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分享:中醫鍼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患者情況:

女,81歲

自述肩關節疼痛兩年,加重半年,詢問疼痛的部位主要是在上臂外側後緣(三角肌中束和後束),令患者做肩關節的主動活動,出現前伸可,外展至80°時疼痛明顯加重,後伸20°疼痛明顯加重;同時,患者自述在做相關動作的時候,出現肩胛岡下的牽扯痛,並且患側手不能觸到健側肩關節,疼痛會加重。

患者自身年齡較大,出現肌肉功能下降,在肌肉負重活動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出現用力過大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肌腱部位出現無菌性炎症,繼而出現少量滲出,炎性滲出隨著肌肉和局部組織代謝會吸收,再次進行活動時又會出現(尤其是身體代謝功能變化時,比如更年期),這種滲出,吸收,再滲出,在吸收,反覆就會使“千層餅”一樣的肌肉出現粘連,活動受限,疼痛等症狀。

再觀該患者,外展到80°時出現明顯的疼痛,這定位到剛上肌和三角肌(人體在肩關節外展活動時,主要由岡上肌和三角肌中束完成,三角肌前、後束作為輔助),肩關節背伸時,三角肌後束和岡下肌,小圓肌作為主要收縮肌肉,三角肌前束作為主要拮抗肌,所以,根據患者的症狀可以確定病位為:三角肌前、中、後束,岡下肌、小圓肌損傷,出現粘連,因為患者向對側肩關節活動時,肩胛部位有明顯的牽扯感,觸診時大圓肌處有明顯的條索狀物,可以確診為大圓肌易出現問題。

醫案分享:中醫針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據此,針刺時,選用下天宗三才人部針刺,針尖針到大圓肌和小圓肌肌間隔中,引起肌肉抽動,鬆解粘連;選肩貞穴三才人部針刺,刺至小圓肌淺筋膜,引起肌肉抽動,退針至天部,針刺至三角肌後束下,抽拉震顫,使三角肌後束抽動;

醫案分享:中醫針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醫案分享:中醫針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選中府穴天部針刺,刺至三角肌前束,使肌肉抽動;於三角肌前、中束肌間隔和中、後束肌間隔針刺,使三角肌抽動;

醫案分享:中醫針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於肩髃穴和肩髎穴人部針刺,透刺剛上肌,局部酸脹明顯,最後配合肩井天部,鬆解斜方肌上束;目窗穴、肘髎穴,分別刺激臂叢和橈神經,通過神經興奮,使肌肉放鬆。

醫案分享:中醫針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醫案分享:中醫針灸治療肩關節疼痛

針後不留針,起針後令患者活動肩關節,自述活動度增加,疼痛明顯減輕,囑其鍛鍊相應的肌肉,促進肌肉功能的恢復。

對於疾病,辯證準確,定位精準,處以恰當的治療方式,才能收穫奇效。

本醫案來自:程氏針灸第五代傳承弟子-趙俊偉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