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陈发树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现任新华都集团董事长、白药控股董事长、武夷山旅游副董事长、紫金矿业(601899)董事。陈发树靠做木材生意起家,上世纪90年代创办新华都百货,1999年参股武夷山旅游,2000年成为紫金矿业第二大股东,2008年,紫金矿业回归A股,陈发树的持股8年增长了469倍,助其成为福建首富。

陈发树成为福建首富的同时,又瞄上了国企云南白药;此后九年,他涉资约280亿元,历经曲折才最终入主。此外,陈发树还是必创科技(300667.SZ)的第三大股东。必创科技是一家生产无线传感器的物联网公司,于2017年上市。陈发树自2011年入股,目前所持上市公司9.72%股权对应市值达3.27亿元。

2019中国慈善企业家榜陈发树捐资5亿元排名榜单第6位。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过去一年共捐赠5亿元,排名全国第六位。陈发树主要以个人名义捐赠5亿元设立“北京大学发树医学发展基金”。据悉,陈发树历年捐资总额已超10亿。今年,陈发树以财富250亿元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614名。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公益慈善经历:

1、2009年10月,陈发树在北京宣布成立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捐出个人所持有、市值高达83亿元的流通股股票,占其个人资产的45%。

2、2010年,陈发树个人名下资产突破200亿元。一贯主张“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的陈发树决定成立慈善基金会。

3、2010年1月,新华都慈善基金向闽江学院捐资5亿元,创建新华都商学院,并聘请诺贝尔奖得主担任院长,这笔捐赠也成为当年国内民企单笔最大的捐资办学项目。

4、2015年1月,在新华都迎来了二十周年庆典上,宣布捐资2亿元,用于发展新华都商学院的教育事业。

5、2016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118周年诞辰前夕,陈发树宣布向北京大学捐赠1亿元,用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研究、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双方共建研究中心。

6、2018年4月28日,发树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捐赠仪式在临湖轩举行。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陈发树先生宣布捐资5亿元设立“北京大学发树医学发展基金”,助力北大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共襄百廿 | 陈发树校董捐资5亿元助力北大医学发展

百廿载初心不改,双甲子砥砺前行。201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各界贤达慷慨捐资,旧友新朋共襄盛举,全面支持北京大学昂首阔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4月28日,发树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捐赠仪式在临湖轩举行。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陈发树先生宣布捐资5亿元设立“北京大学发树医学发展基金”,助力北大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嘉宾在临湖轩前合影

陈发树校董和家人陈焱辉、邵帅,发树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金志国,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郝平,校长林建华,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佳利,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副秘书长耿姝、胡俊等共同出席。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博主持仪式。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林建华校长致辞

林建华校长对陈发树校董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注与关怀表示钦佩。他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努力为他人做奉献,心怀广阔,能够让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陈发树校董和北大所一直遵循的原则。林校长指出,北大发展至今,始终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懈努力,始终保持着平和、务实的作风,希望双方通过坚实合作,在未来共同努力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陈发树校董致辞

 陈发树校董表示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在用慈善心来做教育,因为国家的真正强大需要强大的大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他表示,对北大充满敬仰之心,希望与北大合作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他感谢北大对自己的关心与认可,并坚信双方的合作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刘玉村副书记致辞

 刘玉村副书记表示,在陈发树校董的身上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家国情怀。他认为陈发树校董关注教育特别是医疗教育是为人类所做的大好事,这种远见和眼光值得敬佩。他感谢双方合作所建立的这种缘分,希望下一步能够切实将事情做实、做好。


捐资5亿元!2019年福建首善陈发树

陈发树校董、郝平书记、詹启敏副校长共同签字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陈发树校董、郝平书记、詹启敏副校长共同签字。林建华校长向陈发树校董赠送纪念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