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農村“三資”清理的肥城模式

□本報記者 姜言明 劉 濤

本報通訊員 周倩倩

“三資”清理在農村關注度、敏感度高,是一項既管當前、又利長遠的基礎工作。肥城市藉助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大勢,深入開展農村“三資”清理集中行動,“三級”書記打頭陣,市鎮專班當尖兵,村級班子“自我革命”,徹底解決村級“三資”管理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

打在黑惡霸痞勢力的要害處

上下聯動,動真碰硬,清除沉痾頑疾

2018年10月開始,肥城市藉助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大勢,把“三資”清理作為市鎮村“三級書記”的“一號工程”,每個鎮街確定一個啟動村,每個市級領導帶頭聯繫1個啟動村。

市委書記謀篇佈局、統籌推進,鎮街黨(工)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親自指揮、研判落實;村黨支部書記自查自糾、主動參與。“三級書記”上下聯動,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農村“三資”清理提供堅強的組織後盾。

當地建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農村“三資”清理集中行動工作專班,組建了督導專班、驗收專班、法律專班等3類“配套專班”。

特別是鎮街作為主體責任,組成鎮街專班,直接進村。經過2個月集中整頓,14個啟動村全部清理完成。

隨後,肥城市整體謀劃,對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和10萬元以上的村,分類推進,全面開花。

截至目前,該市鋪開清理464個村,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76.69%,市級專班累計驗收通過372個村。

與此同時,掃黑除惡落到實處。肥城市紀委監委機關共查處農村“三資”領域違規違紀問題15起22人,黨紀處分16人。公安機關共查處案件35起,行政拘留25人,協助清理收回應收賬款730.53萬元。市法院共受理涉及農村“三資”案件116件,審結93件,為村集體挽回經濟損失70萬餘元。

找準軟弱渙散村整頓的突破口

強基固本,錘鍊幹部,築牢戰鬥堡壘

“5天時間就完成‘三資’清理,全部收齊23萬元欠款。”說起王莊鎮孝堂峪村“三資”清理的成效,該鎮“三資”清理專班組長、黨委組織委員張榮華感觸頗深。

孝堂峪村原本是個亂子窩,原班子辦事不公道,信訪矛盾突出,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三資”久清不徹底,究其根本是村級組織軟弱渙散,沒有發揮戰鬥堡壘的作用。

然而這一切從2016年經濟能人劉宗方擔任黨支部書記後開始改變。配強班子、秉承公道、實幹興民,劉宗方靠著一股不畏難、不怕邪的韌勁解決了原支部班子遺留的一系列問題,贏得群眾支持,為“三資”清理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黨建強,基層穩。肥城市把班子整頓作為農村“三資”清理的“重頭戲”,集中攻堅,從30個軟弱渙散村著手,將“三資”問題突出、亟須清理整頓的重點難點村作為突破口,分類定級,市級領導幹部掛點聯繫整頓,把軟弱渙散村率先打造成示範村,全面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掃黑除惡清“三資”不僅加速了軟弱渙散村班子的轉化,更錘鍊了黨員幹部黨性和能力。肥城市把“三資”清理作為考察瞭解幹部的重要依據,截至目前,共有16人被提拔為副科級及以上幹部、3人被重用。先後調整村“兩委”幹部共66人,其中,調整村黨支部書記45人。幹部的錘鍊,組織力的提升,為村級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力量保障。

扭住村級增收的“牛鼻子”

澄清家底,消薄攻堅,壯大集體經濟

肥城把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作為“三資”清理的重中之重,拉出單子,建立臺賬,逐村研判,專門調度,幫助找準持續穩定的增收路子。

他們對清理出的資產資源和扶貧、強村固基等各類扶持資金形成的村級資產,由村集體統一管理運營,讓集體的家底越來越厚實。在資產資源利用上,採取“打包、捆綁”等方式,統一策劃增收項目,發揮最大效益。

“我們8個黨支部聯合共建,資源共享,統籌規劃,先後引進百果園、千畝山頂荷塘、大棚櫻桃等重點項目5個,引入種植大戶30家,集中打造城郊農業示範區。”肥城市老城街道東興農業聯合黨委書記陳思忠高興地說。

“通過組織聯建,帶動組織力提升;實施資源聯享,帶動集約化發展;推進產業聯育,帶動可持續增收,成方連片“消薄攻堅”,計劃年內全面消除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實現整鄉推進、全域提升。”肥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偉說。

截至目前,肥城市通過市級驗收的372個村中,共清理合同18409份,核實集體資產291746.7萬元,新清理集體資源5.32萬畝,清理應收賬款99261.76萬元,已收回4390.02萬元。通過清理增加集體收入5267.02萬元,村均14.16萬元;以後每年穩定增加收入2339.16萬元,村均6.29萬元。

抓牢基層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著眼長效,建章立制,提升治理水平

肥城市以“三資”清理為切入點,落實“一村一方案”,逐個分析整頓對象存在的問題,找準薄弱環節,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機制,探索出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格局。

該市全面推行“以推優選任‘公推制’、重大事項‘票決制’、‘三務’公開‘全程制’、監督管理‘全時制’、工作效果‘考評制’,深化‘定崗承諾’,搭建黨員作用發揮的載體”為主要內容的“五制一諾”制度,進一步優化村級組織運行機制,規範村幹部履職行為。

對“三資”清理完成的村,逐步健全完善村級民主決策、管理、運行機制,嚴格落實崗位承諾、坐班值班、“四議兩公開”等制度。特別是不斷探索農村“三資”監管新機制,及時發現並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有的村實行村級財務委託第三方代理,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強化村級賬務管理,規範村級事務,提升村級班子治理水平。有的村制定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解決當前責任追究依據不足、措施不力等問題,倒逼責任落實,實現農村“三資”規範管理、良性運營……通過系列制度的有效運行,村級各項事務有章可循、依軌運行,鄉村治理再上新臺階。

對此,肥城市委書記常緒擴說:“農村‘三資’清理應注重打基礎、利長遠,肥城把‘三資’清理作為樹立規矩法治意識,完善制度機制、提升村級治理水平的過程,做好‘後半篇’文章,杜絕‘一清了之’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