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紅酸枝”先要學些小技巧

“新國標”的推出對收藏者購買紅木傢俱有很大幫助,但在目前紅木商家很少擁有“一書一卡一證”的情況下,藏友在收藏紅木傢俱時,必須掌握一些實用的鑑別小竅門。

同是東南亞“紅酸枝” 每噸竟能相差百萬元

鑑定“紅酸枝”先要學些小技巧

以價格適中、頗受藏友喜愛的紅酸枝木為例,目前市場上東南亞的“紅酸枝”有的每噸價格十幾萬元,有的每噸價格幾十萬元,價格最貴的每噸要上百萬元。同是東南亞的“紅酸枝”,為什麼價格差的這麼大?紅木木材的價格制定是由紅木的板材、大小、形狀、庫存量等多方面因素來決定的。此外,“紅酸枝”並不是一種木材的名稱,而是一類木材的統稱,其中有交趾黃檀(老撾紅酸枝、東南亞紅酸枝)、微凹黃檀、絨毛黃檀等。目前,市場上經常有人用微凹黃檀、絨毛黃檀、非洲酸枝冒充交趾黃檀來出售。實際上,老撾紅酸枝、絨毛黃檀和非洲酸枝這三種木材價格差異很大,最低的非洲酸枝每立方米四千元左右,微凹黃檀與絨毛黃檀的價格在每噸四萬元左右,最高的交趾黃檀“特材”每噸可高達百萬元。由於紅酸枝木材種類頗多、價格不一、鑑別困難,在沒有“一書一卡一證”的情況下選購紅酸枝木讓藏友覺得一頭霧水而無從下手。筆者走訪時,很多紅木收藏愛好者均發出這樣的感慨。

鑑別“紅酸枝”看密度看紋理再看黑筋看油性

鑑定“紅酸枝”先要學些小技巧

那麼在沒有“新國標”護駕的情況下,怎樣鑑別紅木傢俱呢?張革林說,其實,一件傢俱的價格是由“型”“材”“藝”“韻”幾個方面綜合決定的,同樣材質的紅酸枝傢俱如果做工不同、造型不同,價格產生差距也是很正常的。而對於許多剛接觸紅木傢俱的藏友來說,看懂造型和工藝並非易事,需要多看、多學、多問,通過不斷的學習來了解紅木傢俱的工藝價值。

鑑定“紅酸枝”先要學些小技巧

對於“紅酸枝”傢俱,以東南亞紅酸枝為例,為藏友提供了幾個鑑定小技巧:一看密度。因為紅木木材的密度大於水,所以用小刀在紅木傢俱上劃下的切片放入水中後會下沉,就是真的紅木,只要不是上漆的傢俱,這種方法就適用;二看紋理。一般說來,顏色深的“紅酸枝”密度大,紋理清晰而順直。而顏色淺的“紅酸枝”相對密度小,紋理有些發暗;三看黑筋。深顏色的“紅酸枝”黑筋多而明顯,與它的棗紅底兒黑紅分明。而淺顏色的“紅酸枝”較少有黑筋,即使有也不如前者明顯;四看油性,油性多、顏色深也是判斷的標準之一。這四點只是鑑別紅酸枝的參考方法,想要做到更精準的鑑別,最好還是請教專業人士。

鑑定“紅酸枝”先要學些小技巧

此外,由於“新國標”實施時間較短,各省市的執行狀況不一樣,但沒有執行“新國標”的商家不一定產品不好,不過建議收藏者去正規的紅木專營店購買紅木傢俱。同時提示廣大藏友,如果在收藏紅木傢俱過程中“上當受騙”,可尋求法律援助,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