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病的12種表現,總結篇,每個人都有至少1種,身體在向你告急

胃腸病的症狀紛繁複雜,主要包括以下表現:

1.吞嚥困難

正常吞嚥功能發生障礙時稱為吞嚥困難,即食物從口腔至胃運輸過程中受到阻礙的一種症狀,可由咽部、食管或賁門的功能或器質性梗阻引起。患者進食後即刻或8~10秒鐘內在胸骨後或劍突後出現黏著、停滯或哽塞感。

吞嚥困難多見於神經系統病變如延髓性麻痺,以及咽、食管周圍疾病如咽部膿腫、食管癌、腐蝕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賁門失弛緩症,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硬化症、皮肌炎等累及食管,以及縱隔腫瘤、主動脈瘤等,甚至是明顯擴大的心臟壓迫食管。

2.燒心

是一種胸骨和劍突後的燒灼感,主要由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內,刺激食管黏膜所致,多發生在飯後。

臥位或前躬位以及飽餐、飲酒和服用某些藥物可誘發或促使燒心症狀加重;飲水、服抑酸藥物可使症狀減輕。

燒心提示胃食管反流,常見於胃食管反流病(含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潰瘍)、消化性潰瘍等。

3.噯氣

俗稱“打飽嗝”、“飽嗝”,是胃中氣體上出咽喉所發出的聲響,與短促衝擊有聲的呃逆不同,其聲長而緩。噯氣古代稱為噫氣,中醫認為是胃氣失和而上逆的一種表現。

飽食之後,偶有噯氣,不屬病態,多可自愈。

頻繁噯氣多因精神神經因素、吞氣或飲食習慣不良等引起。

噯氣提示胃腔內氣體較多或食管括約肌較鬆弛,可見於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腸疾病或膽道疾病。

4.厭食或食慾不振

所謂“食慾”,是一種想要進食的生理需求。一旦這種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稱為食慾不振。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

厭食是由神經肌肉病變、胃腸道梗阻性病變或消化酶缺乏等所導致,多見於胃腸道腫瘤、肝炎、胰腺炎、胰腺癌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腎臟病,甲狀腺機能不足等內分泌疾病,痢疾、霍亂等感染症以及心臟病、腦腫瘤等,也都可能導致食慾不振。另外,抑鬱症患者對周圍的事物顯得沒有興趣,無法將注意力放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上,而只集中於負面或困擾自己的想法,也會出現食慾不振的問題。

5.噁心與嘔吐

噁心常為嘔吐的前驅感覺,也可單獨出現,表現為上腹部特殊不適感,常伴有頭暈、流涎、脈緩、血壓降低等迷走神經興奮症狀。

嘔吐可將有害物質從胃排出,從而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但持久而劇烈的嘔吐,可引起水和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鹼中毒及營養不良,甚至發生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等併發症。

嘔吐多為反射性或因消化道受阻而產生,常見於胃癌、胃炎、幽門痙攣與梗阻,此外,肝、膽道、胰腺、腹膜的急性炎症也可引起,而管腔炎症合併梗阻者如膽總管炎、腸梗阻幾乎無一例外地均伴有嘔吐。

6.反酸

是指胃內容物經食管反流到達口咽部,口腔感覺到出現酸性物質,它與十二指腸內容物經胃、食管反流至口咽部,口腔感覺到出現苦味物質,統稱為反酸。

反酸可由下列原因引起:長期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生活不規律,不定時用餐,精神緊張,喝過多的汽水,大量吸菸,服用某些對胃有損害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外科手術,嚴重燒傷或細菌感染,遺傳等。

7.黑便和(或)嘔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胃空腸吻合術後的空腸及胰腺膽道的急性出血。

一般來講,幽門以下出血時常引起黑便,而幽門以上出血則往往兼有嘔血。

胃腸病的12種表現,總結篇,每個人都有至少1種,身體在向你告急

如果幽門以下部位出血量多,血液反流入胃,也可引起嘔血。如果幽門以上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內不引起嘔吐反射,全部血液就會流入腸內,表現為黑便。

黑便者可無嘔血,而嘔血者則均有黑便。

嘔血的性狀主要取決於出血量及其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嘔出鮮紅色血液或血塊者表示出血量大,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短。而出血量少而慢,在胃內停留時間長,血液經胃酸作用後嘔出的血液呈赤豆色或咖啡渣色。

黑便的色澤主要取決於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的長短,其次是出血位置的高低。上消化道出血時,腸道積血中的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硫化物結合成為硫化鐵,糞便因此呈柏油樣黑色。

如出血量大,腸蠕動過快,則出現暗紅色甚至鮮紅色血便,最常見於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黏膜病變和胃癌。

下消化道出血者常排出暗紅色或果醬樣糞便,出血部位越近肛門,糞便越呈鮮紅色,甚至出現血便,多見於下消化道腫瘤、血管病變、炎症性腸病、腸道感染、痔等。

8.腹脹

胃腸病的12種表現,總結篇,每個人都有至少1種,身體在向你告急

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見於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正常人胃腸道內可有少量氣體,當咽入胃內空氣過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時,胃腸道內產氣過多,而腸道內的氣體又不能從肛門排出體外,則可導致腹脹。

臨床上常見的引起胃腸道脹氣的疾病有吞氣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腸梗阻、腸麻痺、頑固性便秘、肝膽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晚期妊娠也可引起腹脹,但屬生理性的。

9.腹痛

胃腸病的12種表現,總結篇,每個人都有至少1種,身體在向你告急

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其病因極為複雜,包括炎症、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

腹痛可見於消化性潰瘍、闌尾炎、胃腸道感染、膽囊炎、肝癌、胰腺炎、胰腺癌、腹膜炎、缺血性腸炎等。空腔臟器痙攣常產生劇烈疼痛,即所謂腹絞痛,見於膽絞痛、腸梗阻等。腹痛也可見於全身性疾病、泌尿生殖道炎症或梗阻以及肺部疾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胃腸道功能性疾病患者中,也常見腹痛。

10.腹瀉

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含水分為60%~75%,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11.裡急後重

形容拉肚子時的一種症狀,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便出不爽。通俗的理解就是下腹部不適,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洩為快,是直腸受刺激的徵象,多因局部炎症或腫瘤引起。

胃腸病的12種表現,總結篇,每個人都有至少1種,身體在向你告急

一般病人患細菌性痢疾時都有“裡急後重”的感覺。“裡急”是指肚子裡面的內急,一陣一陣的腸痙攣既疼痛又想大便;“後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門時產生的便意。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大便了,因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來也只是水樣便或極少量的伴有膿血樣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裡急後重”的感覺,老覺得想拉,就一直在廁所不敢出來。

12.便秘

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無規律,糞質乾硬,常伴有排便困難感的病理現象。有些正常人數天才排便一次,但無不適感,這種情況不屬便秘。便秘可區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急性便秘由腸梗阻、腸麻痺、急性腹膜炎、腦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較複雜,一般可無明顯症狀。

胃腸病的12種表現,總結篇,每個人都有至少1種,身體在向你告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