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為什麼一定要殺楊貴妃?

易開江


安史之亂為什麼一定要殺楊貴妃?

  大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第二年,唐玄宗李隆基撇下了李家的大部隊,只帶著楊貴妃楊國忠太子等人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時,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軍軍士譁變,要求殺死楊國忠兄妹,他們殺死了楊國忠後,李隆基想保楊貴妃,禁軍士兵們認為貴妃非死不可,不死難慰軍心。於是李隆基接受了士兵們的意見,白綾一條,結束了愛妃的性命。

  為什麼一定要殺楊貴妃?

  禁軍軍士認為必須殺。安史之亂究竟為什麼會發生?于軍士們而言,什麼藩鎮尾大不掉啊什麼政治體制不行啊,都無關緊要,在他們看來,就是楊國忠這個國賊,禍亂朝綱,逼反安祿山,沒有他,一切都安了。現在安祿山叛亂了,楊國忠必須以死謝天下。楊貴妃呢?是他的靠山,典型的紅顏禍水,沒有她在宮裡禍禍皇帝,沒有她做國賊的依仗,怎麼可能有國賊的肆意妄為,不殺她不足以平民憤,何況楊貴妃只要活著,他們能不能好好活著,是個問題,要知道他們譁變殺了國賊,誰知道這個妖妃,會不會吹枕頭風借皇帝的手滅他們?所以,楊貴妃必須死,沒有商量的餘地,她不死,唐玄宗這個皇帝也就別想做了,反正一不做二不休,他們都到這份上了,也不用講究那麼多了。

  李隆基也要殺楊貴妃自保。李隆基其實是一個很薄情的人。想想當年的王皇后,在李隆基還是李三郎還屁都不是的時候就跟著他,經歷兩次政變,竭盡心力,終於把他扶上了位,結果呢,李隆基一闊臉就變,以無子為由,把她廢了,連活命的機會都不給,王家也家破人亡。後來他疼愛武惠,再後來他疼愛自己的兒媳楊玉環,把她變成自己的枕邊人,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現在,軍士譁變,不殺她自己就不知道會怎麼樣的情況下,不殺她還等著過年?這世上,誰都不重要,什麼鶯鶯燕燕的,都不如自己重要。雖然事後搞那什麼招魂之類的把戲,有什麼用,不過是寂寞生活裡的調劑罷了。

  其實咱們後人看楊貴妃,這個女人也許並不無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吧。上一首清人袁枚的詩:

  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拋磚引玉簡單巴拉幾句,期待高手留言置評,歡迎各位朋友的關注!


葉之秋


楊貴妃必須死,因為需要一個背鍋的!

中國的歷史是男人寫成的,而歷史上一向有重男輕女的傳統,女人只是男性的附庸,沒有獨立的政治地位,沒有輿論控制權,沒人體女人說話,所以女性是最佳的背鍋人選,如果一個有權有勢的男人犯了錯,大家不便指責他,那他身邊的女人就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而言,楊貴妃顯然是一個相當無辜的替罪羊。


唐玄宗與楊貴妃

楊玉環本是壽王李瑁的妻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兒媳,而李隆基生前最寵愛的恰恰是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可惜的是,武惠妃英年早逝,讓李隆基悶悶不樂。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向李隆基推薦說楊玉環天生麗質,能歌善舞,肯定能討得歡心,李隆基居然聽信這句話,召楊玉環入宮覲見,從此把兒媳據為己有,可謂荒唐。

李隆基對楊玉環寵愛至極,都被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寫盡,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楊玉環被封為貴妃,而李隆基此後一直未立皇后,楊貴妃的地位實質等同貴妃,所差的無非是一個名分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隆基愛屋及烏,把對楊貴妃的寵愛也擴大到她的家人身上,楊玉環的父母、兄弟、姐妹都被封官進爵,所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特別是楊國忠官至宰相,權勢熏天,無人可比。



安史之亂與楊國忠

晚年的唐玄宗失去了即位之初的勵精圖治,銳意進取,轉而沉迷享樂,不理政事,忽略了唐帝國表面繁榮下的隱藏危機,特別是地方上那些實力強大、有尾大不掉之勢的節度使,以安祿山為代表的節度使們隱然具備了對抗中央的野心和實力,李隆基雖有察覺,卻沒有足夠警惕,這便是歷史上所謂的“天寶危機”。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需要說明的是,安祿山打出的旗號不是推翻皇帝,而是“清君側,誅奸臣”,所謂奸臣就是力主削弱節度使權力的宰相楊國忠。

安史叛軍勢如破竹,唐朝官軍竟無人可擋,其兵鋒直指長安。次年,眼看長安不保,李隆基不得不帶著皇室宗親和文武大臣,如同喪家之犬,倉皇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

安史之亂的爆發讓李隆基威信掃地,文武百官個個心懷不滿,特別是隨行的軍隊人心浮躁,蠢蠢欲動,亟需找一個人洩憤。大家都知道,大唐帝國淪落到這一步,最大的責任人當然是皇帝,可就算安祿山也沒有公然反皇帝,無論如何誰也不能站出來把皇帝推翻,於是奸相楊國忠就成了最大的替罪羊。



沒辦法,就是因為你楊國忠,他安祿山才造反,我們當然要殺了你楊國忠!

馬嵬坡之變與楊貴妃

當李隆基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軍將士拒絕前行,公然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不然誓不罷休。

李隆基一看大事不好,必須要犧牲一個替罪羊,就下令說楊國忠亂政,理當處死,但楊貴妃一介女流,不該受牽連。

李隆基的想法固然沒錯,楊貴妃確實無辜,但最該承擔責任的其實是他自己。面對群情激奮,李隆基想要保住自己的女人,但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已經威信掃地,一切都由不得他做主,陳玄禮等人不依不饒,聲稱楊貴妃是紅顏禍水,必須誅殺。

李隆基知道,自己保不住心愛的女人了,否則自己這個皇帝都可能把命丟掉。李隆基畢竟是深通厚黑學的政治家,只要能保住自己,誰都可以犧牲,一百個楊貴妃也不例外。

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李隆基下令賜死楊貴妃,隨後禁軍譁變,亂刀砍死楊國忠,這便是著名的“馬嵬坡之變”。


無論楊國忠還是楊貴妃,實質上都是皇帝的替罪羊,是李隆基為穩定軍隊,保住位置不得已做出的“斷腕之舉”,換作張貴妃、王貴妃,一樣都要死,因為她們是男人眼中的紅顏禍水,必須要死。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其實楊貴妃被殺的原因與她的哥哥楊國忠之死有必然的關係!

當唐玄宗的逃難隊伍走到馬嵬驛時,由於唐玄宗等人是倉皇出逃,所以帶的糧食並不多,因此很快也就陷入了缺糧的境地,而這些平日裡嬌生慣養的禁軍幾頓下來吃不飽飯自然就會有情緒,至於為什麼禁軍們要殺楊國忠,這背後就極有可能是被人煽動的,而幕後黑手最有可能是太子李亨,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唐玄宗即將要逃難進入蜀地,而蜀地是楊國忠經營多年的地盤,一旦進入蜀地也就意味著楊家將獨霸朝綱,唐朝將步入外戚專權的境地。

唐朝一旦被外戚專權,那麼就對太子李亨的損害最大,畢竟玄宗雖然已經年老,但還未駕鶴西去,太子日後能不能順利熬到登基的那一天還尚且不知,因此最有可能是太子利用缺糧的契機,用某種手段去唆使禁軍殺害了楊國忠,以防止政權落入外戚之手。

楊國忠被殺後,楊貴妃當然是要被斬草除根的,因為留著楊貴妃,就等於在禁軍們頭上時刻懸著一把利劍,免不了日後在局勢平穩時,被楊貴妃秋後算賬,到時恐怕那些禁軍都要為今日之所為付出慘重代價,所以禁軍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著目前動盪不安的局面逼著玄宗妥協,將楊貴妃殺害,以絕後患!


漁樵耕讀說歷史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安史之亂之所以一定要殺楊貴妃,是因為必須要殺楊國忠,可是當時沒有殺楊國忠的原因,正因為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楊貴妃必須死,如果楊貴妃不死的話,楊國忠就沒有死的理由。

事件回顧

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以及爆發之後所產生的種種惡果,咱們暫且不談,單純的談一談安史之亂髮生之後,唐玄宗帶著自己的妻兒老小,帶著朝廷的精銳之師四處逃命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極其微妙的事情。

唐玄宗在逃到馬嵬驛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兒子唐肅宗與一夥人唧唧歪歪的密謀著什麼,只不過當時唐玄宗老眼昏花,再加上一門心思的想要活命,自然也顧及不了這些了。

緊隨其後的第2天,卻發生了意外,因為當時一起逃命的將軍和士兵們全都按兵不動,不再聽從唐玄宗的指揮了,這些士兵明確的告訴唐玄宗,必須要殺掉楊國忠,因為楊國忠是亂臣賊子。

唐玄宗最開始自然是不願意的,畢竟楊國忠是自己的愛妃楊貴妃的親戚,一旦殺了楊國忠之後,楊貴妃那邊自然不好交差,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批大臣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同意。

他們的要求變本加厲,再殺掉楊國忠的同時必須要殺掉楊貴妃,如果這兩個人不殺的話,那這些人就會按兵不動,洗乾淨脖子等著叛軍來砍。

唐玄宗沒有想到,這並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兵變,因為在兵變的背後似乎還有著另一個強大的身影,在面對這個強大的身影時,唐玄宗迫不得已屈服了,並且同意了當時士兵們的建議,直接殺掉了楊國忠和楊貴妃。

沒錯,這就是事實

在此之前我們先講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很短,確實很重要。

唐玄宗最開始的時候決定將自己的兵權、政權以及所有權力統統給唐肅宗,換句話來說,唐玄宗最開始的時候想的是禪位並且直接讓自己的兒子唐肅宗來當皇帝。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出面阻撓了,他就是楊國忠。楊國忠之所以阻撓唐玄宗將自己的皇權給自己的兒子唐肅宗,是為了想繼續享有自己目前的權力。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唐玄宗的兒子上位的話,楊貴妃自然不能夠受寵,楊貴妃不受寵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好了,事情明瞭了,前因後果總結在一塊兒,就是唐玄宗想把自己的權力給自己的兒子,楊國忠阻止了,而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為了報復楊國忠阻撓自己當皇帝這一件事,於是便密謀了當時的一起兵變。

在這次兵變過程中,表面上來看所有的矛頭指向了楊貴妃,可實際上指的是楊貴妃身邊的另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楊國忠。

其實楊國忠是非常可憐的,畢竟從最開始的時候他就一直想做好事,奈何自己的能力不足,實力有限,把好端端的事情反而搞成了這個樣子,楊國忠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出來了安祿山即將反叛,當他將一切的消息通通告訴唐玄宗的時候,卻遭到了唐玄宗的恥笑。

這樣看來楊國忠無非就是一個能力不足,實力不行,卻一心一意想要繼續當大官的人罷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天寶初年,楊玉環被唐玄宗納為寵妃,他們二人在大唐的繁華盛世,上演了一段唯美愛情故事。然而,天寶15年,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大唐突然爆發安史之亂,李隆基攜寵妃楊玉環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之時,隨軍眾將士發生譁變,他們要求殺死楊貴妃以平息眾怒。

已經73歲的唐玄宗,只能忍痛割愛、令楊貴妃自縊於佛堂。最終,這一段皇帝與貴妃之間的愛情,以悲劇結局收尾。不過,分析安史之亂髮生的原因,其實是由於激烈的社會矛盾和玄宗消極怠政所造成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並非罪魁禍首。既然如此,那又為何非要在馬嵬坡殺死楊貴妃呢?

唐玄宗劇照

第一點:唐玄宗對於楊貴妃的過度寵愛,讓楊氏一族勢力極度膨脹,更讓玄宗在用人決策上出現巨大失誤。史書記載,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本是一個市井無賴之徒,若非楊貴妃寵冠後宮,單憑能力,他絕不可能做上監察御史一職。

但是,正是依靠著楊玉環的這層裙帶關係,楊國忠步步高昇,趁著玄宗與玉環沉迷聲色之時,他將朝廷政權玩弄於鼓掌之中。為了鞏固自己的專權,楊國忠更是明裡暗裡與安祿山勾心鬥角、爭權奪勢。

楊貴妃

楊國忠當上宰相以後,任人唯親,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也間接最終導致大量人才轉而投向安祿山等人的懷抱;不僅如此,他還頻繁發動征戰南詔的戰爭,在民間大肆抓壯丁,導致百姓惶惶不可終日,甚至只能通過自殘的方式逃避戰爭。

楊國忠的這些做法,極大的激化了他與安祿山之間的矛盾,更導致天寶年間社會矛盾加劇。再加上前有李林甫,他們二人早已經帶領著唐王朝逐步走向衰落。

楊國忠劇照

而這一切歸根究底,原因就出在唐玄宗對楊玉環的無盡寵愛之上。一個寵冠六宮的妃子雖然沒有參與朝政大事,可是,她的哥哥卻憑藉著妹妹寵愛步步高昇,最終成了禍國殃民之人。百姓、將士恨楊國忠,也恨他背後的楊玉環,隨軍將士把這種憤恨情緒轉嫁到了楊玉環的身上,所以他們兄妹二人必死不可。

安祿山劇照

第二點:高力士為了保全自己推波助瀾,加速了楊貴妃的死亡。君臣慌忙逃竄,那些養尊處優的高官貴胄們,還有老百姓爭相送來的一口熱飯吃,但是,這些隨行將士只能吃“散訖村落而求食”,將士成了討飯的乞丐,就這樣還填不飽肚子。

途經馬嵬坡,眾將士在飢餓疲勞的狀態下,集聚已久的憤怒終於爆發,他們跟隨皇帝護駕逃亡,在眾將士看來,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楊氏兄妹而起。將士們滿腔憤怒、手起刀落,殺死了楊國忠一眾黨羽,這些殺紅了眼的將士,仍然覺得“禍本尚在”,其實就是要將楊貴妃兄妹剷除乾淨才肯平息兵變。

楊貴妃畫像

一開始,唐玄宗原本還護著楊貴妃,他告訴眾人貴妃長居深宮,與楊國忠之事沒有任何聯繫。這個時候,生性狡猾、善於察言觀色的高力士,已經意識到如若楊貴妃不死,必定會牽連自己的性命。

所以他向唐玄宗進諫:“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這一席話讓群臣紛紛進諫,無奈之下,唐玄宗忍痛決定縊殺楊貴妃。這場兵變之中,人人都求自保,楊貴妃只能是那顆拋棄的棋子,所以她的死是必然的。


鳶飛九天2018


其實,楊貴妃不過是唐肅宗奪權的犧牲品!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由於唐玄宗的失誤,催促名將哥舒翰出潼關迎戰,最終導致二十萬唐軍全軍覆沒,長安門戶潼關淪陷。之後,唐玄宗在禁軍的護衛下,倉皇西逃入蜀。

唐玄宗一行走到馬嵬驛時,隨從的禁軍將士因一路上飢餓疲勞,心中怨恨。於是,在禁軍統領陳玄禮的率領下,以“誅殺宰相楊國忠、貴妃楊玉環”為由發動兵變,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嵬坡兵變。

在正史的記載中,這場禁軍兵變似乎就是衝著楊國忠和楊貴妃兄妹而來的。但實際上,這場兵變的背後,卻是一次奪權政變。是由當時還是太子的唐肅宗李亨,為了架空自己的父皇李隆基而發動的一場政變。

陳玄禮馬嵬坡之變前夕,有一個細節,那就是事前先讓東宮宦官李輔國前去轉告太子李亨,徵求太子李亨的指示。其實,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因為,陳玄禮作為禁軍統帥,如果他真是為國除奸而發起兵變,大可不必事先知會太子李亨,以免暴露自己的行動。而是直接先斬後奏,然後給唐玄宗一個交代,或是投奔李亨就好了。

因此,馬嵬坡兵變實際上就是太子李亨在背後一手操縱的奪權政變,而陳玄禮從頭到尾都只是執行者而已。

這一點,我們從馬嵬坡兵變後,陳玄禮半步都沒離開唐玄宗身邊,而是一路護衛他入蜀的做法,也能證明這就是一場政變。因為,陳玄禮之所以在兵變後仍不離開唐玄宗身邊,可並非是處於對唐玄宗的忠心,而是唐肅宗李亨想讓他這麼做,目的就是讓他死死的監視李隆基,避免他復辟。所以,陳玄禮才會一直守在唐玄宗身邊,直到他重返長安,安享太上皇的生活為止。

而陳玄禮在護送唐玄宗重返長安後,不僅沒有被問罪,反而被唐肅宗加封為蔡國公。這恐怕也算是唐肅宗對陳玄禮完成發動兵變和監視唐玄宗兩項艱鉅任務的最後獎勵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果真是李亨發動的兵變,為啥非得要讓楊貴妃死了?

實際上,這樣不難解釋。因為,楊貴妃某種程度上就是李隆基皇權的一種象徵。而只要陳玄禮能迫使李隆基賜死自己最寵愛的女人楊貴妃,那麼就意味著從那一刻起,他就是一個連自己女人都保護不了的人,也就意味著他就此失去了一切的威信與權力。

所以說,楊貴妃的死,實際上就成為李隆基和李亨父子權力鬥爭的一個結果。



這些歷史要讀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將唐玄宗無奈賜死楊玉環時的死因說的明明白白。作為一名皇帝連自己的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可以想見當時的他是多麼的無奈。



楊玉環能夠成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絕對是禍國殃民級的,《新唐書》上說楊玉環“姿質天挺”,“善歌舞,曉音律。”可見,這楊玉環不光是有張漂亮的臉蛋,豐豔的肌態,還是個藝術天才。而唐玄宗畢生嗜好歌舞,這一次唐玄宗皇帝沒能把持住,迎娶了這位道號名為“太真”的兒媳婦,並迅速進入了蜜月期。白居易有詩云:“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自有楊玉環起,唐玄宗就整天過著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縱情聲色的生活,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勢傾天下,楊國忠只知道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以及西北派節度使哥舒翰與東北派節度使安祿山之間,也素有裂隙。內外交錯,使唐玄宗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成為安史之亂的導火線。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他告訴士兵們,朝廷中出了楊國忠這樣的奸臣,他把皇帝挾持起來,皇帝做不了主。現在,皇帝讓我們帶部隊去“清君側”呢!士兵們不瞭解真實情況,覺得這確實是一件大事情。你想啊,奸臣竊命,天子蒙塵,多麼嚴重的問題。所以,大家就跟著安祿山打起來了。他們並不以為他們在造反,反而認為他們在幹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就這麼著,一直打到了長安。



沒辦法,唐玄宗為了活命,在六月十三日凌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北23裡)。途中士兵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兵請求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逃進西門內,諸軍士蜂擁而入,爭相亂刀砍死,玄宗本欲赦免楊貴妃,但士兵繼續喧譁,高力士苦勸之下,於是玄宗縊死楊貴妃,並令陳玄禮親自驗屍,這位名列中國四大美女的楊玉環就此香消玉殞。


寂寂無人


安史之亂為什麼一定要殺楊貴妃?

楊貴妃必須死,因為她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公元775年,唐朝爆發歷史著名的安史之亂,這場戰亂中唐玄宗由於錯誤的判斷加上錯誤的指揮,讓哥舒翰出潼關迎戰,最終的結果是唐朝二十多萬大軍全軍覆沒,長安門戶潼關失守,大量敵軍進入,長安城危在旦夕,這時候唐玄宗在自己的禁軍衛隊的保護下倉皇的逃出長安前往蜀地避難,在行走到馬嵬坡的時候,隨從突然發生叛變,在禁軍的統帥陳玄禮的謀劃下發動兵變,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嵬坡兵變,之後楊貴妃被處死,那麼為什麼禁軍一定要逼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

我們在開篇就說了的楊貴妃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我看來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發生和楊國忠是分不開聯繫的,楊國忠在朝廷上禍亂朝綱和安祿山矛盾重重,最終逼迫安祿山進行造反,而安祿山造反之後便出現了安史之亂。那麼以此看來罪魁禍首就是楊國忠了,而楊貴妃又是楊國忠的靠山,因此若是沒有楊貴妃在後面撐腰楊國忠也不敢這麼囂張,楊貴妃又是深得唐玄宗的喜愛,這就是典型的紅顏禍水啊。在禁軍看來楊貴妃就是災難的根源必須處死她以洩天下人民的憤怒,最終楊貴妃無奈的被處死在了馬嵬坡下,而她的死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 其實楊貴妃並沒有什麼錯,她並沒有像韋后那樣勾結黨羽,禍害朝廷;也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奪取李家的王朝江山。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進宮後遵循宮廷的規章制度,也不會去幹涉朝政,不過是因為自己的美色出重被唐玄宗看上,受到了唐玄宗的萬般寵愛,這個“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結果也不是她想要的是唐玄宗自己給到的,所以她引起了眾怒,在天下人的眼裡“從此君王不早朝”就是因為她,因此她必須死。最終她含淚死在了馬嵬坡下,其實這一切跟她又有多大的關係呢?你們覺得呢。

過去已過去,但過去的那些事,總有奧秘值得你去探究。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楊貴妃之死:美麗有時候真的是罪,“紅顏禍水”的千古之悲!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雖然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導致楊貴妃死亡的根本原因,但是楊貴妃並非死於安史之亂而是香消玉殞在馬嵬坡兵變!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


在兵變之時,面對犯上作亂的士兵,唐玄宗本意並不想將楊貴妃殺死,但是許多禁軍士兵堅持認為安祿山和史思明之所以爆發叛亂,全都是因為楊貴妃紅顏禍國和他的哥哥楊國忠擅權亂政。既然亂臣賊子已經被殺死,紅顏禍水也是絕對不能留的。就這樣,在眾多士兵的瘋狂威逼之下,唐玄宗最終還是聽從了高力士的勸言,將楊貴妃殺死。雖然楊貴妃並不是唐玄宗親自殺死的,但是賜死的詔諭,卻是唐玄宗親口下達的!因此,最受唐明皇寵愛的楊貴妃最終還是死在了自己丈夫唐玄宗的手裡,這是唐玄宗的千古遺憾,也是我們眾多歷史研究者說扼腕嘆息的!那麼楊貴妃究竟做了什麼?導致她這樣一個手無縛雞的弱女子非死不可?

其實她什麼都沒有做,楊貴妃唯一致命的錯,就是因為她長的太美了,對於一個普通的女子來說美麗並不是過錯,反而是其生存的資本。但是對於一個寵冠六宮,三千寵愛集於一身的後宮婦人來說,美麗就是其最大的過錯,而且是足以致命的過錯!

《尚書》說:“玩物喪志,玩人喪德。”我想這句話用在中國古代君王,尤其是那些亡國君王身上是不會大錯的。其中,在一些正統的儒家史學家看來,唐玄宗就應該屬於完人喪德的典型了。自從天寶4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撤立楊玉環為貴妃之後,就“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基本上就喪失了作為聖明天子的德行,任用小人,聽信奸佞之臣,縱容安祿山史思明等人以至於最終釀成了幾乎無法收拾的安史之亂!



為什麼那些普通的兵士們,一定要威逼唐玄宗殺死一個女人,一個從來都沒有干涉過朝政,沒有過問過國事的後女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認定正是由於楊貴妃的專寵,開始的唐明皇喪失了聖明天子的德行,不理朝政,不問國事以致天下大亂!所以,要想唐明皇迴歸到聖君的本色,天下重新歸於安定,就必須殺死楊貴妃這個是唐玄宗喪德的女人!結果唐玄宗為了保護自己,當真把楊貴妃給殺了!


詩人鄭畋在許多年之後,不禁這樣感嘆道: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顯然,這位詩人是同意或者更確切的說是讚揚唐玄宗毅然決然的將楊貴妃賜死的。因為只有將楊貴妃賜死,唐明皇才能重新做“聖明天子”,才不會重蹈陳後主的亡國滅族的覆轍。


這首詩猛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隻需回味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這位詩人的立論根本就站不住腳。

安史之亂雖然是在天寶年間爆發的,但其根源早在開元末年就已經埋下了。開元末年,大唐在盛世繁華外衣之下,其實已經出現了危機,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因此產生了大量流民。流民大量遷徙,居無定所。給社會治安帶來了極大的難題,而這些唐玄宗和那群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絲毫都沒有注意。開元末年,“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己,培植黨羽,把持朝政,唐朝清明的政治由此極速腐敗,大唐所謂的繁華盛世就此早已一去不復返,隨之而來的只是一次又一次那些統治者們隱而不見的危機。


等到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上臺之後,唐朝社會的腐敗,更是以不可遏制的速度發展著。楊國忠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盛世繁花的凋零,大唐美夢的破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以唐玄宗當政後期的作派,有沒有楊貴妃專寵後宮,大唐的盛世都將無可遏止的走向衰亡之路!正如晚唐一位詩人所說:“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唐玄宗何嘗不是這樣呢?



Yeah,君王畢竟是君王,禍國殃民的罪名,顛覆江山的罪名,又怎麼可以讓高高在上的君王來承擔呢?所以只有找一個人,來背歷史的黑鍋!而這個人通常是離君王最近的人,而且是離君王最近的女人!究其本質,商朝的妲己如此,西周的褒姒亦如此,唐朝的楊貴妃更是如此,這就是所謂“紅顏禍水”永遠不可能逃脫的歷史宿命,是她們的千古之悲!


舊事舊人歷史說


央央盛唐,就是由安史之亂轉衰的。喜歡瞭解唐朝這段歷史的人,當然不會陌生。

安史之亂這個大事件的主人公,唐玄宗、安祿山自不必說,楊貴妃也成為後世文學作品和影視中備受關注的主角。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那個刀槍林立,鮮血淋漓的時代。

安祿山這頭猛獸,可以說是唐玄宗自己一手養大的,當漁陽鼓聲響起時,大唐帝國的中樞呆如木雞。

安氏叛軍所向披靡,大明宮已岌岌可危。而這時的長安呢?正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皇帝梨園看美女,重臣高樓喝花酒!終於,叛軍的鐵蹄踏破了潼關,長安已在刀頭劍下,唐玄宗和楊國忠等君臣才如夢方醒,於是“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撒丫子逃亡!

“西南”是哪?就是鐵哥現在所在的四川,古稱巴蜀。楊國忠當時的諫言正是“幸蜀”。為啥不去別處,非往四川跑呢?道理很簡單,自古巴蜀為天府之國,易守難攻,可以抵抗叛軍。但這是明面上的理由,更深層次的理由,是楊國忠對蜀的掌控,流亡朝廷一旦入蜀,皇帝就在楊國忠的手心裡了。

安祿山想當皇帝,楊國忠就不想嗎?不想是假的,關鍵有沒有那個機會。進了四川,時機就有了。

這個不能說的秘密,唐玄宗明白不?別的大臣明白不?我想應該是明白的。唐玄宗晚年再昏庸,畢竟曾經也是一代英主;身邊重臣也沒有一個省油的燈,這些人哪一個不是七竅玲瓏的智謀之士?

於是,馬嵬坡之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陳玄禮不過是一把刀,只不知握刀的人是皇帝,還是楊國忠的政敵。

陳玄禮率禁軍殺楊國忠,唐玄宗和其他大臣的反應非常詭異,沒有想象之中的龍顏震怒和驚慌失措,唐玄宗的反應只是“疲憊”和無奈“”,似乎楊國忠根本不是他的心腹重臣一樣。

陳玄禮又提出要“斬草除根”,要唐玄宗下令賜死楊貴妃,理由兩點:一,楊國忠與楊玉環是兄妹,不殺楊貴妃,擔心日後被報復。二,安史之亂,楊貴妃“惑主亂政”負有重大責任。而大臣紛紛附議。

其實,我相信,唐玄宗才是真正的幕後主持人,禁軍與其他軍隊不同,對皇帝的忠誠是堅定的,唐玄宗這種政變上臺的皇帝,更不可能不留後手,一個陳玄禮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能量。殺楊國忠,是因為看出了楊國忠暗藏的野心;殺楊貴妃,是推卸自己執政失敗的責任。

所以,楊貴妃必死,帝王沒有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