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裡炸鍋了!老師發了張照片,卻遭家長怒懟:師德何在

隨著科技網絡越來越發達,各行各業都開始利用網絡的便捷讓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傳遞,就連孩子就讀的幼兒園,都開始順應科技的發展,想必各位家長深有體會。

每逢新學期開學,當孩子報上名見到班主任時,手機一掃,消息一響,幼兒園家長群就開始建立起來了,這樣的家長群初衷是便於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更便於佈置作業和通知一些消息,所以現在很多的溝通都是放在家長群裡。

但是自從有了家長群之後,有時候卻成了一個是非之地,不但沒有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反而像炸鍋一樣爭吵不斷。今天小編要跟各位家長所說的情況正是家長群所引起的爭執。

家長群裡炸鍋了!老師發了張照片,卻遭家長怒懟:師德何在

一張照片,在家長群引爭執,家長直言:你沒資格教育孩子

小王昨天很憤怒,因為老師將自己孩子上課睡覺的照片發在群裡,並且@自己還附帶說了一些有失師德的話語,她是故意的,作為老師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沒有私下跟我溝通,而是當著很多家長的面直接發在群裡,完全沒有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會讓孩子成為同學們的笑話而傷心。所以我覺得老師沒資格教孩子,孩子上課為什麼會睡覺呢?自己不反思進取,只會揪著錯誤,教授能力有待提高,不配做老師!

家長群裡炸鍋了!老師發了張照片,卻遭家長怒懟:師德何在

發是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不能發因為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如此一來,老師跟家長就開始爭執起來。

除了發照片外,還有的是群發的消息,文字說教式的直接發在了群裡,也引起家長的憤怒。

老師群裡直言:孩子以後不用來上學了,家長怒懟:你沒這權利

有一次孩子的班主任在群裡頭直接點名說,XX家孩子沒有做完作業,詢問原因是為啥?家長覺得老師這麼生硬的語氣,在這麼多人家長面前訓斥自己,心裡非常不舒服,於是就回覆了一句“不想做”,老師看了以後反問道“如果孩子不想上學,以後就不用來了”家長看到後就更火“你沒這個權利!”就這樣家長跟老師在班級群裡頭爭吵起來,別的家長看到後想勸他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家長群裡炸鍋了!老師發了張照片,卻遭家長怒懟:師德何在

我們都知道,老師在家長群裡面發送一些照片和內容,是為了讓家長們第一時間瞭解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存在什麼問題等,可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會出現上述的情況。

避免群裡起爭吵,家長要明白“4不條例”主動出擊是關鍵

1、不公示問題,私下溝通

既然有了家長群,家長跟老師就要事先約定好,如果某個孩子在學校裡出現了問題,私下溝通交流,老師可以第一時間電話或者發消息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狀況,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明白怎麼去督促孩子改正。包括孩子的成績,排名,考試分數等,不可將問題公示在群裡

2、不跟風起鬨,自我明白

但凡群裡出現某位家長髮送在群裡的內容,通過

照片拍攝來顯擺下孩子在家裡多努力讀書也好,分享誇張式的內容:“三天教育孩子成人才,天才起步第一步...”也罷,你只需做到不盲目跟風起鬨,不隨意評價指責,自己管好自家孩子就行,你的教育方式不用別人去指點或者顯擺,關注孩子健康成長才是關鍵。

家長群裡炸鍋了!老師發了張照片,卻遭家長怒懟:師德何在

3、不妄自菲薄,抱怨訴苦

如果在指導和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困難或者孩子不聽話等現象出現,父母且不可在群裡訴苦和抱怨“我家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做家務,學習成績差不用心……”過多的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群裡的其他家長起爭執,也會給自己造成心理暗示,產生對孩子不爭氣不上進的假象

4、不阿諛奉承,獨善其身

不在群裡面過多吹捧老師或者其他家長,群裡有發現好的消息或者內容,一句鼓勵或者支持的話語即可,不用再過分的解釋或者強調,言多必失會讓人覺得你是在吹捧或者作秀的心理暗示,引起群裡不必言的語言爭執。

家長群裡炸鍋了!老師發了張照片,卻遭家長怒懟:師德何在

說到底,家長群裡所發的內容,或多或少是有隱含了孩子的自尊在裡面,為了保護孩子不因為群裡發的內容在學校裡面遭人嘲笑或者譏諷,那就主動出擊,總比在群裡被人點名批評要好得多。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對於家長群裡的發的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呢?有沒有遇到過上述出現的情況呢?歡迎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