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實驗小學校長李曉萍:站在兒童的立場講好愛國故事

怎樣的開場白才能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選哪幾個人的愛國故事孩子們愛聽?每個故事要講多長時間效果最好?怎樣講才能讓孩子真正感覺到自己與祖國共成長?……自從學校定了“錦繡70年,我和祖國共成長”的開學典禮主題後,寶雞實驗小學校長李曉萍就開始不停思索開學講話“講什麼”“如何講”,讓孩子既有新學期開學的喜悅感,又能設立新目標取得更好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認識到自我成長與國家發展是密切聯繫的。

開學典禮上,李曉萍在祝賀學生進入新學期新徵程後,以孩子們能聽得懂的語言,用簡短明瞭的例子分別講了國家過去的“貧困”“落後”“孱弱”,與當下的富強民主,人民生活穩定和諧形成鮮明對比。

接著,李曉萍提問道:“孩子們,你們想過嗎?是誰讓我們的生活富裕?是誰讓我們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看到臺下孩子們思索的表情後,李曉萍說:“今天,李老師只給大家講述三個人物的故事,這三個人物從不同的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李曉萍選擇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天眼之父”南仁東等三人的故事,三個故事都是以“有一個人,……他叫……”這樣的句式排列講述,每當說到“他叫……”時,她會故意停頓一下,讓臺下的學生回答。三個人物故事很簡短,平均每人不到100字的介紹,總時長在3分鐘左右,這樣更容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並快速記住這三個人物。

“同學們一定會說,這些人離我們好遙遠。是的,這些人已經成年,他們和他們的團隊,和更多我們不認識的人一起,努力工作,改變著中國貧窮、落後、孱弱的模樣。他們今天的成就,和小時候的成長有沒有關係呢?”李曉萍再次向學生髮問。

隨後她講冰心從小愛讀書、牛頓從小愛思考、自己從小想當老師,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凡的自己,只要努力就能獲得幸福感,並寄予學生希望:樹立遠大志向,學知識、長本領、愛思考、能創新、將來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只有這樣,才是最好的與祖國共同成長!最後,在師生共讀《少年中國說》中開學典禮被推向高潮,也開啟了師生們“一起加油”的新學期。

對學生講話從來不用講話稿是李曉萍多年來的習慣,很多同事和學生們以為她每次都是即興演講,其實每次公開演講她都要細細思量,用心篩選好學生愛聽的故事,寫好講話稿,控制好時間,把講話稿背過才上臺。在她看來,學生看著不照著講話稿唸的自己,才是和他們親近的“李老師”。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強調要注重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在對孩子們公開的講話中更要站在兒童的立場,關注他們的思考,用他們能聽懂的話語體系表達所講內容,改變假、大、空的說教,尋找到適合的切入點,讓孩子覺得你真的很用心地和他們交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入心入腦。”李曉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