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怎樣學習和訓練脈診?

誠悅車行


先背《瀕湖脈學》做到“心中了了”


古人常說,脈診學習“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意思就是說,自己心中對所有的脈象和主病都非常清楚了,可是手指下還是摸不準。可見學習脈診有一定的難度。

其實能做到“心中了了”,才是為在以後分清各種脈象打好基礎。如果自己心中都不清楚這是什麼脈象的話,那更談不上手指下的感覺了。

背誦《瀕湖脈學》27種脈象的“體壯詩”“相類詩”“主病詩”,如浮脈:“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背誦之後再到臨床去實踐,體會浮脈是怎麼個“肉上行”,怎麼個“似毛輕”。


再練習手指的靈敏度

手指以“指目”最為靈敏,即手指頭最高點到指甲邊緣的這一塊區域。

練習時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指目按在硬桌面上,體會手指下的跳動。說到這裡,有些人會不明白,你叫我手指按在硬桌面上,桌子會有脈搏的跳動脈?其實你仔細體會體會,我們手指頭是有動脈通過的,你感受到的是自己手指指頭動脈的搏動。

慢慢練習,你就會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時間久了,再把手指指目,按在比較軟的海綿上,再去感受指下的搏動。這樣堅持練習,久而久之,手指會很靈敏,指下的感覺會清晰的出現在你的腦海中。


叫我小程醫生


切脈自學書面東西特別容易,什麼浮.沉滑.澀.弦,遲.緩,數.疾,代,結等等。這些東西硬記與理解含意就行,但是切是很注重實際操作的技術學。是很難吃透的,無師難通難用。

切脈是抽象與實際操作結合,才能臨床應用的。所以必須有師帶的,師傅切完病人脈叫徒弟切脈。叫徒弟先說病後,師傅在與自己的合對完,對與錯才能似方抓藥。實際上切脈只是中醫四診的一種,望.聞.問.切須兩種以上方法才定性下結論,中醫並不是外行看的那麼簡單。學的內容需很多,其中方劑學,單味特性與作用,《背湯頭歌》等。藥劑分類治法分類,很難的。

其中包括,解表,溫裡,補益,清熱解表,清內熱,祛溼與安神,固澀與洩瀉。什麼八綱辯證和六經辯證等,還有經絡學說與針炙等。光會切脈是不行的,中醫是中綜合的集成一門醫學技術。自學能應用與否無定論,學完也浪費時間和精力的。





用戶求真正義工作者


先要把常用中藥草藥先看起來第一步(現代常用中草藥,本草類書,藥性歌訣賦等等)。第二步黃帝內經,綜合類書籍(各個朝代的代表作)。第三步各代名醫書籍取其精華。第四步昇華自己,取長補短,對不同疾病都有各自有對應藥方法技。

把脈:一般古籍中都會帶有把脈的知識可以略帶過看也有專著看,如王叔和脈經近代的各老名醫著作中都會帶有把脈的論述如郭士魁臨床經驗等。

簡單的說了幾點希望對您有用!


吉利歡豬


一定建議有老師帶你學習把脈,這樣你會掌握的非常快和準確。

其實把脈很簡單,就是摸脈搏跳動的快慢強弱,通過跳動的變化來判斷不同的問題。

比如脈跳快多見火旺,跳動不規律,心氣虛等等





藍圖中醫培訓學校


自學中醫,也要看你想學到什麼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書,自選吧。切脈,是一種感覺,數字脈有遲平數疾,深度脈有浮平沉伏,還有粗細長短等等共二十八個基本脈象(實際是由四個基礎脈象變生的),加特殊脈象。首先學會搭指找準寸關尺,然後進行感應,有沒有熟記的基本脈象,他的皆脈又有哪些。漸漸的就掌握了切脈。


大樹55523


脈訣讀百遍,

應有心得見。

實用竟如何?

不外常訓練。

自摸與摸人,

淡定久不亂。

景嶽有真言,

虛實最簡便。


醉臥松蔭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adfc0b24d39ca5460d9d53b95904493\

懷古教育諮詢服務中心


學習就看內徑吧,訓練就得多摸摸了,摸多了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