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市場份額一年暴漲超10%

​相信關注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朋友能都能發現,在2018年以前,國內汽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幾乎整個市場都被國產品牌一手壟斷,風頭一時無兩。

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市場份額一年暴漲超10%

但是好景不長,國內市場這塊蛋糕馬上就被一眾合資品牌盯上,如大眾,日產等。來勢洶洶的它們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將市場份額從1.5%提升至13%,使得自主品牌的壟斷地位岌岌可危。

混動車型異軍突起

新能源汽車目前可分為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前者彙集了大部分的國產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而合資品牌卻更青睞插電混動車型,自從各大合資品牌紛紛投入並推出它們自己的混動汽車,混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也從2018年1-7月的3.88%飆升至38.57%。

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市場份額一年暴漲超10%

這樣讓人豔羨的成績多得益於合資品牌密集的研發和投放,其中如大眾途觀L/帕薩特PHEV、起亞K5 PHEV、寶馬5系PHEV、卡羅拉PHEV、雷凌PHEV等都有著不非常不俗的市場表現,尤其是大眾的途觀L/帕薩特PHEV,從2018年的1月到7月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5%,位列整個市場所有車型的前五名。

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市場份額一年暴漲超10%

而為什麼合資品牌的混動汽車能獲得這樣好的成績呢?首先它集燃油車與純電動車的優點於一身,它既擁有純電動車的低成本能耗,同時也不會讓消費者麼產生續航焦慮,與此同時還能獲得牌照,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對於身處限牌限行城市的消費者們來說這無疑不是一個非常大的賣點。目前混動汽車市場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國產自主品牌中只有比亞迪、吉利和上汽在市場中還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那些造車新勢力們則是集體缺席了這場盛大的爭奪戰。

純電車型進步甚小

與混動車型相比,合資品牌在純電動車型上的投放力度明顯小了很多,在去年1-7月,合資品牌的純電動車型在市場上僅佔了0.29%,而今年也僅僅是上漲到了1%,同時在今年銷量前10車型中,合資品牌沒有任何的純電動車車型入圍。


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市場份額一年暴漲超10%

雖然從目前來看,其實合資品牌推出了不少純電動車型,包括日產軒逸·純電、別克Velite 6、大眾朗逸/寶來·純電等等,但數量明顯與自主品牌不在一個級別上。不過從明年開始,合資品牌將會把戰略重心向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方向移動,並密集的投放純電動車型,屆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又將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哪些品牌勢力能夠在這場爭鬥中拔得頭籌。

為什麼合資品牌勢頭能如此迅猛?

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異軍突起,市場份額一年暴漲超10%

其實合資品牌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效果能這麼顯著,不光是因為其過硬的技術實力,同時市場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早些年的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在國內取得壟斷地位,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政府大力的補貼,政策的扶持。但是自從補貼退坡以後,沒有政策保護的自主品牌直接與各大合資品牌短兵相接,其壟斷地位自然會被實力強勁的合資品牌所瓦解。

其次消費者對合資品牌的認知度以及信賴度相比於自主品牌要高太多,就算目前合資純電動車的表現差強人意,但是消費者們也更偏向於相信這些合資品牌的實力,並願意相信它們能夠快速的後來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