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男足急功近利病急亂投醫搞歸化外援,對此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春夏秋冬事


歸化各個國家都搞過,遠的不說,近的日本就是例子,這很正常。

日本在這方便做的很好,歸化是保證球隊現有的成績,另外一個重點還是搞青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發展自家人,只是給年輕球員發展的空間。

中國男足現在只有歸化,青訓還是沒人提,甚至還有說什麼不怪青訓之類的話語,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問題。

說句難聽的,這些歸化球員不也是進不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國家隊才跑來歸化的,難聽點說就是一些淘汰品,日韓許多球員在五大聯賽都已經站穩了主力位置,比這些在五大聯賽的淘汰品本身就強。

歸化來歸化去,就為了打打菲律賓與印尼這些弱隊,那是搞笑,關鍵還不一定打的過,之前就被菲律賓給逼平了,也是呵呵。


愚昧個人文學作品


對於球隊歸化球員這件事應該辯證地看,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任其氾濫。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來說說為什麼不能全盤否定。喜歡足球的人都知道,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就很重視足球的發展。當時的球隊在亞洲還比較強,屬於一流隊伍。但多次衝擊世界盃未果。幾次都是在打平就可出線,但就是出不了線,就缺那麼一口氣。只有在米盧任主教練時,沾了韓日世界盃韓國和日本為東道主的光擠進一次世界盃。到了現在淪落為亞洲三流,能說是國家不重視嗎?不能。但就是越來越差,致使球員失去信心,觀眾失去耐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歸化一些球員,讓他們來帶一帶,使中國足球從低谷中走出來,這不失為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一種途徑,可以嘗試。

再來說說為什麼不能氾濫。發展中國足球還應立足本土球員,應從基礎抓起,從青訓抓起。就憑十多億中國人怎麼就不能選拔出一支優秀的足球隊。我們不能總靠歸化球員來提高足球隊的水平。如果單靠歸化球員來充門面,各俱樂部歸化,國家隊也規化,我們的足球隊就成了雜牌軍了。筆者認為,現在歸化一些球員帶一帶,等我們的球員水平提高了,還是要用我們自己的球員,這才有利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


順其自然156514046


關於歸化球員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人都喜歡將這個問題上升到民族角度,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正確的。

還有人認為歸化球員是在害中國足球,這一點我也不認同,因為規劃球員不僅能在短期提升國足的實力,更能在有效的競爭中給本土球員壓力,形成一種“搶飯碗”的姿態,激發本土球員的競爭意識。

同時歸化球員越多,我們的本土聯賽的強度就越大,本土聯賽的質量也會增強,從而起到鍛鍊本土球員的目的。如果能有更多的高質量球員的擁入的話,或許可以打造成第六大聯賽!

還有一點,就是讓處於安樂的本土球員感受到經濟方面的衝擊,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了國家隊的光環,勢必很多球員在身價方面也就沒有了那麼虛高。要想去拿更高的薪酬,就只能拼命的訓練!

所以我個人認為,引進歸化球員是一個正確的抉擇,我們不能總用民族大義去綁架體育。俗話說的好,政治足球擁有是踢不好的,我們應該拋開政治,如好好的欣賞足球帶來的樂趣!



鍵盤君體育娛樂


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與見解

歸化球員分兩種,一種是有血緣的歸化另一種是沒有血緣的在國內效力五年的球員。血緣派的代表就是已經為國家隊出場的李可還有未出場的侯永永以及為辦好手續的布朗寧與羅伯特蕭,外籍歸化的代表是艾克森和還沒官方宣佈的阿蘭、高拉特等。

歸化球員的原因以及支持與反對

中國足球歸化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衝擊世界盃,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以國足現有本土球員實力,想殺入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基本不可能。國足不想等了,也等不住了,這一劑歸化強心針必須要打,也不得不打。急功近利也好揠苗助長也罷,勢力提升是必然的,但是有利有弊,具體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都要時間來看。

瞭解一下國際規則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國際足聯的出場9規則。其中有幾條尤為重要:已經代表本國國家隊出戰國際A級賽事的球員,無法再效力其他國家隊;歸化球員,必須持有該國護照,且生活長達五年。考慮到中國沒有“雙國籍”,且中超各隊的外援目標普遍高大上,所以中國足球想要短期內通過“歸化”這條路來提升實力,選材範圍可謂十分有限。

但是,國際足聯規定卻另有《身份申請管理規則》,其中第6、7條註明:球員的血統可以成為球員潛在選擇代表隊的依據。其父母、祖父母內擁有“血統遺產”,即可為其效力。故而,北京國安和廣州恆大的引援,只能算作“僑民球員”,不算真正的“歸化球員”。


第一批加入的血緣歸化侯永永與李可

今年的1月31日,北京國安俱樂部官方宣佈了李可和侯永永的加盟,這也是第一批試點的兩個人,這也代表了歸化時代的正式開始。

李可:

李可出身於阿森納青訓,曾為阿森納一線隊出場3次,之後曾效力過諾茨郡、伯恩茅斯、韋康比流浪者和布倫特福德。李可是一名攻防俱佳的中後場多面手,既能夠出任後腰位置,也可以勝任右邊後衛、邊前衛和中前衛等位置。李可善於遠射,效力英冠球隊布倫特福德的3個賽季裡,他一共打入12球。能夠出任中後場多個位置的李可,既能增強北京中赫國安中場的防守硬度,同時他的遠射能力也將豐富球隊的進攻手段。

作為中國足球史上首批歸化球員之一,李可的到來在國家隊層面,是為了接替老將鄭智,英冠的防守強度,從現在看來李可的歸化是成功的!

(阿森納青年隊時期的李可)

侯永永:

侯永永出身於挪威特隆俱樂部青訓,15歲轉會至挪超豪門羅森博格,16歲代表羅森博格在聯賽中出場,成為隊史上最年輕的聯賽出場球員。侯永永作為進攻型中場球員,傳球創造性強,經常能為隊友送出威脅傳球,在場上可出任中前衛、邊前衛、前腰、影鋒等多個位置。作為進攻型球員,年輕的侯永永將會進一步增強北京中赫國安隊中前場的板凳厚度。同時,作為中國足球史上首批歸化球員之一,侯永永為挪威青年隊出過場。

侯永永很有潛力,但是具體未來的他是否可以為國家隊出場,還需要看目前侯永永的勢力還不夠為國家隊效力。



第二批沒有血緣的外籍歸化艾克森與德爾加多

艾克森:

艾克森從13年來到中國踢球,早已經超過五年,在我心目中艾克森就是中國人,我認為他心裡面是喜愛祖國的。國足的鋒線一直很疲憊,但是艾克森如今已經三十歲了,但是已經犀利,加入國家隊三場三球。以前很多比賽我們打到後面,感覺和一些強隊交鋒就出現鋒無力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艾克森這種球員來解決問題了。他的戰術價值在和武磊之間的協作,在無球穿插上,帶來不一樣的前場的變化。前場穿插起來了以後,就能出現空檔。艾克森在中國效力已經很多年了,恆大上港,現在又回恆大,大部分的球迷已經很接受他了,而且他對中國的文化也是多多少少是有了解的。我們剛才說最後的採訪的鏡頭,如果在語言上他想辦法再往前走一步的話,融合感會來得更好。

艾克森的歸化是成功的,但是年齡大了一個艾克森是不夠多,還需要再補強鋒線。

德爾加多:

他是前葡萄牙97國青(國奧)的球員,實力非常出眾。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實力高出大部分國內球員一檔,是一名標準的歐美風格球員。他在歸化後是一個u23球員,德爾加多的歸化引起了轟動,德爾加多辦理歸化手續,從而達到最終以內援身份出戰的效果,但是他並沒有辦法為國家隊出場。

德爾加多的歸化是失敗的,作為u23連在魯能的位置都沒有,他已經迷失了至於未來的路在哪誰也不知道。

接下來的歸化名單還有很多人

目前的名單中,後衛線的布朗寧是重中之重,國足脆弱的後防線需要一個布朗寧,布朗寧現在的問題就在血緣只要找到證據血緣歸化指日可待。

(埃弗頓的英式中衛布朗寧)

鋒線上高拉特阿蘭費爾南多我覺得,高拉特比艾克森重要,高拉特年輕可以組織,可傳球可射門。如果這些人來了基本上就是亞洲一流的攻擊力了,國足多年鋒無力的頑疾將迎刃而解。
陳戌源在中國足球協會第十一屆會員大會中稱:12強賽國足可能補充歸化球員,但不會成為基本政策,而目前中國一共有9位歸化球員(有血緣與無血緣合計),並保證外籍歸化球員不會在未來大規模出現,國足陣容主體還會是國內球員為主。可見新任足協主席對歸化的態度是小心又謹慎,但在政策之內,又在積極地做著歸化工作,意在快速提升國足的整體競技水平,全力衝擊世界盃。畢竟國足已經闊別世界盃賽場太久了,近期別說世界盃決賽圈,連12強賽都未能打進,可見光指望本土球員基本上希望不大了。

國足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問題在於鋒線,這些年中超的發展,嚴重的擠壓了鋒線球員的生存空間,年年射手榜前十幾乎沒有國內球員,反倒是培養了一部分中後場球員,當然也包括門將,雖然談不上頂級球員,但在亞洲已足夠可用。而這次歸化則恰恰對鋒線做出了補強,有效地彌補了國足這一短板,相信這一陣容足夠幫助國足挺進闊別已久的世界盃賽場。



總結

國足被菲律賓逼平後,讓人們感覺到了,只有艾克森一個歸化外援,不能夠讓國足實力發生質變。高拉特、阿蘭、費爾南多和阿洛伊西奧四人已拿到了中國護照,這意味著他們只要滿足了國際足聯規定的五年居住期限,就可以為國足出戰!這樣加速了歸化球員進入國足的速度,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歸化可以補強也可以,但如果出現黑人在國家隊內,會不會讓人感覺國家隊變了味,艾克森高拉特等人膚色至少還和我們相同。我不希望看見前場一個武磊和三四個巴西人,有血緣的自然就是我們中國人。

短時間看,如果成績真的提高了那麼是成功的,長期來看還是發展青訓才是硬道理,世界上強的國家隊也有歸化,但是本土才是主心骨味道不能變,不然倒是贏球也不香了。

長期來看,歸化適終不是長久之計,強心劑也不能一直打,總的來看目前利大於弊,但是如果歸化的太多就是弊大於利了。

我相信足協和裡皮不會打無準備之仗,歸化早在計劃之中,而進軍世界盃也應是歸化的第一前提,若歸化之後,仍未能在世界盃亞洲預選賽中有所突破,恐怕很多人會對此難以交代。當然改革都是有陣痛的,總需要有人走出第一步,我們真心的希望國足越走越好,順利挺進卡塔爾世界盃決賽圈!

你的點贊、轉發、評論、關注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盧卡足球評論員


反對!不立足於在十四億人中去發現和培養本土運動員,那乾脆就花錢把全球的男足頂級運動員買過來,穿著中國球衣為中國踢球罷了。那這還算中國男足嗎?我們發展體育的本質意義又從何說起呢?金牌和打贏的意義如果只體現在金牌和打贏上,這難道是一個國家發展這項運動的初衷嗎?全國人民希望看到是一支土生土長中國人組成的中國男足,用自己的國人力量民族力量,展現出的中國男足風彩!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堅信,這一天一定會實現!


白開水7151


總沒計師,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建立起小學,中學的聯賽制度,尤其是小學的訓練比賽,跟日本,巴西的孩子一樣,13歲前要完成訓練比賽超過一萬小時,這樣做出來的球員基本功好。意志堅強。目前最缺的是場地問題,想盡一切辦法為小學和居民社區增補建草皮球場,尤其長江北多建室內草皮球場,讓孩子們冬天也能連續踢上足球。'目前大,中,小城市房企賣不動現房,房價低的時候,這時拆遷為城市裡小學,中學,社區增補建球場會省很多錢。我們足球后備力量存儲充足,歸化球員一個都不需要。


用戶2282638988490


靠歸化球員來提高國家男足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是眼前的應急措施。我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能歸化的球員在他本國不可能是頂級水平的球員,一定存在某些不足,得不到重用。一個連自己的祖國的國籍都能隨便放棄的人,你指望他歸化中國後為國家的榮譽而戰,為升國旗奏國歌而拼,肯定是不現實的。改變一個球員的國籍容易,要改變他的民族感情比登天還難。當然,外籍華裔球員除外。印有中國國旗的球衣裡面裹著的不是真正的中國心,由這樣的一群人代表中國去征戰國際賽場,有民族自尊心的國人情何以堪?

歸化球員多了,本土球員只會主力降為替補,替補退出球隊。真正的中國人連踢比賽的機會都沒有,怎能提高中國的足球水平呢?

總之,我們是泱泱的大中國,我們的事情要靠我們中華民族自己來做。我們對外開,但始終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足球發展的根本基點。如果一味依靠歸化球員踢出個好成績來滿足部分人的虛榮心,真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章漢


這個問題我淺談幾點看法。

第一,中國足球這些年來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從上到下,都迫切改變現狀。

第二,當前中國足球從青訓,到職業球員註冊數量,到職業教練註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中國足球短期復興的願望。

第三,從亞洲範圍看,曾經的日本,現在的卡塔爾都使用過規劃球員。尤其是卡塔爾,規劃的效果非常好,去年亞洲盃勇奪冠軍。

第四,從目前情況來看,規劃也是無奈之舉。足協要政績,球迷要成績。14億人口,始終玩不轉世界第一運動,這很不符合咱們的大國地位。

由於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們一時間很難接受規劃球員。但如果能像卡塔爾那樣取得成功,通過規劃球員的傳幫帶,從技術到精氣神帶來提升。有了成績,我想屆時會有更多的家長支持孩子踢球,中國足球的窘境也將會發生很大改變。

但與此同時,中國足球的培養機制,選拔機制,管理機制必須全面協調:更開放,更務實,更公平。不要讓培養出亞洲一流的“全華班“等待太久!

希望這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曲線救國”能夠獲得想要的成果。





零度評點


中國足球積勞成疾,積重難返,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問題;它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早走向市場的衍生物,弊大於利,沒能促進足球的發現,反倒是滋長了球員以金錢為中心的思想和觀念,收穫了金錢,丟失了“足球”,適得其反。沒了足球的樂趣,沒了足球的味道。成績一代不如一代,惡名昭著。球迷由以前的激情到冷漠再到麻木!冷的是球迷的心,再找回來,難!


用戶7439073999915無


本來就急功近利。足協說的很多好聽,球員都拿上億工資了。還是這德性。輸,繼續賺大錢!贏個馬爾代夫好像得世界盃冠軍一樣的吹。

被人說白斬雞還不認,還曬肌肉,曬紋身,曬名牌,豪車和美人。大言不慚的說向二億元看齊。罵球迷擠公交。

主席說尋找中國梅西,奈何梅西一米六九,不夠格。校園搞起足球操,啼笑皆非,還裝專家。

球迷要求也不過分,你還特能輸。輸了,足協還可以總結出希望來,美名曰輸了當下,贏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