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孫策、孫權兄弟稱霸江東的背後:江東士族大家吳郡四姓的鼎力支持。

孫策、孫權兄弟能夠在江東建立政權,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也得益於江東世族大家的支持。江東以吳郡顧、陸、朱、張四姓為首的士族大家希望江東有一個強有力的軍事集團和他們的地主武裝結合起來,組織一個理想的政權,共同來維護江東的局面。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孫策兄弟,正是他們物色的理想人物,而孫氏兄弟對於吳郡四姓也極盡拉攏之能。孫策之女嫁給了顧邵、陸遜;孫權受封為吳王后,任命顧雍為丞相,顧雍為相時間長達十九年之久;朱桓被重用,手下有部曲萬人。陸氏一家出了兩丞相、五侯爵、將軍十餘人。四姓子弟擔任郡縣守令的人更多。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公族子弟及吳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數。——《三國志·吳志·朱治傳》

可以說沒有四大家族的鼎力支持,孫氏在江東的地位就很難得到穩固,不過江東世族大家的目的是穩固自己在太湖地區的既得利益,對於開疆拓土恩興趣不大,這也是東吳偏安江南的一個重要原因。吳郡四姓中最為代表性的人物陸遜就是明證,在夷陵之戰中陸遜擊敗了劉備,其兵鋒已經迫近了白帝城,這時候,徐盛、潘璋等東吳將領建議進兵白帝城活捉劉備。對於諸將的建議,孫權問陸遜怎麼看,陸遜和朱然等少數將領不建議繼續追擊。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三國志》

陸遜和朱然是吳郡四姓的代表,他們既是孫權之臣,也是家族利益的代表,他們在考慮問題時不可避免的會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對於他們來講,滅蜀固然是最大的功業,但是對於固本傳家卻沒有太多益處。擊敗劉備是為了保住吳郡四姓在東吳的基業,可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孫權那麼簡單。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先帝(這裡指的是孫權)外仗顧、陸、朱、張——《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東吳的主君是孫權,但是權力卻掌握在士族大家吳郡四姓的手裡,他們和孫權之間更像是一種合作關係,孫權利用軍事力量保障他們的利益,他們支持孫權所代表的孫氏一族在江東的統治。孫權能成為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就在於他能夠妥善的處理孫氏與江東士族大家之間的關係,從而鞏固孫氏的領袖地位。

江東世族大家:西晉攻滅東吳,只是孫氏的垮臺和司馬氏的上位,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

魯肅在赤壁之戰時,曾經對孫權說:“大家都可以向曹操投降,因為利益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只有主公您如果投降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魯肅說的既是大實話,又是當時東吳的實際情況。對於江東士族大家而言,孫氏倒臺翻車並不意味著自己好日子的結束,他們只需確人司馬炎對他們的態度,和司馬炎達成新的合作意向罷了,若司馬炎堅決要扶植北方士族大家,對他們採取打壓和清洗的政策,恐怕西晉統一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蜀漢滅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內部原來益州本地勢力的倒戈,東吳也差不多,東吳士族大家對於殘暴不仁的孫皓的放棄,也間接促成了東吳的滅亡。這裡說孫皓殘暴不仁是有點偏頗的,他的問題在於沒有處理好和以吳郡四姓為代表的江東世族大家之間的關係,在這點上他遠不如自己的先輩孫策和孫權做的好。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江東的世家大族自東吳滅亡後,並沒有因為東吳政權的消滅而隨著一起滅亡,他們的經濟基礎一點都沒有被動搖。他們的私人莊園仍然規模很大,掌握了大量財富,每個人手下都有規模龐大的武裝力量。莊園的規模“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他們的莊園之內,仍舊是“僮僕成軍,閉門為市”。儘管從北方人的角度來看,西晉王朝並沒有在籠絡江東世家的工作上做足夠多的努力,具體表現就是江東世家大族在洛陽擔任大官的人還不多。

“至於荊、揚二州,戶各數十萬,今揚州無郎,而荊州江南仍無一人為京城職者……”——《晉書·賀循傳》

可是江東世族大家在江南的潛在勢力和社會地位,依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江東世族大家的武裝力量,仍然是鎮壓農民起義和地方割據的主要力量。

真正的江南之主:江南之地真正說了算的是我們士族大家,想割據江南稱王,先得到我們的認可再說。

所以才有了以周玘為代表的江東世族大家,能夠“三定江南”事件。什麼是周玘的“三定江南”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周玘是何許人也。周玘,東吳鄱陽太守周魴之孫,平西將軍周處之子,屬於義興周氏,江南著名的士族大家。這樣的人不僅自身具備雄厚的實力,對於江南地區也有極強的影響力。

一定江南:想扳倒我們,先看看斤兩。

在西晉惠帝太安二年,在長江、沔水之間,爆發了由張昌領導的農民起義。農民軍的一支在石冰的統領下攻破揚州,進而攻破了江州,臨淮人封民也積極響應起義,攻佔了徐州,起義軍一時聲勢浩大。儘管張昌在江夏被擊敗,但石冰和封民繼續堅持鬥爭,在揚州、徐州一帶對士族大家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江南士族大家的代表人物周玘,見西晉政府軍鎮壓不利,便聯絡江東人士,共同推舉“東吳四姓”中的吳郡顧泌,都督揚州九郡諸軍事,動員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主武裝,配合西晉政府軍,共同鎮壓農民起義。面對西晉政府軍和江東世族大家地主武裝的共同鎮壓,農民軍的領袖石冰被擊敗,當他投奔封民的時候,被封民手將領所殺,隨後封民投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以失敗而告終。

二定江南:出身卑微之人,也配稱王。

自從西晉滅亡東吳之後,東吳的士族大家並沒有收到影響,反而囤積了大量的家族財富。多到什麼程度呢?如果用糧食來衡量的話,夠吃幾十年都不會有問題。

南方米穀,皆積數十年。——《晉書·陳敏傳》

西晉政府任命陳敏為合肥度支,負責督運江淮槽米,這可是個美差。在這個崗位上,陳敏確實乾的不錯,因功被升遷為右將軍。中原戰亂時,陳敏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於是領兵佔據歷陽,自封為揚州太守,都督江東諸軍事,大司馬、楚公,意圖效仿孫策割據江南之地,成為一方霸主。陳敏知道自己根基不固,需要爭取江南士族大家的支持,於是他將以“江東首望”顧榮為首的江東士族大家的四十餘人均封為將軍、郡守。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但是陳敏的出身成為了他敗亡的誘因,因西晉秉承了曹魏曹丕所創的九品中正制,按照這個制度,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那麼陳敏是什麼出身呢?

七第頑冗,六品下才。——《晉書·陳敏傳》

從上面的記述我們不難看出,在這些江東士族大家的眼裡,陳敏出身寒微,根本沒有資格做江東之主,因此在西晉政府出兵討伐陳敏的時候,他們在周玘、顧榮的領導下,組織武裝力量共同討伐陳敏,不久以後陳敏就兵敗身亡。

三定江南:燒錯香拜錯佛,也敢稱王。

當陳敏起兵想割據江南的時候,吳興人錢璯起兵討伐陳敏,陳敏被攻破後,西晉東海王司馬越任命他為建武將軍,命令錢璯率軍援救洛陽。他所率領的部隊到達廣陵的時候,恰逢劉聰正在圍攻洛陽,他因為恐懼而不敢前進。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不過這也怪不得錢璯,劉聰可是個狠角色,他不僅是十六國漢趙的君主,在位期間,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製造永嘉之亂,覆滅西晉王朝,開拓疆域領土,採用胡漢分治的政治體制。這樣的人連東海王司馬越自己都對付不了,你怎麼能指望錢璯這種投機者力挽狂瀾呢?這位老兄一不做二不休,自封為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渡過長江向南進軍,同時,錢璯為了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劫持了孫皓的兒子孫充為吳王。

魏晉南北朝:淺談江東世族大家的地位和周玘的“三定江南”

但是錢璯“燒錯了香、拜錯了佛”,孫充在江東並沒有什麼影響力,充其量是個落魄公子,在東吳滅亡時,真正忠於孫氏的武裝力量盡數被殲滅,真正掌控著江東的是士族大家和他們的武裝力量。這次周玘又出手了,錢璯這個傢伙不知天高地厚,還想和我們江南世家鬥,等下輩子吧!周玘出面聯合江東世家大族的地主武裝,迅速將錢璯消滅,又一次穩定了江南的局勢,想在江東稱王,先問問我們江東士族大家答不答應再說。

正是因為有了周玘的“三定江南”,或者換句話說有了江東世族大家鎮壓農民起義,攻滅企圖在江南割據一方的勢力,才為西晉滅亡後,司馬氏和北方世族的南遷,以及東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江東士族大家的故事遠並沒有結束,反而變得越來越精彩。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