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別怕,這是驚恐發作,這樣面對它

“張老師,我以為當時自己要死了!”這是菲菲見到我的第一句話。

菲菲是一個高中生,今年高三。

剛剛升入高三的她,感覺壓力很大,一天她突然呼吸急促,喘不上來氣,她感覺當時自己快要死了。老師把她送到了醫院,可是她剛到醫院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為了以防萬一她還是做了一個全面檢查,結果機體沒有任何問題,因此醫生考慮她是心因性問題建議她進行心理諮詢。

像菲菲這樣突然呼吸不暢,有頻死感,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急性焦慮發作”。

急性焦慮發作也叫驚恐發作,它是焦慮症的一種主要的表現形式。驚恐發作很常見,在人的一生當中或者是一年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發生過,很多人不需要治療就康復了,少數人發展為一些驚恐障礙。


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別怕,這是驚恐發作,這樣面對它


驚恐發作的原因

驚恐障礙的患病率大約是1%,通常起於青少年後期或者是成年的早期,女性比男性多2-3倍,這種患者往往是以擔心害怕、反覆的驚恐發作為主要的臨床表現,它不侷限於任何特定的場景,具有不可預測性,沒有固定的情境。

驚恐發作有時候是一些繼發性的症狀,多種不同的精神障礙也可能會引起,在沒有客觀危險的情況下或者是沒有誘因的情況下,不可預測的出現了驚恐發作。

驚恐發作的表現

在驚恐發作期間,我們會感覺好像是要死過去或者是失去理智,那種失控感讓我們難以忍受,同時伴有心悸,感覺到心臟從口腔裡面要跳出來,胸悶、胸痛、氣急、喉頭的堵塞感、窒息感,因此呼叫、驚恐、跑出室外。

有的帶有一些植物神經的症狀,比方說頭暈多汗,面部的潮紅蒼白,震顫,手腳麻木,胃腸道的不適,也有些人格的解體和現實的解體等等,但是大約二十分鐘就能達到高峰,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發作以後患者對這個事情能夠全部回憶。

驚恐發作往往發生在我們最不想要它發生的時候,讓人措手不及,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別怕,這是驚恐發作,這樣面對它


作為一種常見疾病,誰都有可能發生。英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安娜.威廉姆森就在她事業最輝煌的時候發生了驚恐發作。從此之後她開始關注心理健康狀況,後來她開始學習心理諮詢知識,並且獲得了心理諮詢師和nlp高階執行師的證書,從此她從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變成了心理諮詢師和致力於推廣消除大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羞恥感,幫助那些被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人們走出低谷,找回快樂人生。

人安娜.威廉姆森聯合英國臨床心理學家瑞塔.紐厄爾共同出版了《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這本書,在《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中她從焦慮症患者和治療師兩個角度給我們分享了在面對焦慮時可以運用的方法。


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別怕,這是驚恐發作,這樣面對它


瑞塔.紐厄爾則從專家的角度,給我們提供了更深層的解決辦法。讓《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這本書讀起來既可以感覺身臨其境,又具有專業和權威性。

在《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中有一章是專門針對驚恐發作的解決辦法,安娜.威廉姆森作為驚恐發作的親歷者,為我們提供了驚恐發作時的急救策略,瑞塔.紐厄爾則為我們提供了專業的日常治療方法。下面我們來看詳細方法:


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別怕,這是驚恐發作,這樣面對它


如果此時你處於驚恐發作中:

請你記住我們雖然呼吸急促,感覺自己快要死了,但這只是感覺而已,這種感覺的高峰期持續不會超過20分鐘,這個時候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呼吸,用鼻子吸氣(持續7秒),暫停,然後呼出(持續11秒)。這是緩解恐慌情緒最快的方法。

然後,讓時間暫停。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比如廁所隔間、汽車裡,或一個安靜的角落,讓恐怖的感覺自然地湧現,再消退。不要去和這種感覺抗爭(這樣它反而會消失得更快)。

最後,找一個可靠的人訴說找一個可靠的朋友聊聊天,敞開心扉,告訴對方你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別怕,這是驚恐發作,這樣面對它


驚恐發作一次,我們就很容易擔心自己以後再次發作怎麼辦,從此陷入焦慮的陷阱之中,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日常生活中改善自己的焦慮狀況,建議如下:

1、提前預案

驚恐發作期間,清醒思考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也很難記起平靜狀態下打算做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在自己沒有情況的時候,就寫下幾個適合自己的策略,隨身攜帶,放在鉛筆盒裡,錢包裡,口袋裡或者手機備忘錄裡。

我有位來訪者為設計了一種信用卡大小的便籤,上面寫著最有用的策略和應對宣言,如“我經歷過這些,沒發生什麼糟糕的情形”“保持平穩的呼吸”或“我可以接受這種情形,一切都會過去的”。

下一次當你感到驚恐時,或許就可以躲進廁所隔間,找出你的小紙條,讓它們幫助你逃離恐慌。

2系統脫敏

將自己主動暴露在恐懼的情形之中,將不同恐懼程度的情形列一張清單,從程度最輕的情形開始嘗試,逐漸脫敏,要習慣於驚恐帶給我們的可怕感覺。當我們處在驚恐中時(記住上文中的呼吸方法),不妨嘗試與恐懼共處,直到焦慮消退。

雖然這個方法看起來像是自虐,恰恰是這種自虐最終讓我們擺脫了驚恐發作的問題。

3、轉移注意力

很多時候我們越是關注自己,我們的身體狀況越糟糕。本書情緒和身體反應就像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半圓,情緒不好,身體反應出現,身體反應出現,加劇了情緒反應。

所以我們沒事可以轉移注力,多去關注身體的事物,去看周圍人的狀況,多跟別人聊天,讓自己避免進入情緒和身體的死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