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拼貼,折射中國戲劇發展豐富層次

一叢幽篁,滿場白沙,幾片條屏。這是魏晉名士的故事,也是戰國刺客的故事,由古琴曲《廣陵散》連接……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任藝術指導、華文戲劇節最佳編劇獎得主龐貝編劇、青年導演白瀛執導的話劇《廣陵絕》,近日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演出。該劇最大的特色是將嵇康和聶政兩個歷史人物進行了“同構”拼貼。

拼貼,作為一種獨特的戲劇創作形式,激發著當代創作者的熱情。孟京輝的《思凡》、林兆華的《三姐妹·等待戈多》、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等,都是拼貼式戲劇,這一創作潮流折射出中國當代戲劇創新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互文式拼貼為劇作增加新維度

2016年,龐貝憑藉《莊先生》獲得第10屆華文戲劇節最佳編劇獎。該劇用復調手法描寫了戰國的莊周和當代的莊生兩個時空中互為鏡像的人物;而在其新作《廣陵絕》中,他又將“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為好友辯誣而死的故事與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聶政為報恩刺韓的故事進行了“拼貼”。這兩件事之間的紐帶是嵇康臨刑前彈奏的一曲《廣陵散》,此曲講述的正是聶政刺韓之事。

《廣陵絕》中有嵇康/聶政、曹璺/聶嫈等兩個時空的12個角色,每兩個角色都由一個演員飾演,6位演員完成了跨越600餘年的時空對話。龐貝說,嵇康殉道,聶政就義,由同一演員扮演的這兩個角色最終合二為一。他們以琴心劍膽構成一個立體的舞臺人物,一個感性十足的“道義”形象。“我對這兩個素材進行創造性演繹和有機性拼合,並由聶政故事生髮出堪與古希臘悲劇《安提戈涅》對話的劇情,這種互文式拼貼為劇作增加了另一個新維度。”

不同時空的故事相互折射出豐富層次

作為導演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將現代悲劇《暗戀》與古代喜劇《桃花源》進行拼貼,前者講述一對戀人在離散四十年後重逢的故事,後者講述老陶因妻子背叛而離家出走,誤入桃花源後又因念妻歸家,在發現妻子已改嫁後重尋桃花源的故事。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林婷認為,劇中兩個故事均存在“現實”與“桃花源”的命題。《暗戀》中,雲之凡是江濱柳一生暗戀的“桃花源”,但再重逢,雲之凡已接受現實生活,江濱柳的“桃花源”因此消失;《桃花源》中,除老陶偶入桃花源,老陶對妻子春花的感情也有“桃花源”,春花對袁老闆的愛也建立了一個“桃花源”,其中夾雜著背叛等現實元素。“當不同時空的故事並置時,相互打開了各自封存的多重密碼,就像舞臺上支起兩面鏡子,相互折射出無限豐富的層次。”林婷說。

這種拼貼的例子還有很多。導演孟京輝的成名作《思凡》是中西文本的拼貼,開頭和結尾是中國傳統戲明朝無名氏傳本《思凡》《雙下山》,中間插入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談》中的兩個故事。導演林兆華的《三姐妹·等待戈多》則將俄羅斯劇作家契訶夫的四幕正劇《三姐妹》和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的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進行了拼貼。舞臺上,《三姐妹》的片段不時地被《等待戈多》的片段打斷,契訶夫人物抒情性的臺詞不時地被貝克特人物嘲諷性的揶揄所打斷。而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寇流蘭與杜麗娘》,將莎士比亞名劇《大將軍寇流蘭》與湯顯祖名劇《牡丹亭》進行了拼貼。該劇導演郭小男認為,歷史與思潮對莎士比亞所處社會的人文觀念的影響,產生出具有非常價值和意義的悲劇人物,這和中國文人的達觀、自由、精神取向所表現出來的人生價值追求能形成一種特殊的觀照和對比。“這種對比和觀照就在寇流蘭被放逐出羅馬和杜麗娘因情而亡變成鬼魂去尋找她戀人的路上發生並且碰撞。這個時刻,即是全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拷問,是兩劇不同人文走向的交叉,正好能夠反映出兩位作者對人生的價值觀念以及各自的藝術美學。”他說。

拼貼既是解構,也是建構

專家指出,近些年出現的拼貼式戲劇,實際上是對一定程度上已經僵化的傳統線性敘事結構的革新。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胡星亮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由於社會轉型,先鋒戲劇繁榮發展,代替了以線性結構為典型的傳統敘事結構;而作為先鋒戲劇的常用藝術手法之一,拼貼藝術在中國得到了發展。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戲劇評論家林克歡介紹,拼貼在世界藝術史中的諸多階段都有,但直到1912年,畢加索以廢舊報紙、車票、木塊、碎玻璃、電線、沙石等各種“日常垃圾”創作出第一件立體派拼貼畫《有藤椅的靜物》之後,才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成功的戲劇拼貼,如彼得·魏斯的《馬拉/薩德》等,在斷裂的敘述線索中存在分岔與空白,也存在隱而不顯的可能的聯結點,不是為作品預設聯想與詮釋的方向,而是為了引起間離與震驚,在解構的同時也試圖去建構。”林克歡指出。

在白瀛看來,《廣陵絕》中拼貼的意義就在於,通過主人公行為選擇透露出的價值判斷對比,建構更加形而上的主題:聶政赴死懵懂衝動,其生命價值過於工具化,人生狀態荒謬可笑;而嵇康赴死清醒坦然,彰顯了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由於‘一趕二’的劇本設定,我要求演員在舞臺上完成明場換裝,在觀眾眼皮底下展現角色轉換的過程,同時讓兩個時空相互有所觀照,比如戰國人物聶嫈自殺時,魏晉人物嵇康上場看著她。這些都是基於這個戲的‘拼貼’特徵,而且服務於主題表達的處理。”他說。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戲劇創作中的拼貼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創作者藝術創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實踐和理論價值,是中國戲劇多元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