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嚴肅的《新聞聯播》,最後要放整理稿子的畫面?

關注科科不迷路

要說收視率高

最穩定的電視新聞節目

《新聞聯播》肯定算一個

而且有可能是唯一的一個

對於很多80後來說

基本上是看著《新聞聯播》長大的

那時候的片頭還是這樣的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也許是看久了

也太熟悉了

《新聞聯播》裡的很多細節

反而不會去在意了

比如你有沒有發現

新聞聯播快結束的時候

每次都播放主持人

整理稿子的畫面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而且每次整理稿子的時長

還不太一樣

有時候短有時候長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那為什麼

每次都播這個

整理稿子的畫面呢?

01 為什麼要整理稿子?

新聞聯播於1978年1月1日

每天19點在中央電視臺直播

同時各省級衛視進行轉播

每天的播出時長也是固定的

除了發生重大新聞外

結束時間都是在19:30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但是每天的新聞

實際播放時長

會跟預期出現誤差

甚至出現突發狀況

現在都是以直播加錄播的方式播出

因為新聞講究時效性

對於一些重要新聞

如果在開播後送到演播室

這時就需要插播

就是大家常聽到的

“本臺剛剛接到消息......”

這樣就會造成播出時長的誤差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由於是全國同時轉播

如果新聞聯播時間拉長

就會導致轉播臺的廣告被壓縮

時間過短則會讓其他衛視

出現黑屏空擋

為確保時間精確到秒數

就把收稿子畫面播出來

以此來填充不夠的時長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收稿子的畫面時長可以控制

差的時間多

就可以多播幾秒

差的少就少播幾秒

給導播留一點餘地

這樣處理起來也方便

精確控制時長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在業內把這種方式

稱為“鬆緊帶”

就好比我們看的電視劇

最後也會播放

片尾曲和滾動字條

也是為了起到“湊時間”的作用

02 整理稿子的時候

主持人到底在聊什麼?

在整理稿子的時候

兩個主持人

有時候也會有交流

而且聊的時候都是很輕鬆的表情

那他們到底在聊什麼?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很多人猜測

新聞聯播結束了

他們大概也就下班了

那是不是會聊點生活中的事情

比如“待會兒去哪裡擼串”

“哪裡又開了一家好吃的店”

……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其實並不是

雖然這時候主持人說的話

觀眾都聽不到

但他們聊的內容

還是以工作為主

比如“今天的播出特別緊張

但順利完成,小小慶祝一下”

或者

“重播的時候有沒有問題要修改”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03 新聞稿長什麼樣?

還有人好奇

新聞聯播的稿子到底長什麼樣?

和一般的稿子不一樣的是

這類稿子字體通常都是放大的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其實這類稿件叫做“口播稿”

是串聯新聞用的

由於新聞節目的高要求性

所以一般都會有提詞器

主持人照著寫好的稿子念

就不容易出現失誤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為了保證看得清楚

就需要把字體放大

《新聞聯播》的稿子

一般來說是一行9個字

這樣主持人看的時候才夠清楚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很多人覺得

有了提詞器

主持人就相當於念稿子

是不是就很簡單了

根本不會

不信你可以手機上

隨便找一段文字

就是照著讀

也做不到一個不錯

而《新聞聯播》的要求是失誤

同時又是全國直播

壓力可想而知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04 主持人是不是隻工作半小時?

七點鐘開始

七點半結束

很多人覺得主持人

是不是隻要工作半小時就夠了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當然不是

《新聞聯播》的主持人

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

包括看串聯單、化妝

看錄製好的視頻

節目播出後也不能馬上走

得等到9點半重播結束以後

因為有些時候

《新聞聯播》的重播會有細節修改

比如2013年亞冠決賽次回合比賽期間

重播時插入了現場的直播畫面

为什么严肃的《新闻联播》,最后要放整理稿子的画面?

在重要會議

或者有重大新聞發生時

還會有加長版的《新聞聯播》

所以上班半小時是不存在的

來源 |好奇實驗室

中國氣象科普

新浪微博:@中國氣象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