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民國首都棚戶區

NO.1178-民國首都棚戶區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1927年,蔣介石北伐打到了南京,並在此建都,打算將這座歷經千年煙華的城市設置為中華民國對外展示現代化建設成果的窗口。

一時間,南京的新式大樓拔地而起。尤其是城市中央中山大道兩邊的政府大樓,往往採用傳統建築外觀搭配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建設方法,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形成了一片現代化建築區。在這條主幹道的西北側,還有包括山西路、頤和路在內的公館區、劇院區,採用的是全西方風味的建築。

老蔣還很年輕,便入駐南京執掌大權

此時真真春風得意之時

(圖片@圖蟲·創意)▼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但這就是南京的達官貴人和外國訪客能走到的最邊緣了。從這個區域再往北去,是一望無際的連片貧民區。那裡魚龍混雜,破敗不堪,只有那些最有好奇心的上流人士才敢像看珍稀動物一樣地去那裡一探究竟……

首都住房總是緊張

南京時隔數百年後再次成為正牌首都,老南京們當然是很高興的。

市政府卻笑不出來。

定都是在戰爭期間,蔣介石的團隊經費有限,軍費仍然是花錢的主力。為了向國際社會展現南京國民政府的氣魄,蔣介石還要求把錢用在政府大樓這個“刀刃”上,市政經費更加捉襟見肘。已經幾百年沒有成為首都(民國初期胎死腹中的安排不在其內)的南京,住房空間極為緊張。

錢也很緊張,都用刀刃也就這樣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當年是很氣派

(圖片來自Wikpedia)▼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可外地人一直在不斷地湧入這座新都。

蘇北、安徽、浙江等地貧民進入南京的歷史,始自1899年南京下關開埠。那時外國輪船公司紛紛在南京搶灘登陸,顯貴大人也聞風而動,這帶來了大量碼頭工人、運輸工人、洋車伕、傭人的工作崗位。1908、1919年滬寧、津浦兩條鐵路開通,更是讓南京瞬間成為了長江邊的超級水陸碼頭,勞工需求遠超過去。

1900年代的下關碼頭

(圖片來自Wikimedia@ 杉江房造)▼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前來務工的外地人,大多是因天災或帝國後期土地兼併而失地的農民,手中無積蓄,也沒有特殊的技能。能在碼頭、火車站邊做一個苦力,或是上街為有錢人拉個洋車,已經是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這些人雖是健壯勤勞的中青年男性,做一天苦力卻拿不到幾個錢。

當然,大量的服務也是因為有大量的需求

南京頤和路公館區,到現在也是有錢人住的地方

(圖片@圖蟲·創意)▼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以碼頭工人為例,想要在碼頭上接活,首先要有熟人推薦到碼頭幫拜山頭。入幫之後,把頭會將人分配到不同的班組,由工頭領導,其上還有大工頭和總包工頭。一日工資分為6份,大工頭獨得3份,二工頭得2份,工人自己只得1份——等於背一百四十斤的沙土得一分錢,一個月的總收入很少超過10塊大洋。

在水上討生活,無論是河上還是海上

都還是要一定前期投入的,這對於無產階級,可能就再也看不到盡頭了

(圖片來自《漁光曲》)▼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那南京城裡的房價又是如何的呢?

且不論由商業公司開發的優美樓盤,只說南京本地居民出租的私家民房。為了容納更多“南漂”,房東們會將自己閒置的房屋隔開,“進深只有兩丈的房間,中間用木板一隔就變成了兩間小室,其狹窄程度往往只能放置一床一桌。”

要想在房東的統治下生存,需要別樣的技巧

(圖片來自《七十二家房客》)▼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就這樣的群租房,也要五六元一個月,同時租客還得完成一系列繁雜的手續。

南京定都之後,城市的擴張速度太快,人員流動性也極高。為了保證資產和人身安全,房東們都會要求租戶有本地保人、有老婆,並且事先繳納高達10倍月租的押金。當時的基層公務員月收入也不過30元,只能躲在劣等旅館裡歇腳,更別提那些來謀營生的貧苦工人了。

這樣的重壓之下,如果再突遭變故,手頭拮据

想把一個“中產階級”搞破產,可真是太容易了

(圖片來自《神女》)▼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窮人自有窮人的活法。這些不能遠離市中心和碼頭的貧民,就這樣開始在南京城北的未開發地帶,自行“開發”了起來。

貧民窟長什麼樣

工人們想到的兩種住宅,其實也是長三角大城市都曾經見過的貧民窟代表,就是滾地龍和艒艒船。

滾地龍是一種竹製棚屋,一般是用幾根竹竿彎成半圓插入土中,其上再覆蓋一張草蓆。這種棚屋非常簡陋矮小,一面敞著是進出口,只能供一個人彎腰進入。這是最符合字面意義的“落腳點”,勞工在這裡面就只夠落個腳躺一會的。

滾地龍也就是貧困人民的代名詞▼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艒艒船稍為先進,是順江而下的農民以小船改造的住宅。他們在船周圍圍上茅草保暖,幾十上百艘小船連成一個居民區,集中出現在秦淮河水西門附近,後來還有了向玄武湖擴張的趨勢。船上的人大多做的是小生意,挑著裝滿貨物的扁擔,每日早出晚歸。

可以想象的是,這些由滾地龍和艒艒船構成的貧民窟,火災隱患極大。當年的南京城北也的確是一座火焰之城,火災無日無之。最誇張的是1929年6月3日,一天之內發生四起大火,焚燬房屋百餘間,其中40間是草屋。

一艘接一艘都被燒著了,眼看著就要燒到岸上來了

(圖片來自《三國演義》)▼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棚戶區內的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雖然當時人糞可以賣錢,但生活垃圾、尿液、體液,以及茅草被雨水浸泡之後的漚料,長年累月堆積在棚戶區內,同樣散發著陣陣臭氣,並滋生了大量致病原。聞聾在1935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人們的飲用水可能是剛剛被馬桶水和洗衣皂汙染過的河水,淘米洗菜也都在同樣的水體中,流行病一旦爆發,連市裡的先生太太們也要遭殃。

菲律賓馬尼拉的貧民窟

這個地球上的貧民都過著類似的生活

(圖片來Pixabay@Bindue)▼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這種地方的治安條件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南京首都警備司令部1936年的報告顯示:每日抓捕毒販30名,犯案地點多半在棚戶密集處及各鄉鎮,犯人十有八九是貧民階層。如果按照販毒者槍斃的嚴法實施,則每月要槍斃的貧民毒販將達千人。

當時鴉片在全國事實上都是一種重要的稅源

無論是地方軍閥還是國民黨政權,是不可能真的禁掉的

但是首都地區的體面和秩序還是要維護下

(當時北京的非法鴉片館,圖片來自wikipedia)▼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來到首都的貧苦農民,長期生活在毫無希望、收入低微、環境惡劣的棚戶區,但卻又看到了大城市燈紅酒綠的奢靡生活,指望他們再過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田園生活已經不現實了。他們或是出於報復心態,或是為了逃避現實,或是單純因為社交壓力,參與黃賭毒、打架鬥毆等事件,也是常理。

所以當時有沒有所謂“中產階級”呢?

有是有,但實在不多,而且極其脆弱

(圖片來自《新舊上海》)▼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這可不是首善之區想看到的現象。

因此一場轟轟烈烈的棚戶區改造行動,就這樣在民國的南京拉開了序幕。

房子哪去了?

其實在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不久,時任市長劉紀文就在考慮處理棚戶區的問題,主持出臺了《取締市內搭蓋棚房章程》。然而洶湧而來的貧民並不理睬市政府的禁令,新建得比取締得還快,期間還出現了貧民為保衛棚屋暴力襲警的事件,事情逐漸不了了之。

到後來,連蔣介石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要求首都警察廳儘快拆除馬路周邊,尤其是中山路、國府路(長江路)、中央路核心城區周邊的棚戶區。當然他考慮的並不是火災流行病的問題,主要還是這些棚屋實在影響市容,有礙於他塑造國民政府的國際新形象。

有礙國民政府的臉面?拆

(圖片來自wikipedia)▼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委員長一發話,預算也就到位了。首都警察廳一家給大洋6塊,限期搬遷。與此同時,南京市政府還配合建造了一系列拆遷保障用房,以優惠的條件吸引棚戶區居民喬遷新居。

保障住房分為甲乙丙三等。

甲等房在鼓樓北大街一帶,分為樓房、平房兩種,帶精裝修,共建成4處;

乙等房在光華門附近,都是小樓房,共計23棟100間磚牆瓦房,不僅有窗門,前後還有小菜園;

丙等房在武定門和白鷺洲之間,就在今天南京核心景區裡,是200所適合小家庭的住宅。

然而這些保障住房,最後卻幾乎和貧民無緣。

市財政廳在甲等房落成之後,像是突然想起來一樣,表示甲等房開發規模過小,品質過高,不適宜拆遷安置,直接作價賣給了富商。乙丙兩種住宅則因為位置偏遠、租金過高也無人問津,於第二年標賣,號稱所得款項會進入公債,用於興建更次級的戊等住房。

畢竟是造好的房,總比賣樓花強點。

好在戊等住房最後還是落實了,這次他們選在了下關碼頭附近重建保障房,終於吸引了不少棚戶區居民入住。此時已經是1931年7月了,距離市政當局下決心整治棚戶區已經過去了三年。

其實這新房也就比滾地龍好上了一點,外牆是夯土結構,抹上瀝青和石灰。屋頂鋪蓋的仍然是茅草,只是加噴了防火漆,以免火災不可收拾。進步比較大的是公共設施,在市政當局的主導下,貧民們終於用上了公共的洗衣處、廚房、廁所、浴室、兒童遊樂場。

然而棚戶區的人們總是命運多舛。這場快要成功的改造最後還遇上了一場天災,當年夏天南京遭遇洪水,沖毀了質量不佳的保障住房,後來又花了一年時間才修繕完全。這些已經被取締了滾地龍的外地人這時才終於住進了新房。

但一處保障住房不能解決天下寒士的居住問題,南京城外,仍然有數以萬計的棚戶區……

南京城內尚難自保,何況城外無窮無盡的棚戶區...

(圖片來自Wikipedia@Huang sir)▼

民國首都的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1932年,石瑛履新南京市長。新官上任三把火,對棚戶區改造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強制遷走了大量棚戶區居民,並承諾會盡快提供平民住房,還將原有平民住房的茅草頂改造成了瓦頂,進一步防止火災發生。

但他的新計劃仍然遇到了經費緊張的問題。

等到1938年南京淪陷之後,傀儡國民政府就更沒有心力去管這些貧苦百姓了。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七十二家房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