以我們在看待日本在戰後的發展問題時,可以和德國的發展進行對比分析。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相關協定,德國被一分為四,被英、法、美、蘇四國佔領。而這四國分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雙方在利益博弈中最終把德國這個位於意識形態對抗前線的國家一分為二。

那麼我們來稍微整理一下德國會被分裂的原因。

德國身處政治環境更復雜的歐洲,位於冷戰前線。納粹德國被盟軍打敗,盟軍之中既有在二戰後成為超級大國的美國,也有社會主義大國蘇聯,還有德國死對頭法國和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這使得德國一戰敗,國土就被各國佔領。而正是因為佔領德國的四國相互鬥爭,才使得德國分裂。

那麼把目光轉向日本。

日本在二戰中雖然也敗給了盟軍,但主動攻擊的最大力量是美國。日本並沒有被像德國一樣被佔領、被瓜分。

由於二戰大損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力量,也對蘇聯造成了打擊,所以遠在遠東的日本並沒有成為各大勢力糾纏的主戰場。

而日本國內的政治力量,經過軍部獨裁和戰敗以後,已經十分弱小。所以說,在日本一家獨大的美國,並沒有把日本一分為二控制的需要。要是真把日本分裂成兩國,美國的控制成本就要上升。而且國土面積小,資源又匱乏的日本,要是分為兩國,發展起來就更艱難了。

雖然日本在二戰後並沒有分裂為“南北日本”,但日本歷史上也曾出現南北朝。而那段歷史,就遠在約七百年前了。

總的來說,二戰後的日本沒有遭受分裂,一方面是戰後控制日本的基本只是美國這一股勢力。另一方面,日本的資源也不支持他一分為二的發展。


鄧海春


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東德(民主德國)和西德(聯邦德國),朝鮮分裂為北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朝鮮(大韓民國),而日本沒有分裂。

這是因為德國與朝鮮都有不同的外部佔領勢力,扶植不同的政權所致。蘇聯佔領了德國東部,扶植建立了東德,美英法佔領了德國西部建立了西德。

朝鮮1910年被日本吞併。在打擊日本法西斯解放朝鮮時,蘇聯紅軍進入了朝鮮北部,美國軍隊進入朝鮮南部,後在各自的扶植下,朝鮮分裂為南朝鮮和北朝鮮。

而日本不同於德國與朝鮮原因在於,二戰結束後,美國單獨對日本進行了軍事佔領。五十年代,美國又開始扶持日本已遏制社會主義力量在亞洲的發展。


林城布衣10001


其實這件事情如果真的怪起來的話,得怪斯大林,如果斯大林能夠早一點加入到遠東戰場的戰局裡面,那麼日本人的命運絕對沒有那麼好過。

其實關於日本沒有分成南北兩個,日本最大的原因便在於當時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沒有異同,進入有法西斯統治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地盤上,如果說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共同進入日本,按照戰爭的法律法規,其實當時的日本應該是由前蘇聯和美國一起共同管理的,那最起碼的結局就像德國那樣。成一個南東京北東京,然後一個南日本一個北日本。

這樣的話日本就完美地被分割成兩個日本,那如果日本人真的想要完成統一的話,他也得好幾十年的時間,最起碼要等前蘇聯倒胎以後。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當時的斯大林也想拿下日本,只不過由於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的時間太晚了,美國人已經在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了,所以當他派出自己的部隊去遠海登陸作戰,想要拿下日本的時候,日本人投降了,都錦日本人投降了,日本人的關東軍也投降了,所以四大零的遠征軍部隊在得到這一個只是以後也包括美國人的攔截以後撤了回來。

對我們看到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時被分割的國家是朝鮮,朝鮮變成了一個南朝鮮和北朝鮮,也證實因為前蘇聯和美國的軍隊共同進入朝鮮,然後這樣的話按照三八線的劃分分成了南朝鮮和北朝鮮。如果說前蘇聯的不對,能夠早一點加入遠東戰場的格局,能夠快速地登陸日本的話,那整個日本就會被一分為二,朝鮮就不會。分裂了。

不過從美國人的角度來講,日本是未來太平洋戰場上面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重要起點和開端,所以日本是絕對不能丟的,只有保住的日本就能夠穩定住第二島鏈和第一島鏈,那就可以完全鎖死前蘇聯進入太平洋。

所以美國人才會對前蘇聯進入日本這件事情十分的反感,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講,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己的敵對國,而且是脫自己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對於其他的國家它都可以說好話讓他們能夠過得好一點,但對日本美國人是真的想要復仇,且日本人所體現出來的國際價值也是美國人一直想要的,所以美國人決定自己單方面的吃掉日本,讓日本完全朝自己投降。

當然日本人也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在戰爭後期他一直拖著不投降,也是想等前蘇聯加入戰爭格局,然後在前蘇聯和美國的家分之間求生存,能不能利用二者之間的矛盾在獲得一些好處,但是美國人不會給他這個機會,前蘇聯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世界上受到日本軍國主義荼毒的,各國人民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你要投降就給我輸光了底褲徹底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