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橋樑博物館”的武漢 十座長江大橋誕生了多少NO.1?


首座公鐵路兩用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別名“萬里長江第一橋”。是毛澤東筆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建築奇觀;也讓武昌人和漢陽人不再僅僅“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一橋是於1955年9月1日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建設成功的。如今的武漢長江大橋依然像六十多年前剛通車時一樣堅固,同時也因長江兩岸新生聳立的華麗夜景成為外地人到武漢“打卡”必到之處

首次連接漢口武昌 武漢長江二橋,顧名思義是武漢建成的第二座長江大橋。它連通武昌和漢口,讓兩地不再需要繞路漢陽就能互通。二橋連通了漢口的解放大道、沿江大道和武昌的臨江大道,使長江兩岸的主幹道連接起來,成為內環線重要組成部分。 武漢長江二橋1991年開始建設,1995年通車。短短5年時間建設起一座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公路斜拉橋。 在夜晚,發亮的兩個“H”型和中間的鋼鐵拉索是絢麗地標。

國道“瓶頸”變通途 武漢白沙洲大橋連通武昌白沙洲和漢陽國博中心。白沙洲大橋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中環的兩座橋樑之一。不僅方便了武漢人的出行,也方便了許多外地車輛的通行。 白沙洲大橋作為貨車常選擇的過江方案,再加上武漢四季溫差大,路面鋪裝層出現過一些問題,車行受到影響。但是對於在沌口工作或者白沙洲眾多高校的學生來講,白沙洲大橋的出現提供了巨大便利。


中國最寬公路橋 軍山長江大橋是京珠、滬蓉兩條國道高速公路跨越長江的共用橋樑,也是武漢市繞城高速公路的過江工程。 雖然這座長江大橋在武漢存在感似乎很低,很多不常走繞城高速的武漢人甚至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座大橋。但這座大橋卻是目前已通車的中國最寬公路橋。而目前在建的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一旦建成,將“搶過”第一的名頭。

中國首次箱型鋼結構剪刀支撐 陽邏長江大橋在二橋下游約27.19公里。大橋北岸為新洲區陽邏鎮,南岸為洪山區向家尾村,為武漢外環線最後一段工程。 陽邏長江大橋為“一跨過江”武漢首座懸索橋型”。也是國內首次在大橋中採用箱形鋼結構剪刀支撐的長江大橋,在同類中排名座次國內第3,世界第8。

世界最大公鐵兩用斜拉橋 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的武漢第二座公鐵兩用橋,也是世界第一座按4線鐵路修建的大跨度客貨公鐵兩用斜拉橋,可以同時承載2萬噸的載荷,為世界上載荷量最大的公鐵兩用橋。 更多的情況下大家都是坐在高鐵上跨過這座“來頭很大”的長江大橋。武漢天興洲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能夠滿足高速鐵路運營的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速鐵路經過的大橋。


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連通武昌和漢口,位於武漢長江二橋下游3.2公里,江北起於江岸武鐵新江岸小區處,江南止於青山鋼都花園羅家港。二七大橋也是二環線重要組成部分。江邊看夜景時,那座兩個尖尖“A”字形中間拉鋼索的就是二七大橋。 它為三塔斜拉橋,兩個主跨均為616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結合梁斜拉橋。

三塔四跨懸索橋 鸚鵡洲長江大橋連通武昌和漢陽,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2km處。它北接漢陽鸚鵡大道,南連武昌復興路。鸚鵡洲長江大橋主橋為三塔四跨懸索橋,主跨850 m。也是構成二環線的一部分。 站在江邊看橋,鸚鵡洲大橋一定是最亮眼的那座,很容易就能認出來,因為橋身是十分絢麗的橙色。鸚鵡洲大橋主纜曲線構成的輪廓簡潔、輕盈,富有韻律美,高聳的三塔寓意著武漢“三鎮”鼎立。

長江橋樑最寬之一 沌口長江大橋連接北岸的蔡甸區徐家堡和南岸的洪山區青菱街道,是武漢四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上游的軍山長江大橋9.2公里,距下游的白沙洲長江大橋7公里。橋樑部分全長5.296公里,主橋結構為五跨一聯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主跨760米,橋寬46米,是武漢市的第九座長江大橋。 沌口長江大橋的拉索是藍色的,雖然橋面很寬,但因為藍色的設計總有一種“小清新”之感。


中國跨度最大懸索橋 剛剛通車的楊泗港長江大橋位於武漢白沙洲大橋和鸚鵡洲大橋之間,起點設在漢陽國博立交,止於八坦立交。 它是武漢市第十座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跨度第二大、國內跨度最大的懸索橋,也是目前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也是軍運會重要保障路線。楊泗港長江大橋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快速道路系統,緩解中心城區過江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增強輻射能力,有利於實現“三鎮”均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