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

大家好,我是洁子。

我一直不怎么写婆媳关系的文章,一来我没有做婆婆的切身体会,二来婆婆的发声渠道太少。

因为立场不同,我和婆婆也不曾探讨过这个话题。感谢邻居王家婆婆信任,愿意撕开伤口向我“倒苦水”,让我对婆媳矛盾又多了一层认识。

有人说“婆媳矛盾”被妖魔化了,其实没有,它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男人视而不见,以为躲开就可以当做没有发生。家庭会让家务翻倍,婚姻呈现的是鸡零狗碎,当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爱人呕血、父母含恨,家庭支离破碎,想补救哪里还来得及?

幸福的家庭极为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有的不幸。今天只就王家婆婆的婆媳关系做个梳理,对镜自观。

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

正版图片

01 同一屋檐下,不是一家人

①生活消费

王家婆婆的居所是租的,一室两厅,住了婆婆两口子,儿子一家三口。房子的租金是公婆出的,儿子儿媳不出生活费,孩子的奶粉、纸尿裤、医药费,也都是公婆负担。不过孩子的衣服、玩具、学费等,是儿子儿媳负责。

如果两代人能就生活支出达成一致意见,那也没问题,关键是婆媳消费观念不一致。

关于服饰,婆婆觉得年轻人爱打扮很正常,但买衣服也要有个节制。儿媳一周有六天都要穿工作服,却不停地添置私服,每次换季处理旧物的快递费就要100多。而儿媳的衣服小,婆婆也根本穿不下。

关于买房,究竟是谁的责任?孩子上学,小两口要买房,可是两人不仅没有存款,还欠着20万的信用卡债,一度连利息都付不出来,还是靠老人手上仅有的积蓄缓冲了一下。可是公婆之前做生意失败,还欠了一笔债,近几年一直在还债中。除却生活费,手上哪有什么余钱支持儿子买房?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买车,儿媳对婆婆和亲妈没有一碗水端平。公公想买一辆二手电瓶车通勤用,但儿媳不许,于是现在骑自行车上下班。可是儿媳不久就给亲妈买了一辆新电瓶车,婆婆则步行上下班。后来两口子吵架,各自买了一辆小轿车。

关于学习,婆婆不认同儿媳利用假期时间学习,既不能陪孩子,还花了很大一笔钱。公婆在买房上不能帮衬,小两口买房无望,不免怨气丛生。儿媳觉得自己男人没出息,从此只能靠自己,于是各种学习考证。

关于儿媳总花“儿子的钱”,婆婆很不满。儿媳怀孕期间没有上班,一直到哺乳数月后。孕期和哺乳期所有的花销都要仰仗孩子爸,后来孩子的学费也基本靠儿子负担。儿媳的需求,儿子都尽量满足,没钱用借的也会满足。

关于儿媳的钱拿给娘家,婆婆觉得欠妥。儿媳的工资不上交,也不给家用,但会贴补娘家。娘家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大学,生活费一个月两千,都是儿媳负担。每逢节日,也都会给娘家不少钱。

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

正版图片

②孩子周边

关于孩子的起居,儿媳明明有时间,为什么不照顾?因为公婆的工作较为自由,所以孙子从小就给他们带,一带就是四年,吃睡一起,幼儿园接送也都是奶奶一个人,儿媳明明早上时间充裕,却只是偶尔送一次孩子。儿媳不给孩子洗澡,也不愿给孩子擦屁股。

关于孩子的吃穿,婆婆的用心没有得到肯定。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奶奶负责,但儿媳会埋怨孩子长不高、穿得像个小乞丐。婆婆很生气,个子不高那是遗传妈妈,穿得明明清爽干净,怎么就小乞丐了?

关于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谁主导?公婆闲暇教孩子认字,儿媳责怪认字太早对孩子不好;公婆不教了,儿媳又埋怨放养了孩子。现在孩子每天晨读睡前写字,已经会10以内的加减。孩子的性格也很好,懂礼貌、爱学习,动手能力也强。但孩子也有生气撒泼的时候,儿媳认为是婆婆没有教导好,婆婆觉得孙子的坏脾气和他妈妈如出一辙。

关于孩子生病,到底该由谁送医?孩子生病,大家都要上班,儿媳说“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最后由婆婆带去医院看病。

关于二胎,婆媳各执己见。公婆觉得趁自己还能带得动孩子,也为孩子有个伴不孤单,催生二胎,儿媳以经济压力大拒绝了。婆婆不解,穷有穷养,谁说养孩子非得花很多钱不可?

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

正版图片

③生活摩擦

口味不同,吃饭吃不到一起;卫生习惯不同,洗澡、洗衣也能引发矛盾,连上厕所都能引发家庭大战,更何况还有作息时间不同步、其他各种限制与自由的冲突?

儿媳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艰难,还是亲妈好。

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还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你要是我亲闺女,我早一巴掌呼你脸上了。

我问王家婆婆为什么不分开住,婆婆解释道:多一份房租又是好大一笔开销。

不分开,婆婆也难过:儿媳强势,公公也嘴硬,两个人水火难容,自己和儿子在夹缝里,过得很烦。好好的日子,过成这个鬼样子。自己都明白,偏公公在耳边一遍遍细数,婆媳关系不和升级,夫妻关系也紧张了。

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

正版图片

02 洁子说

可能有些看官会以为以上都是小事,是女人心眼太小,可是谁家过日子不是柴米油盐?

寄宿制催生了很多不良的室友关系,当年同住清华园的钱钟书和林徽因两家也无法和平相处,被迫同居的家庭关系可就更为复杂了。夫妻都还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有无数个想离婚的瞬间呢,再加上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又不一样,那真是狮子龙灯一起舞——热闹非凡。

对于王家婆婆的苦处,咱们抽丝剥茧,一一说道。

单从经济上来看,就已经得知这个家庭是完全没有界限感的,但是亲疏分明。同一屋檐下,不是一家人。

矛盾诸多,但财务危机首当其冲。儿子儿媳的消费超出了能力范围,应即刻开源节流,拟定合理的还款计划,以免失信连累孩子,使三代人都受财务困扰。

至于儿子儿媳的钱,分开计算没有意义。不管是从法律还是人情来说,债务和偿还都是夫妻两人一起承担,双方的父母也都要一起赡养,并一起竭力抚养孩子。只要是儿子儿媳的钱,就没有“贴补娘家”一说。

关于买房,当然是儿子儿媳自己的事,如果家里愿意帮衬当然很好,不帮衬也没关系。

关于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顺序监护人,爷爷奶奶不是。儿子儿媳愿意把孩子委托给公婆照顾,公婆也愿意照顾,那子女奉上生活费就是,数额多少,协商着给,但绝对不能不给,哪怕子女收入低于公婆。

若儿子儿媳长期疏于照顾孩子导致孩子和奶奶亲近,跟妈妈有距离感,这样的局面简直是注定的,儿媳心理不要失衡就是。

如果婆婆不把孩子还给儿媳,那教育问题真的更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公婆了。儿媳质疑时,也只能委屈。当然,婆婆也可以反驳,毕竟孩子实际的守护人已经不是父母,公婆既然接管了就要负责。

但实际情况是,两代人心理早已失衡。也就是说彼此对目前的分工并不认可,却又不愿意改变现状。

已知,公婆对自己儿子是没有任何意见的。作为沟通桥梁,儿子不应该再遁地隐形。如果儿子疲于应付,那小两口就搬出去住。在房租和婚姻存续之间,相信房租的成本最低。一旦不同住,生活的小摩擦也就消失了,剩下的也不过是经济问题。

最后,分享一个“磨合效应”。新组装的机器需要使用过一段时间,以磨光加工痕迹,适机器更加密合。后人用“磨合”来表示双方为了契合均需做出一定的割舍。

婚姻,也是一台机器呢。愿王家婆婆狠心放手,不再如此操劳,从此幸福康宁。

婆婆说:我帮你带孩子、做饭、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多享福

正版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