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老百姓支付方式大變遷 看看你經歷了哪些?

宜賓老百姓支付方式大變遷 看看你經歷了哪些?

足不出戶就能繳水電費

拿著手機便可以在網上購物

出門打車用出行軟件

付款只需打開手機掃二維碼

……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隨著支付方式的改變

普通人的生活也發生著顛覆性的改變

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從支付方式看時代變化

你感受到了嗎?

你經歷了哪些?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支付方式的不斷變遷,也昭示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

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90年代

關鍵詞:票證經濟 吃飯穿衣都要憑票

市民劉增是70後,如今已人到中年。

小時候,劉增由爺爺奶奶帶大。在劉增的記憶中,爺爺每月月初發工資。爺爺的工資如數交到奶奶手中後,奶奶就會小心翼翼地把大額鈔票夾在一個老舊的筆記本里,然後,將筆記本、糧本等貴重物品,拿塊布整整齊齊地包好,壓在箱子最底層,再給箱子上好鎖。零錢也會用手帕包好,放到衣服裡層的暗兜。只有上街趕集買東西時,奶奶才會小心翼翼地展開手帕,數出應付的錢來……最後,也會將零錢整理整齊,用手帕包好,放回貼身的衣兜裡。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糧票見證了一段特殊歷史和一套經濟運行體制。(宜賓新聞網 王喻 攝)

劉增樂呵呵地說:“那時候還是商品計劃經濟,吃飯穿衣都要憑票,人們買糧食是用糧票,買布匹是用布票的……全家人吃飯是靠父親的供應證,到指定的商店裡去買。票證發放雖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蓋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證之外,又發了各種購貨本,如糧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於購買工業品,國家還發放了工業券。大件、貴重的商品,還要自行車票、縫紉機票、手錶票等。記得我家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託一個親戚用票買來的。”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有了它,家裡人就可以改善伙食了。(資料圖)

票據收藏愛好者張華源也經歷過計劃經濟年代,說到票證時代,曾經使用過、如今收藏有票證的他頗有感觸。張華源介紹,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以糧票為例,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糧票在中國使用時間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諸如糧票之類的票據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藏品。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老版人民幣,已成收藏品。(宜賓新聞網 王喻 攝)

上世紀90年代

關鍵詞:現金為王 錢包鼓鼓是“大款”

1993年,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存摺+現金,老百姓出門、購物都要帶上足夠的現金,用現金消費。錢包鼓鼓在當時成為富裕的象徵。人們出門、購物、旅遊……都不忘隨身攜帶現金。人們樂於在現金交易中,靠消費找零互驗真偽,也樂意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尋求踏實放心。在驗鈔機還是稀有貨時,各階層的人都有一套辨別假幣的方法,包括抖錢、聽聲音、用手來回捻搓等等。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人們出門、購物、旅遊……都不忘隨身攜帶現金。

市民張英做小商品批發零售生意已有30多年,對上世紀90年代的支付方式有深刻印象。“那時候人民幣面額最大的是10元紙幣,1988年才出現100元面額的紙幣。”張英說,“來我們這裡進貨的客戶,錢包都是鼓鼓的。結賬的時候,掏出來一沓錢,一張一張地數……我們每天營業結束後,都要點款。一般每隔三四天,就要跑一次銀行,把收到的貨款存了。”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分分錢成一代人的記憶。(宜賓新聞網 王喻 攝)

1988年版的100元紙幣,藏市上難得一見。1990年版的人民幣,現在都成收藏品了。”錢幣收藏愛好者劉誠說,1987年4月27日,央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1997年4月1日起,第四套人民幣部分幣種停止發行。2018年5月1日起,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紙幣和1角硬幣已經停止流通。“現在,第四套人民幣中的不少券別在市面上已很少見,一些品種實際上已進入收藏領域。其中,1980年版的50元和100元,因為年代久遠,面額大,是第四套人民幣中的‘幣王’,值得收藏。”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使用“蜀信e”掃碼和手機PAY閃付乘車,方便快捷。(江安農商銀行 供圖)

21世紀初期

關鍵詞:刷卡支付 刷卡消費便捷安全

世界第一張銀行卡出現在1952年。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人民幣銀行卡——中銀卡,1986年,又發行了第一張可在全國範圍使用的信用卡——長城卡;1990年,中國建設銀行發行龍卡;1991年,中國農業銀行發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發展銀行發行“發展卡”;1993年,交通銀行發行太平洋卡……截至1994年初,全國發卡量達到400萬、交易額達到2000億元。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隨著移動支付興起,掃碼支付讓帶娃娛樂便捷多了。(宜賓新聞網 王喻 攝)

與此同時,各商業銀行電子化建設起步,投資建設了大量的計算機業務處理系統,後來發展到刷銀行卡,從此,人們出行不用再攜帶大量現金,一張小小的銀行卡,便能隨時隨地刷卡消費。這時的錢包,也終於可以“瘦瘦身”了。在信用理念、信用應用不斷普及的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80、90後和00後,也開始在刷卡消費的路上漸行漸遠。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2000年以後,銀行卡逐步走進千家萬戶,老百姓出門、購物、旅遊進入刷卡消費時代。

“我從2004年就開始用信用卡了,可以分期支付,特別方便,我每個月也會按時還款,這樣我既可以提前買到心儀的東西,又不用去等待攢錢這個漫長的過程。”80後市民劉麗薇介紹說,有了銀行卡和信用卡,她最大的感受便是方便。“全家外出旅遊時,再也不用攜帶大量現金了,就帶兩張銀行卡,一張借記卡,一張信用卡。借記卡上放幾千元錢就行,刷卡消費便捷又安全,刷信用卡還可以積分,然後拿積分去換禮物。”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買個西瓜,也能掃碼支付。(宜賓新聞網 王喻 攝)

2019年

關鍵詞:刷“臉卡” 移動支付風生水起

“和明星一樣,我現在也是‘靠臉吃飯’了!”90後市民楊強打趣道。楊強所說的靠臉吃飯,其實是指“刷臉”支付系統——這是一款基於臉部識別系統的支付平臺。該系統不需要錢包、信用卡或手機,支付時只需要面對POS機屏幕上的攝像頭,系統會自動將消費者面部信息與個人賬戶相關聯,整個交易過程十分便捷。除了微信,支付寶也正在熱推刷臉支付,“在肯德基點餐的時候,可以使用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只需要一秒不到,就可以實現傳說中的‘靠臉吃飯’了。”楊強說,如今大家搶著買單時,不再是拿出錢包了,而是爭著掏出手機。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宜賓商行移動支付便民工程上線,公交乘車“全支付”。(宜賓市商業銀行 供圖)

而對於諸如張英這樣的小商品批發商來說,移動支付的興起,不僅讓他們做生意收付款更加快捷,而且也更安全。“早些年,現金購物、刷卡購物的顧客比較多。這兩年就不一樣了,八成以上的顧客都是刷卡、刷手機,微信支付、支付寶收付款……很方便!賬目一目瞭然不說,還不用擔心收到假錢,也不用再跑銀行存錢。”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從糧票、布票、紙幣、硬幣、銀行卡到第三方支付,人們的支付方式慢慢變成“一部手機走天下”;從麻袋、皮包、錢包到手機,我們用於支付的載體,越來越輕、越來越小;人們的支付方式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快,越來越方便……支付方式的轉變看似不起眼,反映出的卻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和成功實踐,也是人們幸福指數提高的有力見證!

宜宾老百姓支付方式大变迁 看看你经历了哪些?

內容來源丨宜賓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