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四個月大,吃奶量比以前少,這樣是否有問題呢?

初戀寶寶


說到寶寶吃奶量減少或者不願意吃奶,有育兒常識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寶寶到了厭奶期,有過寶寶厭奶經驗的寶媽會告訴你,不要過多幹涉,過段時間自己就好了,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她們沒有告訴你的是

那些“過段時間就好了”的,是因為那些家長沒有乾等,他們沒有固守老方法,及時調整了自己的養育方式,才讓厭奶走得快。

厭奶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寶寶,以3個月到8個月多見。寶寶對某一次餵養抗拒,甚至是每一餐都吃的不盡如人意,而表現大致就像寶媽諮詢中所描述的。厭奶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短則數日,長則1-2月,甚至少數寶寶可以持續半年之久。而原因也會因寶寶的年齡和當時的健康狀況不同而異。多數家長會發現即使寶寶攝入的奶量較前明顯減少,但寶寶在白天依舊精力旺盛,同時寶寶的生長曲線沒有明顯偏離,這時爸媽不需要太過擔心。我們可以排查寶寶產生厭奶的原因,幫寶寶儘快度過這一階段。

常見原因

1.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越來越敏感

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對聲音、光線等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越來越敏感,同時伴隨頸部肌肉、頸椎發育,寶寶可以越來越自如的轉動頭部,會對周圍環境感到新奇,媽媽會明顯感覺到原來視奶如命的寶寶吃奶時變得不安分了,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分散注意力,不想繼續。

2. 對媽媽的母乳流速有意見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是對媽媽的母乳流速有意見,奶陣到來時奶速過快寶寶容易嗆奶,而有些媽媽需要更久的吮吸刺激才會有奶陣,而寶寶可能對較長時間過慢奶速失去了興趣。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拒絕乳頭可以嘗試用勺子、滴管、喂藥器、杯子,而避免使用奶瓶會讓寶寶更快恢復到親喂的狀態。

3. 人工餵養的寶寶注意奶瓶形狀、奶嘴尺寸、孔徑大小及奶溫是否合適。

4. 橫抱的姿勢不舒適或環境的溫度不適宜

寶寶吮吸乳頭需要很大的力氣,此時環境溫度過高,出汗過多也會使寶寶躁動而不願繼續吃奶。

5. 出牙期牙齦癢痛、鵝口瘡、鼻塞、咽喉及耳部的不適等情況造成寶寶的吮吸困難。


寶媽想要了解寶寶常見疾病護理相關內容,可以關注我哦,或者私信留言

來自媽媽的原因

特殊食物、藥物的攝入,飲食結構的改變,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媽媽焦慮疲勞的狀態,可通過母乳味道的細微變化抑或環境氛圍的影響讓寶寶有所感知。有時甚至是媽媽更換了新的護膚洗護產品,新的氣味讓寶寶難以適應。

應對厭奶家長正確的做法是

第一步,確認一下寶寶是不是真的厭奶了,以免誤判

如果以下這些表現,說明寶寶確實厭奶了:

❶ 每天裡每次的吃奶間隔,都在4、5個小時以上,三五個月或更大的寶寶3、4個小時才吃一次奶,基本還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間隔的時間更長一些,達到4、5個小時以上,這時寶寶應該是會覺得餓的,但他還拒絕吃奶,那就說明寶寶是寧願餓著也排斥吃奶了。

❷ 只要嘗試餵奶,寶寶就哭,如果一橫抱或乳房一送到嘴邊,寶寶就哭了,明顯帶著厭惡的情緒,那麼說明寶寶在牴觸吃奶,可能是討厭吃奶這件事了。❸ 很少認真、用力地吃奶,一吃奶就閉眼,只在奶陣來的時候才順勢大口吞嚥,沒有奶陣的時候並不認真吃奶如果基本符合以上表現,那八九不離十,寶寶是真的厭奶了。

第二步,停止一切讓寶寶討厭的事

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不要——“頻繁嘗試餵奶,只要張嘴就喂,不信你不吃!”“出其不意、趁其不備地喂迷糊奶!”“再不行就加輔食,還不吃就瓶喂”......這些寶寶明顯討厭的事兒,只會讓厭奶越來越嚴重。做點有用的事——不要只盯著奶量了,先讓寶寶的生活豐富起來。

第三步,帶娃運動和觀察,創造飢餓感

觀察寶寶想幹什麼,然後滿足他,他才會更投入、更消耗。如果寶寶不想吃奶,就想看旁邊的動靜,那就抱著寶寶去,讓他好好看個夠。如果他沒有表現出特別想要做什麼,那就主動幫他安排生活。避免整天仰臥或是抱著寶寶。

家長應該讓寶寶在白天有充分的鍛鍊機會,嘗試趴著、抬頭、翻身、抓握練習,各種嬰兒操、親子游戲,這些能讓身體四肢都有活動,身體累了才能更容易餓,餓了就會主動吃、認真吃。如果在家實在不知道玩點什麼,出門長見識也不錯。看看寶寶在觀察什麼,跟他聊聊,甚至帶他一起接觸一下、嘗試一下。對於3、4個月的寶寶,家長不能指望他整天躺在床上自娛自樂,就能很好地成長了,一定要重視寶寶清醒時的活動遊戲安排。大月齡寶寶遭遇厭奶,同樣要認真考慮寶寶白天的運動消耗是否充足。

第四步,多給娃創造好心情

對於小月齡寶寶,更多的親密接觸、語言交流、目光交流,都可以讓小寶寶感受到家人的愛,心情也好很多,還可以帶寶寶玩有趣味的遊戲。寶寶玩得興奮、心情愉悅,就會眼睛明亮、愛笑,帶著好心情去吃奶,就會更願意配合了。尤其是大月齡寶寶,充分的玩耍更容易讓他忘卻之前的不愉快

如果家長不懂,就很容易弄巧成拙,讓寶寶從“不感興趣”惡化到“討厭吃奶”:比如一看吃少了,立刻努力加量。每天從一睜眼就只盯著寶寶的吃奶時間、次數和總量。比如因為只在乎奶量而忽視寶寶的心情。為了多喂進奶甚至跟寶寶槓上了,非要強迫寶寶吃,每天的吃奶變成了打仗。一家人為此變得焦慮無比、負能量爆棚,連寶寶都被深深地感染了,哭鬧變多、變得難哄。

比如因為只在乎奶量而忽視了寶寶的消耗量,還像過去一樣,讓躺床上蹬腿就算活動了,抱著屋裡轉轉就算玩了,比如發現寶寶厭奶,就把注意力放到乳房上。有的誤以為是因為奶少所以寶寶吃奶不認真,於是使勁追奶,結果奶多到堵。有的乾脆加奶粉、過早加輔食,結果不但寶寶依然沒長好,而且奶量下降了......這樣做的家長確實也在努力改善,但其實並沒有改變寶寶什麼,所以也就無法改變寶寶厭奶的狀況。

關於更換奶粉餵養

看到寶寶不喜歡吃奶,家長可能會直接想到是不是寶寶喝膩了母乳或者這個口味的奶粉,便開始更換奶粉品牌,但更換速度太快使寶寶胃腸道沒有時間適應。如果考慮更換,家長最初可以嘗試與原有奶粉混合搭配。因為更換奶粉的方法在厭奶期作用有限,所以如果嘗試1-2次沒有明顯效果,建議放棄這種方法。

關於輔食添加

對於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可能因為接觸了口味更加豐富的輔食而對吃奶失去了興趣,這時可以考慮減少輔食量,或是先餵奶再喂輔食的方式。而對於4-6個月尚未添加輔食的寶寶,長時間吃奶量減少,家長希望通過添加輔食補充營養待寶寶度過厭奶期,也是可以嘗試的。(前提是寶寶豎頭穩、可以支撐坐、頂舌反射消失)但是存在寶寶接受輔食後進一步拒絕吃奶的風險,需要謹慎控制。

關於“迷糊奶”

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在哄睡或半睡半醒的狀態下,容易迴歸到最初的本能,餓了就會吃,易於安撫,於是採用喂“迷糊奶”的方式。但這種方法需慎用,一方面小月齡嬰兒可能有嗆奶的風險,另一方面長時間可能產生奶睡的依賴而難以戒除。

若寶寶厭奶期持續時間長,出現體重不增甚至降低,發育遲緩,伴有精神疲倦、面色蒼白、嘔吐、腹瀉、煩躁不安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就醫。貧血、胃腸道及神經系統的一些疾病也可能以食慾減低為表現,這時需要專業的兒科醫生做出判斷。

寶寶厭奶期,家長不能幹等,也不能亂來。不要只看一個月長几斤,而應該多關注趨勢,繪製成長曲線圖,科學監測寶寶成長。

要堅持“按需照料”,不強迫、不急躁。接受“寶寶已經長大了,跟原來不一樣”的現實,重新調整和優化每天裡的吃、睡、玩各環節,重新建立生活的良性循環。

注意監測寶寶的生長曲線,做好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安適育兒


寶寶四個月不愛吃奶,應該是進入了生理性厭奶期,通常寶寶3-4個月以後,生長髮育的速度就會逐漸下降,而且寶寶體內的乳糖酵素開始減少,逐漸發育成熟,舌頭的味覺也開始產生變化,胃口開始改變,孩子的視覺、聽覺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使得他對外界更感興趣,往往一有風吹草動就去管閒事,心思不在吃奶上,這就是厭奶期。這一階段往往孩子的精神狀態好,沒有其他的症狀,一般會持續1-2周的時間,大人不必著急,通常不用強迫他吃奶,只要多喂水,保證能量供應。在他餓的比較急的時候再餵奶,如果奶量下降的太多,可以適當吃健脾開胃的藥調理胃腸。如果寶寶還有其他的症狀,比如體重下降太快、哭鬧等,還是應該要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愛臨老師


在初出生的首兩三個月,嬰兒處於快速生長期,有時會吃得較多。當這個快速生長期過了,需要的養分減少,嬰兒就會減少食量。這是正常的現象。


每個嬰兒的吃奶量都是獨特的,視乎嬰兒的生長速度、新陳代謝和活躍程度而定,所以差異可以很大。兩至四個月大的嬰兒,每天吃奶量的差異可以高達十五安士呢!

另外,嬰兒本身每餐的胃口都不同,寶寶的身體會自然調節所需的食量。如果這餐吃多了,下一餐的胃口自然會減少。如果他連續幾天胃口很好,食量比平時多,他隨後幾天便可能會不太「開胃」,減少食量。


所以,父母不要單一標準,或與其他嬰兒比較,來衡量寶寶的吃得是否足夠。如果寶寶吃奶之後看來滿足、活潑,而且生長理想,這表示他吃奶的分量已經足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