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治療後的隨訪,你瞭解多少?

專家提醒:宮頸癌病因明確、發病時間長,篩查方法成熟,是一個可以預防的惡性腫瘤!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指出了兩點:1.宮頸癌是第一個有望可以預防的婦科惡性腫瘤2.我們不可以阻斷宮頸癌的發生,但可以防止死於宮頸癌。請記住這兩句話,因為它們對宮頸癌防治的總結非常到位。

宮頸癌治療後的隨訪,你瞭解多少?


近20年來,隨著宮頸癌篩查方法的不斷完善和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的開發應用,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明顯下降,而在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卻居高不下,這一現象與宮頸癌篩查的普及程度密切相關。

廣大患者朋友們,非常不幸,我們沒有趕上宮頸癌的一級預防(HPV疫苗注射),也錯過了宮頸癌的二級預防(宮頸癌篩查),給了HPV長達數年的造癌時間,終於走上一條與宮頸癌長期鬥爭的道路;然而不用灰心,我們還是值得慶幸的,因為我們完成了宮頸癌的治療並開始了了解治療後隨訪的新徵程。如果說因為我們之前的無知讓自己遭受了一大劫難,那麼現在在經過系統治療後,走上隨訪之路的我們又好似獲得了第二次重生的機會,因此,不管這條路有多麼難以堅持,請一定要愛惜自己,堅定地跟著婦科腫瘤專家制定的方案走下去!

專家呼籲:儘管我們錯過了阻斷宮頸癌發生的機會,但我們既然完成了宮頸癌的治療,就應該盡全力杜絕宮頸癌的復發和死亡!

宮頸癌患者治療結束後應定期於婦科門診進行隨訪,主要意義在於早於出現臨床症狀前發現復發病例,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那麼宮頸癌治療後到底如何隨訪呢?


宮頸癌治療後的隨訪,你瞭解多少?


一.隨訪間隔

治療結束後2年內應每3~6個月複查1次;3~5年內每6個月複查1次;5年後每年複查1次。

宮頸癌治療後復發50%在1年內;75%~80%在2年內,因此治療後2年內需密切隨訪,且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隨訪方案。2018年10月,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公佈的《2019 NCCN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第2版)》指出:高危患者應縮短隨訪間隔(如第1~2年每3個月1次),低危患者可以延長(如6個月1次)。


宮頸癌治療後的隨訪,你瞭解多少?


二.隨訪內容

專家提醒:系統綜述結果提示,無症狀的疾病復發常通過以下方式發現:體格檢查(29%–71%)、胸部X線攝片(20%–47%)、 CT(0%–34%)和陰道細胞學檢查(0%–17%)。頻繁的陰道細胞學檢查不能顯著提高早期疾病復發的檢出率。

1.至少每年進行1次宮頸(保留生育功能)或陰道細胞學檢查。

專家推薦:1) 聯合篩查——宮頸或陰道細胞學檢查與HPV-DNA檢測同時進行。

宮頸癌治療後的隨訪,你瞭解多少?

2) 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和病理活檢。

2. 隨訪過程中不需常規進行影像學檢查,有症狀或懷疑復發時可應用。

1)FIGO I期:隨訪過程中影像學檢查的應用需基於疾病復發/轉移的症狀學和臨床顧慮,例如異常的盆腔檢查發現或新的盆腔、腹部或肺部症狀。對於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術後6個月和2~3年內每年做一次盆腔MRI。對懷疑復發者,可考慮做PET/CT檢查。

2)FIGO II期或以上:在治療結束後3~6個月推薦行PET/CT (優先考慮)或 CT檢查,盆腔MRI也可供選擇。另外的影像學檢查應基於疾病復發/轉移的症狀學和臨床顧慮。

3.實驗室檢查需基於疾病復發/轉移的症狀學和臨床顧慮

許多其他檢查基於臨床適應症可供選擇,例如半年一次檢測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CBCs)

(即血常規),血尿素氮和血肌酐。

專家推薦:1.腫瘤標誌物檢測:宮頸鱗癌——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

宮頸腺癌——糖類抗原125 (CA125)

2.每年行胸片檢查。

4.教育患者瞭解潛在復發的症狀(如陰道排液,體重減輕,厭食,盆腔、髂關節、背部或腿部疼痛,持續性咳嗽等);為患者提供相關諮詢: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營養,運動,性健康(包括陰道擴張器的使用、潤滑劑/保溼劑),激素替代治療和潛在的治療的長期和晚期效應。鼓勵患者戒菸或減少吸菸。

專家推薦:50歲以下失去卵巢功能的患者可考慮激素替代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