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扔下45秒後爆炸,死亡半徑45公里,轟6轟炸機是如何逃脫的?

笨笨地飛


首先說下死亡半徑45公里的原子彈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到目前為止在地球上沒有過,並且以後也不會出現。

為什麼說以後也不會出現呢?那是因為原子彈是一種裂變彈,同等體積重量下威力比聚變的氫彈小得多。也就是說以後也不會有人造如此威力的原子彈,太低級了,就類似於現在不會有公司開發新型傳呼機一樣。

接著咱們說說核彈殺傷半徑問題。

以目前的公開資料,以空爆核彈來說,廣島原子彈2萬噸級,殺傷半徑1.71千米;10萬噸級是3.22千米;100萬噸級6.93千米;千萬噸級14.93千米;1億噸32.18千米。

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爆炸裝置不過5000萬噸級。

從以上數字你也能看出殺傷半徑與當量增大並不成比例。轟六投擲的核彈我們就當它是330萬噸級氫彈吧,殺傷半徑也就剛好10公里,如果是原子彈只會更低。

之前我說的一直是殺傷半徑而不是致死半徑,對有隱蔽的目標還要更小,比如百萬噸級核彈空爆,對堅固建築中的人員殺傷半徑就縮短到4公里。

拿轟六來說,這種飛機最高時速是985千米,如果投彈後全速飛行,則45秒後已飛出12.3公里,已離開核彈有效殺傷範圍。

在核彈殺傷效應包括光輻射、衝擊波、貫穿輻射、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沾染。對於轟六來說只需要考慮電磁脈衝不會對必要的相關飛行安全的電子設備造成影響就幾乎不會出現任何不測。

所以轟六投擲核彈後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下圖為曾空投原子彈的5967號圖-16和10794號轟六,不是一架飛機。




老槍與戰線


先糾正題目中出現的兩點錯誤,首先是原子彈爆炸後的死亡半徑,45公里這個數據明顯是錯的,別說是原子彈,就是尋常的氫彈,殺傷半徑都沒有45公里。其次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轟-6轟炸機,轟-6空投的是3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而不是原子彈,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的首次空投氫彈實驗使用的就是轟-6甲轟炸機。

▲300萬噸氫彈保證

然後是關於投彈後氫彈的運動軌跡,因為有慣性的存在,氫彈在脫離飛機後並不是垂直下落的,而是會往前繼續飛一段距離,類似於一個“平拋運動”,即如果從水平方向上看,著彈點(或者說起爆點)的位置在投彈點的前面,大概如下圖所示:

▲核彈運動軌跡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核彈脫離飛機後,從水平方向上看,核彈是還會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的,起爆點並不是在投彈點的正下方,所以,假如當轟炸機在投彈點投彈後就立刻改變飛行方向,盡全力往遠離起爆點的方向逃離的話,只要掌握了恰當的起爆時間和飛行速度,是完全可以脫離核彈的殺傷半徑的,而且別忘了當核彈下落後,飛機跟核彈之間的直線距離是遠大於水平距離的,即相當於一個直角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飛機與核彈起爆點的直線距離

而根據勾股定理我們可以知道,當起爆高度(其中一條直角邊)一定,飛機距離核彈起爆點的水平距離(另一條直角邊)越遠時,飛機與核彈起爆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就就越遠,而且,當轟炸機投彈後,為了保證飛機有足夠的逃離時間,是需要對核彈的下落速度進行控制的,也就是說要等飛機飛到安全距離後再引爆核彈,那麼如何做到這點呢?加個降落傘就行了,如下圖所示:


▲氫彈尾部有減速傘

圖中的就是我國轟-6甲轟炸機空投的3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從圖中可以看到,氫彈的後面就有一個減速傘,這個減速傘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氫彈的下落速度,從而給轟炸機留出足夠的逃離時間。而且當時的轟-6甲空投氫彈時的飛行高度超過了10000米,氫彈的起爆高度距離地面有2960多米,轟-6甲的最高時速又超過800公里/小時(即每秒鐘可以飛222.2米),所以在減速傘的作用下,以及核彈本身會往前運動一段距離,當氫彈下降到起爆點的高度時,轟炸機與核彈的直線距離應該也有10幾公里了吧,而300萬噸氫彈空爆時的殺傷半徑,大家看圖吧;

▲300萬噸氫彈的殺傷半徑

從圖中可以看到,300萬噸氫彈爆炸時,火球半徑才1.5公里,20psi的衝擊波超壓半徑也只有3.82公里,5psi衝擊波超壓半徑9.39公里,對無防護目標可以造成3級燒傷的熱輻射殺傷半徑只有19.9公里,不過對於轟炸機來說,這個熱輻射應該影響不大,然後考慮衝擊波,同樣不會對轟炸機產生太大的影響,首先是影響半徑太小了,飛機早就飛出了這個距離,其次,衝擊波也不是立刻就能追上飛機的,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對飛機產生影響(飛機一直在運動,衝擊波也不是光速),即可能在核彈爆炸後的幾十秒後衝擊波才可能追上飛機,此時能量早就衰減的可以忽略不計了,因此,轟炸機投送氫彈後,只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逃離,就不用擔心飛不出氫彈的殺傷半徑。


哨兵ZH


原子彈的當量在1萬~30萬噸TNT炸藥之間,攻擊半徑充其量也就二十公里,其實根本是達不到死亡半徑45公里的。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它的爆炸當量相當於1.5萬噸TNT炸藥,殺傷半徑不到十公里,安全半徑是12公里。當時美國派出了三架B-29轟炸機執行了這次投彈任務。攜帶原子彈的轟炸機在9600米的巡航高度到達預定投彈地點後,自動投彈裝置打開,一頂小型降落傘掛著原子彈落入空中,轟炸機隨即掉頭返航。當原子彈到達大約600米高度引爆,從被投下到引爆整個過程大約43秒。而執行投彈任務的B-29轟炸機巡航速度雖然只有560公里/時,如果光算水平距離的話,轟炸機是逃不出12公里的安全半徑的。但是你要知道,垂直距離上轟炸機和原子彈爆心也有將近10公里,外加上投彈時原子彈被賦予了和飛機飛行方向相同水平初速,投彈後飛機立馬掉頭返航,因此這時原子彈和飛機的水平相對速度其實要遠大於560公里/小時。所以,原子彈引爆時,爆炸中心距離轟炸機的距離其實早就超過12公里了。這個原子彈導致了整個廣島8.8萬人的死亡,巨大的衝擊波將方圓10公里夷為平地,場面十分悲慘。

(B-29轟炸機)

三天後,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另一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爆炸當量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連遭重創的日本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當年在日本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那架B-29轟炸機“恩諾拉.蓋伊” 號,目前被陳列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如下圖)。

後來,人們又研發出了氫彈,氫彈的威力可要比原子彈大多了。氫彈爆炸當量從50萬噸到300萬噸TNT不等,威力是原子彈的許多倍。前蘇聯曾經在1961年試爆過一枚5000萬噸當量的氫彈“沙皇炸彈”,殺傷半徑接近300公里,試驗地點位於北極圈內的新地島,那裡荒無人煙。“沙皇炸彈”也是人類歷史上製造的最強的爆炸裝置。

當時蘇聯派出執行投彈任務的是一架圖-95戰略轟炸機,這是當時飛得最快的轟炸機之一而且航程遠。試爆當天,飛機從距離試驗場1000公里以外的機場起飛,投下氫彈後飛機以最快的速度返航。為了能給飛機足夠的時間“逃生”,“沙皇炸彈”攜帶了一頂巨大降落傘以延緩降落時間。最終“沙皇炸彈”在大約4000米的高度被引爆,而圖-95轟炸機此時已經飛出了將近250公里。儘管如此,氫彈爆炸產生的劇烈的衝擊波很快就追上轟炸機,巨大氣流使得這架轟炸機在空中失控翻滾,不過飛行員最終控制住了飛機,安全返回了基地。

(圖95轟炸機)

“沙皇炸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高度達到了64公里,爆炸產生的亮光即便遠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還能夠被看得到,4000公里以內的所有的雷達、飛機、導彈、無線電、通訊等設備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爆炸當量雖不及“沙皇炸彈”,但也有300萬噸TNT當量。當時這顆氫彈是用用“轟6甲”轟炸機投擲的。為了能滿足投擲氫彈的要求,還專門對執行任務的“轟6甲”轟炸機進行了改裝,比如改造彈倉以能裝下重達8噸的氫彈;在飛機外表面塗上隔熱漆;給機艙增加加溫和保溫裝置等。另外還給機組配發了專用護目鏡和防護簾等個人防護設施。試爆當天,飛機到達預定投擲點後,飛行打開按動開關,氫彈迅即脫離飛機降落傘很快打開,吊著氫彈緩緩下降。飛機投下氫彈後,立即轉彎飛行,遠離爆炸試驗區域。中國這枚氫彈在空中爆炸成功,標誌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轟6轟炸機)


熊貓愛飛行


首枚原子彈在日本的爆炸時間是1945年8月16日8時15分,爆炸前的45秒,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彈被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從31000英尺高度扔下。為什麼要用轟炸機去人工投擲而不是選擇用導彈,因為在核武器剛研發初期並不具備合適的能夠用來運載原子彈並且做到準確投擲打擊的導彈。所以要想將原子彈準確投擲在日本本土就必須採用轟炸機,於是有超級堡壘之稱的B-29轟炸機就被選擇執行這次任務。

為了順利執行這次任務,美國人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509小組”。當天實際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負責偵察任務,三架負責天氣,一架負責投擲原子彈。負責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能否安全返航其實最擔心的大概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了,因為那時候美國國內人權至上的思想已經上升到了極致,尤其厭惡類似日本那樣的“自殺式”軍事行為。所以一旦這些轟炸機不能安全返航,即使廣島已被原子彈夷為平地,這次行動也稱不上完美。幸好最後美軍所有人員都幾乎毫髮無損的回來了,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畫上了完滿句號。

那麼,當時這架負責投擲“小男孩”的B-29型轟炸機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過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彈被投擲出後將在爆炸前的45秒鐘時間內與投彈點拉開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彈之後這架B-29型轟炸機也以5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向相反方向飛了大約6公里多,兩者距離加起來至少有13公里多。當時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軍飛機成功逃脫了。即使如此,據後來負責投擲的美軍飛行員稱,當時還是感覺到了明顯的像衝擊波一樣的狂風從飛機後方吹來。幸好已經飛遠,否則飛機都可能被巨大沖擊波肢解。

要說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其投擲工作危險程度遠遠超過美國人當年投擲小男孩。為了保護投彈的圖-95戰略轟炸機,蘇聯人特地在飛機表面塗抹上了白色反光材料。另外為了試爆人員的安全考量,沙皇核彈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好讓任務機與觀測機能夠撤到距離原爆點45km以外的安全範圍。就是這樣做,飛機還是差點被解體了,機體結構遭到破壞,不過還算幸運,這架圖-95轟炸機最終平安降落了。歷史上將這次蘇聯人引爆“核彈沙皇”產生的威力排列在已知爆炸事件中第二位置,僅次於導致恐龍滅絕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

1967年6月17日,轟-6甲4251號轟炸機執行了中國第一次空投氫彈試爆。我國轟-6轟炸機的雪白塗裝,也正是為了投擲氫彈設計的。我們知道,核武器發生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其中光輻射佔到了35%,這種強光比我們平時照射的陽光強烈上千倍,投放核武器的飛機也會被灼傷,為了避免被這種強光照射,投擲核武器的轟-6被塗裝成了白色,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源。


用戶85865172513


當時的轟炸機(轟六)扔的是氫彈,根本就不是原子彈,為什麼使用轟炸機做平臺實驗投放氫彈呢!主要考慮的是空中實爆更安全,還有當時條件的限制,沒有更好的辦法。當時實驗的氫彈爆炸當量很低,就幾百萬噸級別的氫彈,不足以造成轟炸機的安全,後來中國有了東風系列遠程導彈,也開始進行了大量的地下核實驗和電腦模擬實驗,中國取消轟炸機投放氫彈的原因就是,現在的核武爆炸量都是千萬級別的,轟炸機根本就沒有逃逸時間,考慮飛行員的安全,以後也不可能使用轟炸機投放核武,進行科學實驗。大家肯定問,現在的核武殺傷力範圍有多大?我可以告訴朋友們,核爆炸產生的威力足可以毀滅美國三個紐約大城市,核汙染足可以達到上千公里地域。如果爆發核戰爭,人類不是打到石器時代了,而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謝謝大家!



燕趙人士向宏哥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為使日本帝國主義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本土投擲了兩枚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美國人最先動心思的是廣島這個城市,有著日軍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對其進行核打擊可以給日本軍國主義以及人民帶來最大創傷和影響。據美國人稱,小男孩原子彈是在投擲後45秒鐘後,在距離廣島相生橋地面1800英尺(550米)處爆炸的。以原子彈的威力,不僅能夠對地面造成極大殺傷,而且也可以對負責投擲的飛機產生威脅。在飛機沒有以最短時間逃離爆炸範圍的情況下,受到影響或者損傷是在所難免的。

首枚原子彈在日本的爆炸時間是1945年8月16日8時15分,爆炸前的45秒,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彈被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從31000英尺高度扔下。為什麼要用轟炸機去人工投擲而不是選擇用導彈,因為在核武器剛研發初期並不具備合適的能夠用來運載原子彈並且做到準確投擲打擊的導彈。所以要想將原子彈準確投擲在日本本土就必須採用轟炸機,於是有超級堡壘之稱的B-29轟炸機就被選擇執行這次任務。

為了順利執行這次任務,美國人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509小組”。當天實際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負責偵察任務,三架負責天氣,一架負責投擲原子彈。負責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能否安全返航其實最擔心的大概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了,因為那時候美國國內人權至上的思想已經上升到了極致,尤其厭惡類似日本那樣的“自殺式”軍事行為。所以一旦這些轟炸機不能安全返航,即使廣島已被原子彈夷為平地,這次行動也稱不上完美。幸好最後美軍所有人員都幾乎毫髮無損的回來了,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畫上了完滿句號。

那麼,當時這架負責投擲“小男孩”的B-29型轟炸機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過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彈被投擲出後將在爆炸前的45秒鐘時間內與投彈點拉開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彈之後這架B-29型轟炸機也以5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向相反方向飛了大約6公里多,兩者距離加起來至少有13公里多。當時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軍飛機成功逃脫了。即使如此,據後來負責投擲的美軍飛行員稱,當時還是感覺到了明顯的像衝擊波一樣的狂風從飛機後方吹來。幸好已經飛遠,否則飛機都可能被巨大沖擊波肢解。

要說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其投擲工作危險程度遠遠超過美國人當年投擲小男孩。為了保護投彈的圖-95戰略轟炸機,蘇聯人特地在飛機表面塗抹上了白色反光材料。另外為了試爆人員的安全考量,沙皇核彈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好讓任務機與觀測機能夠撤到距離原爆點45km以外的安全範圍。就是這樣做,飛機還是差點被解體了,機體結構遭到破壞,不過還算幸運,這架圖-95轟炸機最終平安降落了。歷史上將這次蘇聯人引爆“核彈沙皇”產生的威力排列在已知爆炸事件中第二位置,僅次於導致恐龍滅絕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

1967年6月17日,轟-6甲4251號轟炸機執行了中國第一次空投氫彈試爆。我國轟-6轟炸機的雪白塗裝,也正是為了投擲氫彈設計的。我們知道,核武器發生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其中光輻射佔到了35%,這種強光比我們平時照射的陽光強烈上千倍,投放核武器的飛機也會被灼傷,為了避免被這種強光照射,投擲核武器的轟-6被塗裝成了白色,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源。


江中游老師


沒有這麼大的威力

如你所說殺傷半徑45公里的原子彈是不存在的,因為根據原子彈殺傷半徑計算公式大約300萬噸左右當量的核彈殺傷半徑在10公里左右,這是地勢平坦地區的計算方式實際上是很難的,因為各種地勢會削弱爆炸威力包括城市中的建築,建築物越密集越能吸收原子彈爆炸當量,當然反過來建築物損失也會很大。

轟6轟炸機是一個亞音速轟炸機,速度大約達到200-300米/秒,而轟6轟炸機在空中投彈之後原子彈並不是馬上發生爆炸,一般使用減速傘對核彈進行減速然後才爆炸過程大約不到1分鐘,按照1分鐘時間計算300米/秒的速度早就過了核彈殺傷半徑了。

1分鐘轟6轟炸機至少可以飛12公里,這早就超出了原子彈的殺傷半徑,只有氫彈的殺傷半徑能達到10公里以上,當年我國實驗的原子彈當量很低所以轟6是很容易逃脫的,像蘇聯引爆的沙皇炸彈才是真正的有威脅,圖95速度又很慢加上當量特別大,所以圖95當時是受到了氣流的影響。

爆炸的本質就是不受控制的能量釋放,所以當爆炸產生的能量摧毀物體的時候就會消耗它的能量,所以對於不同環境它的殺傷半徑是不同的,核彈也是一樣的殺傷半徑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



李曉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957a15a2ff59ea145ed5642bb9ef8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