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覺得郭德綱好笑?

露餡的紅豆包


北方人普遍都笑點高吧,因為多數笑星都出自北方。每個人的喜好,地域等原因所以會褒貶不一。2013年央視蛇年春晚,郭德綱和于謙出演相聲《敗家子》,反響不一。



有記者問有網友覺得您相聲不好笑,您自己怎麼評價?以下是原話:

相聲還是為相聲觀眾準備的,你說這主他從來沒聽過相聲,頭一天聽相聲,讓人接受是不可能,還是那句老話,您還是茹毛飲血,我跟你探討什麼滿漢全席是不是,再一個那個舞臺有很多特殊的情況,比如剛才我們講的第一排人坐著舉著表呢,而且我這個時間在那,我必須趕那個分那個秒下來,後邊兩分鐘一個歌都排死了,排到12點,因為你的原因,我多出十秒之後拿掉一大腕,人家這主排了三月了,因為你多說幾句話給人摘了,你合適嗎?但我必須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我的任務,我覺得這個不同的舞臺有不同的表現手段,有人說聽著不過癮,今天我們在體育館演出,來著來買票不就得了。 誰要求你那一晚上就得滿足你一輩子的願望,這是不可能的事,至於什麼陳舊或者你聽過了,這個也很正常,比如說在體育館演出,我們在大型的商業演出,其實有一半,甚至一多半為的是普及作用,這個東西不是為資深相聲迷所考慮的,全場五千觀眾有十個資深相聲迷,你要考慮這十個人,那四千多就得造了反,所以說我們還是顧忌大多數的觀眾,通俗易懂,讓大夥能接受,這之後咱們有時間慢慢小劇場、茶館去探討。



我們所謂的不好笑,可能在很多方面限制,比如:商業的限制、當天的狀態、地域、劇本受眾人群有關係。眾口難調,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但,商業氛圍越來越凝重的今天,藝術和創作疲倦和抄襲;人們在娛樂化的今天,形式單一和感官刺激不夠強烈的相聲,在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傳媒下就顯得格格不入。相聲如何應對時代的潮流,迎合觀眾的口味,同時,不缺失傳統文化,這個是郭德綱需要做的。


煮酒論娛樂


你已經說明白了這個問題。

你覺得郭德綱不好笑,

說明了一點,

郭德綱好笑不好笑,

不在於郭德綱說什麼,

而在於你的感覺。

郭德綱說了什麼,

你覺得不好笑,

原因不在郭德綱,

在你的感覺上。

一個人,對別人說話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

你感覺不好笑,你的感覺就是你的感覺。

別人笑了,那是別人的感覺。

如果,像你一樣感覺的人特別多,

那郭德綱可以改行打麻將去了,

因為郭德綱就是靠賣笑來賺錢。

大家都不笑,他還掙什麼錢。

現在,如果,郭德綱還能賣笑,

那就說明和你感覺不一樣的人太多了。

你可以想想,為什麼你的感覺和大家不一樣。

你也可以不想,

你不讓郭德綱賺你的錢就是了。


呼籲法律


郭德綱的嘴皮子是混社會練出來的!學是學不來的!關鍵是他沒很好的看看毛主席語錄!

如果被一些邪惡力量利用,那是很可悲的!

想做公眾人物,就大氣點,也別把錢看的那麼重!

願我們都無悔於我們的國家!


a艾文


你多牛啊!



獨自等待4468


我覺得評定郭德綱或者他的德雲社,並不能用好笑來形容,亦或是郭德綱相聲說的不好笑?其實相聲藝術是一份職業,他敬業了,大家表示認可的方式是“笑聲”。我認為老郭是敬業的,因此他的相聲得到廣泛認可和關注。

為什麼呢?老郭說過:相聲從前就是撂地攤的買賣,我喜歡傳統相聲,想把它做大,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歡相聲! 他目前把這份職業做的很成功,他的演出票就有人認,就有人買他的帳,這叫本事。

他還說:可能我對這行太喜歡了! 所以到劇場來看他相聲的人們,圖的是輕鬆和愉悅,在恰好的情況下人們發出的笑聲,是真誠的是自願的是發自於心底的喜歡,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快樂的享受。

你說郭德綱不好笑,這就對了。他並不好笑,而是他說的相聲能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和笑聲不斷,人們還願意去買他的單,看他的相聲,他給緊繃的我們帶來了放鬆和愉悅,在那一刻,讓我們把煩惱都忘掉,這就是他的成功。

本人喜歡老郭和謙哥的相聲,自從他倆搭檔以來一直關注,我和家人及朋友們都喜歡他的相聲,本人還用他的相聲催眠,舒緩壓力緩解心情尤為舒暢,每一晚都是聽著他的相聲入眠的,很感謝他,也感謝他的德雲社!





蘭竹ZLZ


覺得郭德綱不好笑?你並不是一個人,總覺得觀眾口中的郭老師僅是“幽默不足,油膩有餘”。

讓我有這種印象的起因為某頒獎典禮他當著沙溢一家四口的面,連續說了5次安吉是他和胡可的兒子,在沙溢圓場後還接話說因為他們家人“好客”。

讓人有一種沒有口才為了取樂而惡意搞笑的感覺,尤其事後針對網友質疑他還連發兩條微博拒絕道歉,表示很熟悉玩笑開慣了,更是敗壞印象。

本人不怎麼聽相聲,他的業務水平不多置評,對於郭德綱認知完全來源於他和孟非主持的《非常了得》,坦白說和孟非一比沒覺得言談有多詼諧。

而且即使在相聲界地位高,作為大師公開場合說這種話不僅有失身份,當時可以看出臺上臺下只是尷尬,沒有什麼搞笑效果。

在我看來真正的搞笑是通過自己出糗來開心逗樂,或是對方感到舒適前提下在嘉賓身上找到有趣的梗,如果還能讓對方產生優越感則是更高級的有趣,並不是一味嘴炮不懂分寸令場面尷尬。

作為相聲演員沒有徒弟小嶽嶽的自帶喜感,作為主持人沒有孟非、何炅、汪涵的口才,反而有種耍小聰明、依仗地位作威作福的感覺,所以對於郭德綱的搞笑能力和地位有吹捧過高之疑。


娛樂任我行



根據遠程牽線搭脈診斷結果顯示,提問者的思想和笑點僅適合聽主流相聲界的段子,比如姜昆和戴志誠、比如侯耀華、又或者公式相聲李、苗阜等,保證你會樂得不可開交。

世界沒有一種藝術能被所有人接受和喜愛,這個很正常。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覺得德雲社相聲很無趣、甚至“三俗”,還時不時唾罵幾句——其實大可不必,不喜歡走開便罷。德雲社和郭德綱被罵了十幾年了,奇怪的是十幾年來德雲社非但沒有淹沒在罵聲中,反而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商演、幾乎都是一票難求,確實沒地方說裡去。

體制內相聲界也動輒“反三俗”,反了這麼多年了,郭德綱開闢了無數場幾千人甚至幾萬人的大型商演,體制內愣是不能合眾多演員之力量、辦一場滿坑滿谷的商演,這也是沒地方說理的另一個方面。為什麼郭德綱相聲能有這麼大市場?因為說的都是老百姓能聽得懂的段子,來源於生活、又因藝術加工後而高於生活。雖然說段子中摻雜了許多倫理哏、吃喝拉撒之類的素材,但這是通俗、而易懂。

當然了,反對者認定這就是“三俗”,無可厚非、各取所需唄。只是不知道這些反對者對於現在電影電視劇中的激情戲、又該作何界定?



雅俗共賞吧,誰也別貶低誰,有高雅存在才能彰顯相聲這門藝術的聖潔,有通俗存在才能讓相聲貼近老百姓、並得以生存、傳承。

相聲再雅、也雅不過崑曲,相聲再俗、也俗不過島國動作片。體制內走陽光道、民間團體走獨木橋,相彰得益、互通有無,這樣挺好。


岑詮


都累不累啊?他一沒有反黨,二沒有賣國,三沒有把你們孩子扔井裡,四沒有睡你媳婦。他就是一個說相聲的藝人至於上升到如此高度嗎??艹


用戶685816888266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現實生活中也遇到過很多做法跟別人不一樣的人,家庭環境和教育影響了人的一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個無可非議,只要人生觀不偏移的太多還是屬於正常人的,偏移太多屬於另類,不過只要對其他人不影響,還是可以存在的,和諧社會包容量還是很大的!


逐宕失返


你看你這個問題招了多少舔剛的過來罵?

不知道現在說他好,跟好萊塢電影裡一定要出現黑人是一個道理?

先有德剛後有天。下次別犯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