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生死的杭州女医生,因为他的离去,失控落泪

又是一夜忙乱。

看着几位深夜收治的患者体征渐渐趋于正常,边上的家属放下揪心在床边靠着迷糊起来,李闪闪轻轻地走出了抢救室。

窗外,晨曦微露,秋日清冽的凉风伴着淡淡的桂香飘散,李闪闪不禁深吸了一口气。

全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就在这个瞬间,一张笑脸突然浮现。金先生。是的,金先生。他,再也看不到世间如此美好的清晨了。

他总是独自过来急输血小板

李闪闪,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年轻女医生。金先生,一位特殊的急诊科患者。

见惯生死的杭州女医生,因为他的离去,失控落泪

年轻的急诊女医生李闪闪。

医院急诊室,是流转最快的科室,每天急诊患者快速地来,又快速地被分散到其他不同的科室,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医生护士,总是一路小跑着,拼尽全力跟生命赛跑。生死故事每天都在这里激烈上演,身为急诊科医生,李闪闪十分明白,必须让自己保持冷静理智。

可是金先生,却让李闪闪失控了。

像金先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的患者, 并不多见。一年多前,56岁的金先生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过正规的化疗治疗后,今年3月他在浙江医院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金先生身体每况愈下,造血功能极差,又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身体状况差的时候需要急输血小板。

7月中旬,金先生一个人来到了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看了他的病史后,李闪闪连忙紧急处理,联系输血科。血小板向来比较紧缺,输血科了解金先生的状况后,竭尽全力进行调配,为他准备所需的血小板。

尽管情况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还是时时告急。每隔十多天,金先生孱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急诊科。

这让李闪闪不由得记住了这位特殊的急诊患者。他身体状况不佳,却总是一个人来医院。问他,他说女儿工作非常忙,自己能够处理,就不想影响家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李闪闪听得心痛,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位急诊室的“常客”,李闪闪会格外多一份关心。金先生等待输血和输血期间,李闪闪若有时间,也会陪着聊几句。

病情急转,

最终没有留下生的希望

金先生在急诊室呆得时间长了,跟医生护士也熟悉了起来。有时候,金先生会带一些水果过来给大家。他总是很抱歉地说,自己给大家添了麻烦,实在过意不去,也很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照顾。

李闪闪知道,金先生非常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凝血功能差,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出血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生命危险。

“后来,我是通过他的家人才知道,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总来急诊,觉得医生护士都那么忙,却要分出精力来照顾他。可是,对于我们来说,他也是患者,我们也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治疗他。”每一次,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以及输血科的工作人员都会尽力调配,让金先生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10月上旬,金先生再度出现在急诊科。这一次,他由妻子陪着,情况有些紧急。李闪闪替他安排急诊病房并且迅速向输血科预约了血小板,输血科也立即开始调配。此时的金先生,却突发剧烈头痛。李闪闪立即飞奔到金先生的床边,和同事们一起拼命抢救。

金先生意识开始变差。“糟糕,可能是脑出血!”她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她吩咐通知金先生其他家属,赶紧到医院来,情况非常非常之危急!

金先生越来越烦躁,四肢不断挥舞、踢打,意识也越来越差……脑部CT显示,金先生脑部大片出血,验证了李闪闪的判断。

金先生的家属嚎啕大哭,瘫倒在地。病情的急剧发展,最终没有给金先生留下生的希望……留下的,只是一屋子痛不欲生的家人。

我会一直记得他努力而温暖的样子

总是温暖地笑着,总是欠着身和大家说抱歉的金先生,就这样,如骤然被吹落的秋叶般,走了。

金先生的妻女,陷在巨大的悲伤中无法抽身。

尽管如此,和金先生一样善良的她们,还是不忘表达对浙江医院急诊科的感激之情。她们说,非常感谢浙江医院急诊科这几个月对金先生的照顾。她们知道金先生的病情非常凶险,但是医护人员不仅给了他医疗上的全力救治,更是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全家人,这是最令他们动容之处。

看着强忍巨大悲痛还在一一道谢的金先生家属,李闪闪默默地转身,眼泪止不住地掉落。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位为数不多接触多次的急诊患者,他的年龄跟自己的父母相仿,他的温厚善良一如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她忍不住自责:“是不是我多做一些,金先生也许还有生的希望?是不是我平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他,金先生还能够继续陪伴他女儿?……”

只是,这一切假设都不存在,医学也有无力的时候,医生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刻。李闪闪,已经尽力做到了一个急诊科医生所能做的一切。

“在急诊室,我们也许见惯了生死,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努力而温暖的样子。金先生,我会一直记得他。”李闪闪说。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黎 通讯员 吴婧 视觉设计 田雨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