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三年後


三年前,三年後


三年前,他還是一個被“嫉妒毒蟲”噬咬得遍體鱗傷的小人物。

其實說到根源上,這並不能怨他,應該怨貧窮。他出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的農民家庭,童年記憶裡最多的情景就是下雨的夜晚,房間裡四處叮噹作響,那是媽媽擺在各處接房頂漏雨的盆子發出的聲音。然後就是媽媽整夜整夜不睡覺,生怕早已經窟窿遍佈的房頂突然塌下,把自己的寶貝兒女壓在底下。

因為窮,剛上小學的他鉛筆都只能買那種不帶花、不塗漆的,因為那要便宜2分錢;因為窮,三年級上作文課時,他花4毛錢買了全班最小的一個作文本;因為窮,他為5毛錢的畢業照費用大哭了一個鐘頭。

這樣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全班同學的冷落,儘管每次考試他都是第一,可依然沒有誰願意和一年到頭衣衫破舊的他成為同桌。

那時候,他對於別人手中的六稜帶花鉛筆充滿了嫉妒,對於別人精緻漂亮的大作文本充滿了嫉妒,甚至對某同學城裡有親戚都充滿了嫉妒。他想:能夠買一根1毛錢的好鉛筆,就是我的願望。

初中時,已經知道愛美的他嫉妒別的男生有型的西裝、鋥亮的皮鞋;高中時,他又嫉妒別人一摞摞的學習資料、參考書籍。嫉妒使他一步步偏離了學習的軌道,成績也漸漸由優等到良到中到下。

一直到高考前夕,他才收回了關注別人的目光,正兒八經地學習起來,好在他底子不錯、發揮也挺好,他最後考上了本省的一所普通高校。

大二時,由於學校與英國某高校進行交流式學習,他有幸被送到了英國的那所高校。不到一年,他就感覺到了自己心理的巨大變化。

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當我親眼看到這五光十色的世界時,那折磨了我十幾年的嫉妒、自卑與怨恨突然間一掃而光。我想,這應該歸功於我“比較標準”的變化,現在,我看到的已經不再是同桌、同學和鄰居了,而是這浩瀚無邊、氣象萬千的精彩世界。

我終於明白了以前的自己是多麼可笑,也明白了那種嫉妒只會讓人步步倒退。從此之後,我將不再去想什麼別人的好條件,而只會去想自己應該承擔的種種責任。”


三年前,三年後


【感悟】坐井觀天時,人們會為一隻蝸牛打架;坐天觀井時,人們會在太空漫步。同樣是一座山,但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你若是習慣於站在山腳,那註定體驗不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震撼與喜悅。

三年前,三年後


人生也是如此。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活著就應該既定、順遂。他們覺得,要經歷參差百態、萬種風情,才不負生活一場。很多人之所以將人生越過越窄,不是因為不夠聰明、沒有機會,而是因為見識太淺,封閉了視野,從而過早地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所以,你有什麼樣的眼界,才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