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不投降曹操,官渡之戰袁紹一定能贏嗎?

mengchuan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從歷史上來看,曹操勝利的原因在於火燒烏巢,袁軍糧食的燒盡,直接動搖了袁軍的軍心,直接導致攻打曹軍大營的張郃和高覽臨陣倒戈,倒向曹操,使得袁軍直接崩潰。否則曹操在官渡之戰的輸已經是必然了。這裡必須說的是郭嘉的十勝十負論可以說是馬後炮,談一大堆曹操為人用將強過袁紹其實沒有意義,最基本的是袁紹勢力龐大,曹操勢力弱小這一點無法改變,袁軍十萬多人,泰山壓卵使得曹操只得坐守官渡期待袁軍能有所失誤。下面我以歷史記載來說一下情況。

官渡之戰時曹操的危機四伏

曹操和袁紹的官渡激戰發生在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主要根據地是在許昌所在潁川郡,而此前的兗州已經西部被袁紹佔領,早在前一年(199年)袁紹已經開始聯繫張繡,劉表預備合攻曹操,但是幸運的是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投降曹操,但是劉表也沒有大規模舉兵的動作,孫策也平定了江東。而劉備在徐州拉起反旗,徐州被劉備奪取,劉備派人北上聯繫袁紹。

在建安五年(200年)局勢開始變化,曹操所在的許都董承發動政變,但是被曹操所知,事情敗露後被曹操所殺。曹操為了佔據徐州,派兵前去攻打劉備。此時在袁軍南下時,天意幫助曹操,袁紹兒子生病,袁紹停止了腳步,劉備被打敗投奔袁紹。此後袁軍南下,曹操雖然斬殺袁軍大將顏良和文丑,但是曹軍還是抵抗不住,被迫一路向南撤退到官渡,曹軍的部隊究竟窘迫到什麼地呢?當時的程昱只有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想要增兵2000人,被程昱拒絕因為兵少。

而且在這時候孫策帶兵來到丹徒意圖北渡長江攻打徐州廣陵郡,但是天意幫助曹操,孫策在丹徒被許貢門客刺傷,最後病重去世。

東面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汝南郡的黃巾軍劉闢部眾造反,汝南郡縣都響應劉闢,曹操的後院起火,劉備這個時候受到袁紹之命來到汝南支持劉闢,劉備鬧出的動靜很大,曹操的後方汝南郡和潁川郡,都被劉備襲擊,許昌城以南的地方被劉備遊擊。此後曹仁出擊擊垮劉備,但是劉備又和汝南的龔都聯合繼續騷擾曹操的後方。

而且劉表和袁紹開始誘降曹操的部將,比如曹操陽安都尉李通收到了袁紹和劉表的書信,左右的部將都勸李通投降,但是李通拒絕。這只是其中一個小事,當時大部分郡縣都背叛曹操,李通在見到朗陵縣長趙儼時,趙儼直接說現在各個郡都被背叛曹公,你們陽安沒有背叛是好樣的。可見當時形勢已經壞到了什麼地步。

到了同年九月份,曹操在官渡和袁紹相持,曹軍多次出戰都打不過袁紹,曹操的部下開始和袁紹通信,這個我們都知道此後在袁軍的大寨搜出不少這樣的信件,最後被曹操燒了,我估計曹操也不敢看裡面有哪些人。最重要的是曹操在官渡和袁紹相持半年多,曹操的百姓不堪因為戰爭帶來的勞役和賦稅,開始投奔袁紹。曹操甚至想要退回許昌,但是被荀彧勸說繼續堅守,說真的到了這年十月份曹軍依舊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後來曹丕登基,曾經下一份詔書頌揚潁川郡對於曹操在官渡之戰的支持,但是也說了在這個時候也只有穎川郡支持曹操,可見曹操的困窘。

官渡之役,四方瓦解,遠近顧望,而此郡守義,丁壯荷戈,老弱負糧。

許攸的叛變和張郃的倒戈造成了袁軍的大潰敗

曹操之所以選擇堅守,就在於曹操期待事情會有所變化,這其實就是運氣了。因為袁軍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被曹操擊退,曹操也燒過一次袁軍軍糧,但是對於大局於事無補。

但是曹操等待的時機變化終於來了,許攸因為家人在鄴城犯法被審配抓捕,許攸恐懼由此叛變,許攸連夜投奔曹操當晚曹操光著腳迎接許攸,許攸是袁紹的高級軍事參謀,袁軍的一切動向他都瞭解。他告知了曹操一個軍事機密,在故市烏巢之間,袁軍囤積大量輜重,袁軍防備很虛弱。

由此曹操率領精兵五千人夜襲烏巢,但是淳于瓊固守營壘,曹軍猛攻卻沒有攻下袁軍營壘,而這個時候袁紹在得知烏巢被襲擊,決意派張郃攻打曹軍大營,但是張郃要求救援烏巢,袁紹不肯,郭圖也贊成袁紹的主意,就這樣一部分軍隊數量前去救援烏巢,在袁軍感到烏巢時,曹操還未攻下烏巢守軍的營壘,最後曹軍被迫死戰,最後才大破烏巢守軍,焚燒糧食。此時郭圖得知烏巢糧食被燒,害怕治罪。而張郃久攻曹軍大營不下,於是郭圖前去袁紹面前詆譭張郃,說張郃聽到烏巢被燒十分開心,張郃知道後害怕被殺,於是和高覽投降了曹軍,袁軍上下得知張郃投降瞬間崩潰,袁紹由此大敗。


人者仁義也


我看未必。官渡之戰時期,僅僅以實力來論的話肯定是袁紹強大,曹操弱小的。但是決定戰爭勝敗往往不僅僅是實力,還有其他很多重要的東西。袁紹除了實力勝過曹操之外,有很多地方是遠不如曹操的,所以袁紹並沒有百分百的可能性大敗曹操的。


曹操是代表的是正義,袁紹代表的是非正義

曹操當時被漢獻帝封為丞相,所以說袁紹攻打曹操在百姓心目中肯定是非正義的,甚至可以說是反賊。而曹操肯定是屬於正義的一方的,所以在百姓的支持上面曹操肯定是比袁紹佔優勢的。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袁紹公開攻打朝廷,雖然是一個幾將滅亡的朝廷,在當時也是被百姓所深惡痛絕的,所以袁紹很難得到百姓的支持。

袁紹個人素質不如曹操

早在年少的時候袁紹和曹操都是在一塊玩的,而袁紹雖然地位更高,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被曹操玩的團團轉的。所以僅僅以個人水平來說袁紹是不如曹操的。

另外一個就是袁紹當時並未去迎接天子,而曹操迫不及待的去迎接天子,就說明曹操的眼光和謀略是遠勝袁紹的。曹操有天子在手無論攻打誰都是帶天子攻打不臣,說不好聽點就是攻打叛賊,這個是多麼重要的啊,可以袁紹沒這個覺悟!


袁紹不重視人才

在官渡之戰時期很多人都是從袁紹那邊過去投奔曹操的,包括鬼才郭嘉原先就是袁紹陣營的,充分說明了袁紹不懂得重視人才,所以袁紹方人才流失相當的嚴重。

官渡之戰中也有許攸背叛,還有張郃反水。可見袁紹的人才都是沒有受到袁紹的重視的,袁紹對待人才肯定是相當不好的,不然不至於在有優勢的情況下,屬下叛逃到劣勢方。這就是袁紹失敗的直接原因。如果許攸不反叛可能還有張三反叛,李四反叛…所以說袁紹不重視人才是他非常失敗的地方!


唐朝的長老


許攸投不投降曹操,官渡之戰袁紹必敗。因為許攸就是曹操潛伏在袁紹內部的內奸,他做到了他能夠做到的一切。他最後身份暴露,被迫叛逃。但是,袁紹已經敗局已定了。

袁紹和曹操實力相差很大,可是曹操和荀彧都對戰勝袁紹充滿信心。為此,郭嘉編出了個“十勝十敗”的謊言,荀彧編出了一個“四勝論”的瞎話。這些也就騙騙那些人云亦云的人罷了。

在官渡之戰後,在袁紹的軍營搜到一箱子曹操陣營私通袁紹的書信,曹操讓燒掉。說那個時候自己也自身難保,何況他人。可見,官渡之戰勝的如何僥倖。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郭嘉和荀彧那些自欺欺人的大話也就是自我安慰罷了。

袁紹如果真的象他們所說的,怎麼會奪取四州之地,成為實力最大的軍閥。而且失敗後,還有無數的人為他去死,寧死不降?可見,他們說的並不是事實。<strong>

那麼,袁紹是怎麼失敗的?這個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內部出了奸細。這個奸細就是許攸。早在官渡之戰以前幾年,荀彧就預言了許攸的叛變,這難道還不奇怪嗎?史書記載:

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我們知道,許攸和曹操自幼就是好友,他們的交往自然要容易。這樣,許攸成為曹操的內奸也順理成章。只是,許攸腳踩兩條船,他一方面為曹操辦事,一方面作為袁紹的謀主,兩面取事。

袁紹在征服河北四州的時候,一切都順風順水,可是一到與曹操為敵,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奇怪事情。

首先是,袁紹的謀主沮授被離間了,手下的兵馬全部被剝奪,進言袁紹也不聽。

第二,袁紹的最得力的謀士田豐被關了起來,不得隨軍。曹操知道後說,“田豐不來,袁紹敗矣。”

第三,曹操對袁紹的軍事行動了如指掌。他抓住袁紹的兵力剛剛開始部署,將出未出的混亂時機,首先擊破劉備,然後回來剛好趕上白馬之戰。真是神之又神,這種節奏令人生疑。

第四,曹操兵少糧缺,利於速戰。袁紹兵多糧廣,利於久持。可是曹操號稱用兵如神,卻和袁紹打起了持久戰。最後被拖得險些崩潰。而後方的荀彧料事如神,說很快有變,不久就等來了許攸。

第五,曹操在最後階段,始終盯著袁紹的軟肋,糧草。他對自己的運糧人員說,十五天就破袁紹。而袁紹第一次大規模運糧,曹軍對袁紹運糧部隊的人員、將領、時間、路線瞭如指掌,這不是僅僅偵察就能夠得到的情報。

第六,第一次燒糧後,袁紹又組織了一次大的運糧行動。這個時候,許攸去向袁紹建議,分兵襲擊許都。理由是曹操沒有糧食了?!這不是胡說八道嗎?曹操沒有糧食,指日就能打敗,還分兵幹什麼?

其實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許攸這個內奸,為了給曹操創造燒糧的機會,故意在內部製造混亂。袁紹也不是傻子,他終於發現了許攸的可疑。許攸也因此身份暴露,叛逃曹操,獻上了烏巢燒糧的計策。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許攸早就是曹操的內奸。他在袁紹內部的破壞,使得袁紹必敗。最後,許攸如果身份不暴露,他會繼續潛伏在袁紹內部,繼續為曹操效力。而烏巢糧食的情報,曹操必然會得到,也必然會被曹操燒掉。

烏巢的糧食燒掉後,短時間袁紹不可能再有補充的能力,袁紹軍隊不戰自亂,必然失敗。

後來為了維持曹操的神武形象,征服河北,失去了利用價值的許攸被曹操殺了滅口。

因此,許攸投不投降都不重要,袁紹有這個內奸在腹心,必敗無疑。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答:咱們今天就官渡之戰的有關問題,徹底的把它說透。

先說答案,曹操非輸不可!曹操在官渡之戰後是這麼說的,《魏氏春秋》曰:公雲:“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這裡面提到了一個更為重要問題,袁紹之強!袁紹很強大,強大到曹操都不能自保?事實真的如此嗎?換句話說,官渡之戰究竟是不是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讓我們一起先看看來龍去脈: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為“紹悉中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公從之。

對於《武帝紀》裡的這種說辭,“公兵不滿萬”?裴松之認為,不是事實。他說:

“臣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已有眾五千,自後百戰百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卒三十餘萬,餘所吞併,不可悉紀;雖征戰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夫結營相守,異於摧鋒決戰。本紀雲:“紹眾十餘萬,屯營東西數十里。”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數千之兵,而得逾時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竊謂不然。紹為屯數十里,公能分營與相當,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紹若有十倍之眾,理應當悉力圍守,使出入斷絕,而公使徐晃等擊其運車,公又自出擊淳于瓊等,揚旌往還,曾無抵閡,明紹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諸書皆雲公坑紹眾八萬,或雲七萬。夫八萬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縛,而紹之大眾皆拱手就戮,何緣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將記述者欲以少見奇,非其實錄也。按鍾繇傳雲:“公與紹相持,繇為司隸,送馬二千餘匹以給軍。”本紀及世語並雲公時有騎六百餘匹,繇馬為安在哉?”

鍾繇的兩千多匹戰馬都不翼而飛了?成飛馬了!😄。

往下看: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眾少糧盡,士卒疲乏。公謂運者曰:“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這是說曹操人數少,糧食吃盡了,人數少消耗當然就少了,怎麼糧食這麼快就吃完了?再者:許攸謂公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公曰:“尚可支一歲。”攸曰:“無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也!”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柰何?”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

曹操就怕別人知道他糧食軟肋,屢次三番撒謊,後來許攸都把事情說出來了“糧谷已盡”你沒有糧食了!你還打個屁!!!你自己多危險⚠️你自己不知道。

這就是說,曹操的糧草要比袁紹消耗的更大、更快、更多!可不可以這麼說,曹操的人馬可能要比袁紹多???!!!

既然曹操佔據人數的優勢,為什麼打的那麼艱苦!只有唯一的一個理由,袁紹的軍隊戰鬥力超強!曹操的軍隊指望正面交鋒,打不過袁紹!袁紹非常頑強,在明明知道淳于瓊被攻擊的情況下,仍然發起了驚人的進攻:

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眾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

那麼好了,問題就出來了,曹操兵不滿萬,自己又帶五千人去打烏巢,又十傷其二三,曹洪就帶充其量2000人守官渡?能擋住張郃、高覽的10萬大軍的強攻???而且,還是張郃、高覽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投降了……文中說的非常清楚,張郃聽到淳于瓊被打敗了才投降的。也就是說,淳于瓊不敗,張郃、高覽一舉拿下官渡不在話下,10萬對2000,還是張郃、高覽主將,曹洪帶2000人能擋住???你們誰願意信誰信。

沒有烏巢破瓊,曹操必敗。


中行偃1


先說觀點:

即使許攸不投降曹操,官渡之戰袁紹也不一定會贏。



曹操迎許攸

理由如下:

  1. 世事無絕對。從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說,沒有發生的事情,就存在發生的可能,無非是可能性的大小。許攸沒有投降曹操,可能會有其他的張攸、李攸……誰也說不準。除了投降,也許袁紹還能創造出別的“必敗”條件,畢竟開戰前,曹操曾經帶兵回頭打佔了徐州的劉備,袁紹的手下——河北名士田豐,勸袁紹襲擊曹操後方,袁紹以小兒子生病為理由拒絕了。說不定這回要是袁紹的老婆生病了,袁紹就直接撤軍了。
  2. 許攸投降的意義並沒有那麼重大。回顧官渡之戰的過程,轉折點確實是許攸來投,獻計燒烏巢的袁軍糧草。曹操早就知道自己實力比不過袁紹,缺兵少糧,袁紹同樣清楚這一點,這才有了兩軍相持在官渡的局面,關鍵點就是糧草。所以,許攸投與不投,曹操都是要打袁紹糧草的主意,否則曹操直接糧草耗盡,不戰自潰了。
  3. 袁紹的失敗原因並非許攸投降。糧草是關鍵,這一點袁曹雙方都清楚。曹操下定決心後,親自率領5000精兵,突襲烏巢。而烏巢守將淳于瓊當初與曹操、袁紹同屬“西園八校尉”,實力自然不差,手下士兵更是超過一萬多人,兩倍於曹軍。袁紹得知曹操的動向,選擇分兵,一邊攻打曹操本部大營,一邊援助烏巢。結果袁軍兩邊的表現都不如曹軍,糧草被燒,大營也沒有打下。

綜合以上三點,可以明白許攸的投降僅僅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而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點。真正體現雙方優劣的反而是死戰的決心。由此,我甚至會覺得,即使沒有許攸來投,曹操戰勝袁紹的可能性依舊很大。


三點水滴


官渡之戰的勝負不在於許攸等袁紹幾個謀士,而在於袁紹本人和他的團隊。團結是力量,分裂是禍殃。


老夥計162720415


肯定不能。\r 許攸不走的話,他只是可能會贏,但不是一定。畢竟袁紹做過很多錯誤決定,以後也可能再錯,一旦犯了大錯,就可能輸。十勝十敗,雖然說得有點誇張,但不是沒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