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方放,199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艺术顾问,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北京九三书画院理事,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约书画家。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读帖偶得

■方放

●夫之书,得之心。古人作书,胸中必别有一番风景。如《兰亭》之俯仰尽态,《寒食》之端厚沉腴,《祭侄》之触涂造极,各各自行胸臆,千形万状,变化无迹,若疾若徐,若直若曲,若卷若舒,无一笔不右古人,又无一笔囿于法,妙处尽在淋漓神气中,何必见影由形,皆出入化境也!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记:药山看经,曰:图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须穿。

今日读之,颇得其妙意。大慧曰:士人博览群书,本以资益性识。而反以记持古人言语,蕴在胸中作事业,资谈柄,殊不知圣人教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看读经教亦然,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读书看经能如是,方体圣人之意少分也。今人学书,亦须见月忘指,若着牛皮之象,着手指之象,便只得书之皮毛。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沈括《梦溪笔谈》亦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之……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透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如大将领军,其出奇制胜之道,无须纸上摆阵,精于料敌如神。作书之妙,不为绳墨所缚,磊磊乎神落笔端,此等境界,全在才识,才识者何?舍我,舍你,舍生,舍死,舍皮,舍指,舍法,舍色,亦舍空,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也。此一境,浑然一体,牛皮看穿无异!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楷书之形体方正严整,似点画位置,独立为阵,毫厘宜清,实则笔画构成间应存团结之气,若天地浑圆,左右上下,盼盼有情。

笔力提起,空际游走,力之气息氤氲不断,再落笔铺毫,此一气息随即绵绵续蕴,或宽舒疏朗,或遒紧密輒,情犹眷眷者为妙也,形貌显而易见,摹之者易,风神隐而难辨,缄藏于墨迹形体之外,此无声胜有声之处。字如算子者,形存神灭,如集书耳,若是书至有气有脉时,虽点画小离正位,亦不失纤纤风度,别有韻致。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学书无捷径,勤勉临帖,勤勉读书,如是得之。六一居士曾答孙莘老:作文之道,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欧阳公此一答亦开示后人,学术之道须除功利,祛浮气,踏实治学,不可懈怠,勿求每作一纸,即超他人。

陆游也曾作一诗予子聿:古人学书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以此文与吾儿共勉。

方放:学书无捷径,勤勉读书、勤勉临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