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為何都當了漢奸?

Royal_往事隨風


張之洞是個神童,從小就天賦異稟,才思敏捷,再加上受名師指點,因此他在年少時便能詩會賦,學問極好。後來,又憑著興趣研習了兵法。入仕為官後,張之洞為救民族,興辦洋務,發展實業,創辦軍備工廠。還倡導“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僅創辦書院學堂,清廷還在他的提議下,首開公費派遣優秀的學生前往日本留學的風氣。

張之洞對中國教育的推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他不光是一位偉大的實業家、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張之洞)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後來卻做了賣國求榮的漢奸,這是怎麼回事呢?

張之洞一生育有13子。但除了夭折和過繼的,到最後他還剩下長子張仁權、九子張仁侃、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張之洞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也絲毫不鬆懈。因此長子張仁權高中進士,先後擔任過駐美公使喚參贊、禮部侍郎和侯補四品京堂等官職。

九子張仁侃出生的時候,雖然張之洞已經48歲了。但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張仁侃也頗有出息。不僅擔任過刑部、郵傳部員外郎,在民國時期他還一直擔任地方官員。

張仁樂出生於1898年,張仁蠡生於1900年,此時張之洞已過花甲之年,老來得子,讓他萬分高興,因此對這兩個兒子也要寵愛一些。

張仁樂從小就非常頑皮,根本靜不下心來讀書。張之洞看到這種情況後,認為應該因材施教。不過張之洞雖然想法不錯,但他卻來不及教育張仁樂和張仁蠡,便病逝了。

張之洞病逝時,張仁樂才11歲,而張仁蠡才9歲,根本還是年幼無知的孩子。

受張之洞遺命,張仁樂在青島特別高等學校畢業後,就被送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張之洞之所以會這樣安排,那是因為他早在張仁樂年幼時,便發現張仁樂頑皮好動,不是塊讀書的料子。所以他便根據張仁樂的性格特點,讓他留學日本學習軍事。

張仁樂學成歸來後,先謀得奉天覆縣知事的職務,不久後他便結交了奉軍將領李景林。

(張仁樂舊照)

1925年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論功行賞,提拔李景林為直隸督軍。

張仁樂由於喝過洋墨水,得到李景林的器重,被委以天津縣知事一職。

張仁樂到任後,便慫恿李景林以“清理官產”為由,在所轄省內大肆搜刮民財。張仁樂由於辦事得力,還成為李景林手下“四大金剛”之一。

不過,張仁樂的好日子並沒過多久。

在郭松齡和馮玉祥的慫恿下,李景林和他們結為盟友,倒戈張作霖。

然而,馮玉祥卻趁郭松齡反奉戰爭打得最激烈時,率領軍隊奪了李景林的地盤。

李景林失勢之後,張仁樂在天津就呆不下去了。無奈之下,他又回到奉天謀職。張作霖念他是張之洞的公子,於是給了他一個警察局局長的職務。

但是,張仁樂哪裡看得上局長的職務呢!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入侵東三省,張仁樂主動投敵,出任偽吉林省實業廳廳長一職,並積極參與籌備偽滿洲國的先期工作。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偽滿洲國登基稱帝。

張仁樂由於親日,又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再加上他在拼湊偽滿洲國時,很是賣力,所以他被封為偽滿洲國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

不久後,張仁樂又被提拔為外交部大臣。

不過,隨著外交部的取消,張仁樂便辭去了在偽滿洲國的事務,到北京新民會擔任副會長。

當時的會長是王克敏。由於日本想要控制新民會,所以在特務喜多部長的指示下,張仁樂承辦了新民會的會務。

張仁樂混得有些頭臉後,便想到了弟弟張仁蠡。

(張仁蠡舊照)

張仁蠡和張仁樂年紀相差不多,感情也較其他兄弟要親密些。

當時張仁蠡才從北京大學畢業不久,在一所私立大學任教。

但張仁蠡並不甘心教書育人,所以通過張仁樂的關係,先後在大城、武清等縣還做了10年縣長。

1935年11月,一心想分裂中國的日本人,指使漢奸殷汝耕將冀東22個縣割據起來,做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由於張仁蠡是張之洞的公子,為了製造影響力,他被殷汝耕請來做了民政廳長。自此,張仁蠡開始了他的漢奸生涯。

張仁蠡通過張仁樂,結交上了新民會會長王克敏。

原來,張仁蠡一心想壟斷冀22縣的鹽業。

只是,王克敏其實並無實權,張仁蠡最終沒能拿下冀22縣的食鹽經銷權。

1938年,日本奪取了武漢,隨後有消息稱在日軍的扶持下,吳佩孚將被擁立為總統,

但事實上,吳佩孚並沒有答應為日本人做事。

日本人於是派張仁樂前往勸說,並承諾只要能讓吳佩孚出來做總統,就讓張仁樂做國家總理。

正在此時,在武漢的特務森崗皋為了找個有影響力的人擔任市長一職,便想到了張仁樂。他既是張之洞的後人,再加上早年和他交清匪淺,於是邀請他出任偽武漢市長。

張仁樂此時正做著國家總理的美夢,哪裡看得上這種職位。所以,他推薦張仁蠡前去就職。

森崗皋當然沒有意見,畢竟他只想要“張之洞之子”的影響力。

(汪精衛舊照)

1940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南京政府。

一心想獨攬大權的汪精衛,在重要的崗位上安插親信。

這樣一來,張仁蠡很受排擠。關鍵是,日本人對此睜一眼閉一眼,根本不予以糾正。

無奈之下,張仁蠡只得獻媚汪精衛。在一番投其所好後,汪精衛漸漸轉變了對他的態度。不僅吸納他為偽國民黨中央委員,還任命他為天津特別市長等重要職務。

隨著日本戰敗後,張仁樂和張仁蠡都被定為漢奸,關押在北京的監獄中。

張仁樂的妻子為了營救張仁樂,找到曾有世交之誼的章士釗求情。

在章士釗的幫助下,張仁樂被無罪釋放。隨後他便東渡日本,並定居在那裡。

至於張仁蠡,則在監獄中度過了幾載春秋。在1951年鎮壓反革命分子的運動中,他被糾出來批鬥,隨後判處死刑,就地槍決。

其實,張仁樂、張仁蠡之所以都淪為漢奸,還是因為在年少時,沒能得到父親的指引和正確樹立人生觀。所以兩人在日本人入侵後,不僅沒有國仇家恨的復仇之心,反而為了榮華富貴,甘願供日本人驅使。

不知道,張之洞地下有知,會不會氣得跳起來打這兩個不孝子。

(參考史料:《張之洞》《張之洞之子成漢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之洞有13個兒子,題目中所說的兩個漢奸兒子,是說老十一和十三子,這倆人都是他老邁之際得的兒子。人老之時有了小兒子,那當然是非常寶貝的,但是張之洞在七旬之際,依然是朝廷重臣,哪裡有什麼功夫去管兩個小子。於是從小這兩個兒子就疏於管教,缺乏正確的人生導向。當然,這些只是他們日後做了漢奸的一個原因。


張之洞是在1905年去世的,老十一當時只有12歲,而老十三更小。父親死後,作為長兄的張仁權就成了家裡的主事之人,他看老十一正是上學的年齡,於是就花了巨資,將他送到日本,去那裡學習先進的東西。老十一隻是一個12歲的孩子,他此時是缺乏善惡觀念的,而當時日本人又對這方面的宣傳很積極。於是過了幾年以後,老十一就喜歡上了日本,覺得這個國家很強,對他很友好,雙方的關係很好。於是幾年的日本留洋生活,居然讓他有了做漢奸的潛質。

回國後,正好溥儀也在日本人那裡,打算恢復滿洲國,他效力兩年後,覺得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於是就離開了那裡。後來他憑藉著和日本人的關係,做了滿洲國的官員,主管內政和外交,倒是發揮了自己的一些才能。不過幾年的漢奸生活,也讓國內的官民記住了他,所以在抗戰結束後,他就被很多人盯上了,差點被處死。

而他的弟弟,那個老十三,雖然沒投靠日本人,但是也做了汪精衛的手下,做過廳長、市長等職位。那為什麼他會得到整個職位呢?其實汪精衛就死由日本人在背後支持的,當時按照日本人的意思,是由老十一來做武漢市長的位子,結果他卻回絕了。不過雖然自己不錯,他卻推薦了自己的弟弟來幹這個工作。所以老十三入坑日本人,完全是受到了十一哥的害,如果沒有他的推薦,自己怎麼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後來日本人戰敗退兵,這哥倆就被抓了去,因為他們是有名的漢奸,所以必須要槍斃。但是老十一卻很有門路,他娶的一個老婆很有點關係,居然和章士釗能搭上關係,於是藉著這層關係,被章士釗保了命。出獄後,他很快就找機會逃到了日本,在那裡定居下來,再也沒有回到中國,但是他的兄弟卻被他丟下。老十三被抓後,先被關押起來,在我國建國後,1951年對其執行了槍決。值得一說的是,雖然老十三是個漢奸,還一度是個喜歡吸食大煙的煙鬼,但是他的孩子卻都很有出息,其中兒子長期居住美國,是那裡的工程師,而女兒是我國心理學的權威,北大的博導,是個很厲害的女子。


很難想象,作為晚清名臣的張之洞,他的兒子竟然連續兩個做了漢奸。這倆人不但害了自己,更壞了他們父親的名聲。但是老十三的幾個孩子卻神奇地有了出息,不知道這是不是上天和他們開的一個玩笑。


小鎮月明


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同治二年,慈禧太后剛剛通過“辛酉政變”奪取了權力,張之洞就於同年參加科考,探花及第。

作為慈禧的“門生”,他一生受到了慈禧的信賴與重用。歷任過山西巡撫、湖廣總督,作為封疆大吏,他極力倡導洋務運動,可以說,在晚清渾濁的政局中,他是一股別樣的清流。

樹人無數難育子

與其他三位名臣不同的是,張之洞不但興建了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等工業實業,而且他還是清末的“教育大師”。張之洞在任湖廣總督的時候就看出來,僅僅通過模仿西方發展工業,那無異於邯鄲學步,形成不了自身的特點,無法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因此,張之洞開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興學重教上面。從1893年開始,張之洞就不斷上書慈禧要求朝廷撥付資金興辦新式學堂,然而此項議程卻被慈禧擱置,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反駁。

而奏摺石沉大海之後,張之洞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1898年,他親自撰寫《勸學篇》,陳述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國家的發展在於工業,工業的繁榮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在於建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理念。

在籌備了四年之後,1902年,張之洞在湖北創立了湖北師範學堂,成為了近代師範院校的開端,學制三年,培養了一大批教員分赴各地繼續傳播新式思想。而同年,與摯友劉坤一共同籌辦三江師範學院,該學院就是後來大名鼎鼎南京大學的前身。

可以說,張之洞是近代師範類院校的開山鼻祖,對中國的教育事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經他創辦的院校而走出來的人不可勝數,這些人有的繼承校訓,繼續發展教育,有的進入府院,成為政治標杆。

然而,如此重視教育的張之洞,卻“培養”出了兩個漢奸兒子,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寵溺背後多敗兒

張之洞一生共有三位夫人,兩位小妾,並且張之洞的生育功能也很強大,光兒子就生了13個,可謂是子孫滿堂。

不過,這些兒子之間年齡相差巨大,長子張權比幼子張仁蠡整整大了38歲,要知道在結婚比較早的古代,這個年齡差完全可以隔出來2輩人了。生小兒子張仁蠡的時候,這一年,張之洞已經63歲,離去世也就剩下了9年。

老年得子的張之洞對這個小兒子異常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且此時張之洞身居要位,公務自然繁忙,根本就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待到想抽出時間教育兒子的時候,卻已是天不假年,張之洞一病不起,再也看不到小兒子長大成人的那一刻。

而另一子張仁樂,比張仁蠡僅僅大兩歲,與弟弟一樣,從小失去父親,人格的塑造嚴重缺失,雖然後來被大哥撫養,把他送到日本留學,但大哥畢竟不能像父親那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致使他一步步墮落。

張仁樂到了日本之後,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徹底迷失了自我。大哥給他幾年的學費和生活費被他不到一年敗壞乾淨,在整個日本留學期間,張仁樂沒有學到任何強國安民的政策理論,只是學會了聲色犬馬,阿諛奉承。

漢奸到頭終有報

先說張仁樂吧,張仁樂從日本回國後,張家已經今非昔比,他只是在自己僅存的印象中,能搜尋到父親當年的榮耀。然而他在日本的幾年,已經徹底被日本洗腦,他是一個狂熱的親日分子,加上一直想恢復當年張家的榮光,在九一八事變後,他扛著“張文襄”後人的大旗投奔了“偽滿洲國”,擔任偽滿洲國偽外交部長一職,負責親日宣傳。

張仁樂無時無刻不在做著“超過老爹”的美夢,直到日本投降,他的這個“夢”都沒有醒,後來他以漢奸的罪名被國軍抓獲,本來要以死罪論處,無奈國共爆發了內戰,槍斃的事情就暫且擱置了下來。

可張仁樂娶了一個好老婆,他老婆龔氏一門與章士釗是故交,通過章的說情,張仁樂被保釋出獄,後來移居到日本,再也沒有臉面重回祖國大地。

而張仁蠡,他雖與哥哥張仁樂不在同一部門任職,但他們倆都是日本人的走狗,這點毋庸置疑。這位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從1935年開始就跟著殷汝耕走上了漢奸的道路。

他在殷汝耕成立的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中擔任民政廳廳長之職,後來汪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他又跑到南京擔任偽國民政府中央委員,偽天津市市長。

而張仁蠡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煙鬼,據說當年日本戰敗,抓捕他的時候,他還正在抽著大煙。

雖然張仁樂的老婆能搭上章士釗這條線,但也是冒著天大的風險,只能救出張仁樂一人,而張仁蠡只能在監獄中繼續他的無期徒刑。1951年的時候,為了懲治漢奸,以儆效尤,張仁蠡從無期徒刑直接改成了死刑,被拉到郊外一槍解決了性命,兄弟倆可謂是同根不同命。

張之洞一生重視教育,注重家風的傳承,然而自己的兒子當中卻出了兩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確實是莫大的諷刺,雖說與張之洞生他們較晚沒來得及教育有關,但不可否認,這無疑給張之洞“名臣”的頭銜打了一個不小的折扣。


小小嬴政


張之洞,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毫無疑問,張之洞是晚晴政壇的一個厲害角色。但是他十三個兒子中,卻出了兩個投靠日本的漢奸。

張之洞生於1837年,死於1909年,在他72歲的一生中先後有三任妻子和兩個小妾。他的妻妾先後為張之洞生育了13個兒子。

不過有關張之洞兒子的資料比較少,能夠查到的,有長子張權、次子張仁頲、四子張仁實、九子張仁侃、十一子張仁樂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其中當了漢奸的便是十一子張仁樂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張仁樂,字燕卿,1898年出生,曾留學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賣身投靠到日本關東軍麾下,成為了一個可恥的漢奸。

張仁樂漢奸的履歷可謂異常豐厚,曾任滿洲國執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後任該部大臣)、滿洲國外交大臣、新民會副會長,古學院院長等。

在張仁樂的帶動下,他的弟弟張仁蠡也成為漢奸。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張仁蠡出任民政廳長,武漢淪陷後,任武漢偽市長。汪偽政權建立後,任偽國民黨中央委員、偽天津特別市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抗戰勝利後張仁樂、張仁蠡二人以漢奸罪被捕入獄。張仁樂因章士釗的說情被釋放,此後去了日本並死於日本。張仁蠡則在1951年被判死刑處決。

為何出了兩漢奸?

一、老年得子,沒來得及好好教育

張之洞是在花甲之後生了張仁樂、張仁蠡,此時他年老,又縫中國是多事之秋,他用在家庭教育上的時間和精力自然偏少了。

不過為了兒子張之洞還是比較上心的,他曾特意寫了一篇《誡子書》,勸誡兒子要好好學習,修身養性,切勿荒唐險燥,勤學立志,將來好報效國家。

不過很明顯,張仁樂兄弟沒有認真按父親的要求去做。

1909年張之洞去世,張仁樂不過11歲,張仁蠡才9歲,張之洞本人對他們的言傳身教並沒有跟得上,也就是說張之洞的那一套忠君愛國的思想這兩個兒子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薰陶。

子不教,父之過,兒子當了漢奸,張之洞是有一些責任的。

出身官宦人家,如果沒有受到嚴格的管教,對民間苦難、國家危亡基本上是無感的。

二、新舊教育更替,“三觀”變了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傳統的老式教育退出歷史舞臺。

張之洞的這兩個兒子自然不在學習儒家的那一套倫理道德,他們接受的新式教育,而且是出國留學,這使得他們在思想上受到新式教育的塑造,張家的家學沒有影響他們。

如張仁樂,他從青島特別高等學校畢業後,就到日本留學,1920年畢業歸國。

在日本留學期間正是張仁樂思想塑造成熟的關鍵年華,在這樣的重要時期,他的“三觀”極容易受到日本的影響,估計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三觀”中就有了媚日情結。

三、對權勢的渴望

張之洞畢竟是晚晴重臣,他的後人自然有人想在權位上超越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比如張仁樂就是如此,他幹了兩年偽滿洲國外交大臣,後來辭職不幹,日本人安排的其他職位他壓根就看不上,於是回到北京。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北京盛傳吳佩孚將被日人擁戴出山,由吳佩孚出任總統,張仁樂任國務總理。張仁樂聽聞異常激動,在家中設了十數個秘書聯絡各種人物,準備組閣。只是最終吳佩孚堅決不投靠日本,張仁樂成為總理的美夢沒有實現。

此後他就更看不上其他職務了,日本人邀請他任偽武漢市長,他瞧不上眼,不肯“屈就”,推薦弟弟張仁蠡就任。日本人本來就是利用他們是張之洞之子的身份在武漢造勢,也就同意了。

至於張仁蠡對權力的渴望就更大了,他曾多次向兄長求官。汪精衛投降後,本打算換掉他武漢市長一職,安插自己的親信,張仁蠡獻媚邀寵,花巨資購得文廷式遺著送給汪精衛,使得汪精衛對他大為青睞,開始步步高昇。

不管怎麼樣,像張之洞這樣的人,兒子中出了兩個漢奸,實在令人唏噓。


微史春秋


張之洞身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殫精竭慮支撐晚清大局,做夢亦未想到被兒子打了臉,抗戰時期張家竟然出了兩個漢奸。

說起張之洞當漢奸的兒子,應是其第十一子張仁樂,以及第十三子張仁蠡。至於二人為何當漢奸?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張之洞家庭教育缺失,晚年得子寵溺過度疏於人生觀教育。

張之洞27歲被慈禧欽點全國高考探花,得以踏進仕途。觀其一生歷任湖廣總督等封疆大吏,最終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仕途順遂圓滿落幕。

張之洞能得清廷如此重用,皆靠自己夙夜勤政。其在洋務運動時興實業重教育,他廣辦大學堂以培養人材為國效力為己任。

可以說張之洞於中國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但他卻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其雖有完整家教理念,卻未將大道理融進家常生活細節中,使之真正融入子女骨血形成家風習慣。

張之洞的三妻兩妾,共為其養育了十三個子女。他曾因一子頑劣,無奈只得將其送到日本教育,但又擔心其子在日本學會吃喝嫖賭誤入歧途,故寫一封《戒子篇》勸誡其務必認真讀書。可是其子卻在日本不足四個月就花光了一年生活費。張之洞不得不寄錢補上兒子窟窿,並再次告誡兒子讀書期間戒奢靡要經受苦難磨練。

我們試想張之洞如果能將其忠君愛國情懷根植於子女內心,養成子女輕榮華富貴重讀書明理的風骨,又怎會出現如此紈絝兒子?又何需寫《戒子篇》呢?

張之洞年長兒子尚且如此玩世不恭,更何況仁樂與仁蠡是其六十歲、六十三歲時晚年得子。老來得子是人生暮年至喜,而且當時其長孫都已近成年。可想而知張之洞只會對兩幼子寵溺更深,自幼疏於人生觀養成教育。

因而當張之洞去世時,當時只有11歲的張仁樂與9歲的張仁蠡,對其臨終留下的勿忘國恩、勿墜家風的家訓,根本一知半解只知父親權勢帶來的威風虛榮,而對關注民生疾苦的家國情懷無任何體驗。

二,兩子幼年失祜,長兄無力重塑其人生觀。

仁樂與仁蠡幼年失祜,長兄如父,但其長兄並不足以為他們重塑人生觀。

就如其長兄張權在赴日考察時,只因讓正在日本讀書的兒子出校與其團聚,而與日本高層近衛篤麿矛盾激化。近衛認為其子多次違紀出校,皆是張權過度縱容之過,其對兒子教育百無是處。

由張權行事風格,可見其並無完整教育理念。

他可以為弟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卻無法正確引導其人生路。

從而導致張仁樂日後赴日留學,未能學習日本先進理念以報效祖國,而是貪權勢產生媚日心理。隨後張仁蠡有樣學樣步仁樂後塵追逐權勢無家國情懷。

曾有人說,如果三代人皆能以相同理念做事,就是形成了真正的家風傳承習慣,這亦應是張之洞悔之莫及的家風傳承缺失之憾吧。

三,貪權勢妄想超過父親重振家族雄風,張仁樂誤入媚敵投日歧途。

張之洞雖位極人臣,卻一生清廉未給後人留下過多財產。尤其是清廷滅亡後,張家餘勢頓失,昔日雄風不在。

張仁樂自家道中落後,幼時家族顯赫時的盛況成其暗中追求的執念。

他也明白以後的路要靠自己走,於是他自日本留學歸來後,就開始各處鑽營謀求仕途顯貴,妄想超過父親以重振家族雄風。

要說張仁樂獨立打拼的理念不錯,可是其選擇的道路卻誤入歧途。他想超過父親的只是權勢虛名,卻未想到父親能在晚清位極人臣,靠的是以家國為己任的勤政為民。其做人理念原則與父親截然不同。

張仁樂回國後投在奉系軍閥李景林麾下,與其沆瀣一氣搜刮民財。後隨李景林落敗,張仁樂流落到營口靠閒職混飯吃。

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他看著日本邀溥儀建偽滿洲國,彷彿回到晚清重享幼時家族盛況。他對此興奮不已,深知自己滿清遺臣之子身份是可憑藉之力。於是其積極參與組建偽滿洲國,並擔任偽滿國各部大臣,甚至官至外交大臣一職。

張仁樂悖民族大義得高官並不以為恥,反而嘲笑碌碌無為的哥哥們,其全無家國觀念以超越父親權勢為目標,卻與父親家訓背道而馳。

四,日本妄想利用張之洞在武漢餘威,仁樂趁機拉仁蠡投敵。

1937年,隨著偽滿洲國撤銷外交部,張仁樂只得跑到北京任日本人組建的新民維持會會長。後抗日戰爭爆發,他本夢想與吳佩孚組建維新政府,由吳佩孚任總統,其任國民總理一職,可是吳佩孚寧肯餓死亦不做漢奸,張仁樂總理夢碎。

我們只能慨嘆民族大義面前,張仁樂就連軍閥吳佩孚都遠勝其千里卻不自省。不久張仁樂又將弟弟仁蠡拖向漢奸泥潭。

昔日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在武漢興實業修盧漢鐵路,建自強學堂造福百姓在武漢威望甚高。因而日本佔領武漢後,就想借張之洞之名望統治武漢,於是他們就邀張仁樂擔任武漢偽市長一職。

可張仁樂終極目標是超越父親成為總理,當然看不上武漢市長職位,卻把弟弟仁蠡推到臺前。

日本本就只想借張之洞之名,哪個兒子任職都無所謂。張仁蠡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在私立大學任教,後又任過十餘年縣長之職,現經哥哥舉薦欣然前往武漢任偽市長。

哥哥的榜樣力量是巨大的,仁蠡內心對追求權勢瘋狂斂財的渴望,比仁樂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人故意透露其是張之洞之子身份,世人皆罵其認賊作父行徑,並殃及張之洞名聲。可一切口誅筆伐都未令仁蠡悔悟,其反而以此為榮,傾盡全力為日本人做事。

甚至在汪精衛建立偽政府後,其為保官位又趨炎附勢投向汪精衛,成了鐵桿漢奸。

張氏父子在武漢行事口碑迥異,只源於張之洞一心為國為民,張仁蠡一心只有私利權勢而無家國民族大局觀。

後仁蠡又轉回天津任特別偽市長,踏上漢奸路致死不回頭。抗戰勝利後,仁樂、仁蠡皆以漢奸罪被捕,只因仁樂人脈廣,得脫牢籠偷渡到日本度餘生,於1971年病逝,享年73歲。仁蠡就沒那麼幸運了,於1951年因漢奸罪被處決,享年51歲。

仁樂、仁蠡富有學識,本可秉家訓勿忘國恩報效祖國,可他們漢奸行跡令人唏噓。張之洞於泉下有知兩子劣性,有知自己忠心為國爭得身份地位竟成了兒子投敵謀權的跳板,一定會追悔只有空口大道理,卻未令子女領悟其人生格局精髓,致使子女高智商低人品的教育缺失。也許他會慨嘆一聲,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吧。

斯人已逝,其家庭教育對錯還是由後人各自體味評說吧。

<strong>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為何都當了漢奸?(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年輕時也是學霸一枚,16歲考中順天府解元,27歲進士及第第三名,即探花。官至兩江都督,稱“帥”,所以當時人稱之為“張香帥”,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作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重視教育,先後創辦了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院(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前身)、湖北武昌蒙養院、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學院等著名學府,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著名實業,毛主席講到民族工業時,曾說“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八國聯軍入侵時,他還與駐上海各國領事簽訂“東南互保”,確保了南方穩定。

張之洞死後,被朝廷追諡“文襄”,晚清重臣裡面,以“文襄”諡者只有左宗棠、張之洞兩個人。

張之洞是清末少有的忠臣、廉臣和開明人士,是晚清政壇中一個厲害的角色,他一生殫精竭慮支撐晚清大局,做夢也沒有想到,死後竟然被兒子打臉,家裡出了兩個賣國的漢奸。

張之洞生於1837年,逝於1909年,一生中共有三任妻子和兩個小妾,先後為張之洞生育了13個兒子,能夠查到的有長子張權、次子張仁頲、三子張仁實、九子張仁侃、十子張仁寶,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當漢奸的是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張仁樂生於1898年,曾留學日本,“九一八”事變後,他投靠日本關東軍,先後擔任滿洲國執當局外務官兼事業部總長(後任大臣)、社交大臣、新民會副會長、古學院院長。

在張仁樂的引領下,弟弟張仁蠡也成了漢奸,擔任殷汝耕的“冀東防共自治當局”民政廳長,後任武漢市偽市長,汪偽國民黨中心委員、偽天津特別市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抗戰勝利後,張仁樂、張仁蠡以漢奸罪被捕入獄,後來章士釗出面求情,張仁樂得以出獄,遠赴日本,1971年死在日本。

相比於哥哥客死他鄉,張仁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被捕後,判處無期徒刑,房產被沒收,1951年,又改判死刑,在北京被處決,死時51歲。

一生清廉,注重名聲的張之洞怎麼會養了兩個漢奸兒子呢?

張之洞一生清廉,據溥儀《我的前半生》記載,張之洞去世後,家裡沒有餘錢剩米,連喪事都辦不起,最後還是朝廷出錢幫助辦的喪事,一個如此清廉,注重教育和家風傳承的封疆大吏按理說不應該教出這樣不肖的子孫來的。

一是,張之洞老來得子,過分溺愛,疏於教育

張仁樂

張之洞1909年去世的時候已經72歲,此時張仁樂11歲,張仁蠡9歲,張之洞花甲之年生了兩個兒子,此時又恰逢清末多事之秋,張之洞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親自教導他們了,加之老來得子,自然是非常的溺愛,張之洞去世後,此時科舉廢止,西學興起,張仁樂從青島特別高等學校畢業後就鬧著去日本留學,這段時間是他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卻沒有接受張家的傳統教育,留學期間,留學報國的本事沒學會,貪權媚日的根子算是紮下了,張仁蠡跟著哥哥學的是有模有樣。

二是,子孫對權力和財富的無限渴望

張仁樂與張仁蠡少年時期,父親位極人臣,張之洞去世後,家道中落,昔日雄風不在,對往昔顯赫家族的留戀讓他們產生了追求權勢的念頭,留學歸來後,張仁樂投入奉系軍閥李景林麾下,沆瀣一氣搜刮民脂民膏,日本佔領東北後,張仁樂積極參與組建偽滿洲國,登上高位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恥笑碌碌無為的哥哥們。

1937年,偽滿洲國撤銷外交部後,張仁樂看不上日本人給他的職位,跑到北京當新民維持會會長,日本人佔領武漢後,邀請他出任偽武漢市長,希望利用張之洞在湖北的影響力,張仁樂根本就看不上眼,推薦弟弟張仁蠡就任,他在等待一個更大的職位,當時盛傳日本人邀請吳佩孚出山任總統,張仁樂當國務總理,張已經在家裡僱了十幾個秘書,聯繫各路人馬,做好了組閣的準備,結果吳佩孚不願當漢奸,張仁樂的總理迷夢也黃了。

張仁蠡

張仁蠡雖然沒能留學日本,但是憑著老爹的聲望讀了北大,剛畢業就跟著哥哥跑到偽滿古學院,當了一個常務理事兼總幹事。

後來在河北擔任南皮縣知事期間,瘋狂斂財,就連老百姓墳墓裡的棺材都被他挖出來賣了。

日本搞華北自治時,張仁蠡當上了民政廳長,張仁樂後來推薦他當偽武漢市長,既然都是張之洞的兒子,誰當都一樣,張仁蠡又順利當上了市長。

當市長期間,張仁蠡宣稱最痛恨吸鴉片的人,市政府內,誰吸鴉片,就立即撤職,並送到醫院戒毒,背地裡,張市長卻偷偷吸食鴉片,為了防止別人聞出來,天天雪茄不離口。

汪精衛上臺後,想換掉他這個武漢市長,張仁蠡趕緊花鉅款購買了文廷式遺著送給汪精衛才保住官位,後來調任偽天津市長。

擔任市長期間,聚斂了很多財產,在北平西城貴人關一帶購置了大量房產,準備卸任後住在北平,結果日本人投降了,他也進了監獄,房子被沒收了。

武漢中山公園的受降堂,是當年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簽字投降的地方,最初,這是張仁蠡擔任偽武漢市長期間為老爹張之洞修的”張公祠“,抗戰勝利後,孫蔚如將軍順應民意,鏟去”張公祠“,親自書寫”受降堂“。

張之洞一生清廉,10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畝“,沒想到去世後,後世子孫卻如此不肖,如果張之洞在天之靈,估計死也不能瞑目。

張之洞與兒子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1863年,張之洞以殿試探花(第三名)入仕,歷署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要職。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先後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等教育機構以及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著名實業。

張之洞

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抗戰爆發後,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竟然當了漢奸,充當日本人的走狗,成為“虎父犬子”的代表。

張之洞一生有三妻兩妾,先後為他生下13個兒子。其中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先後淪為漢奸,一生忠君愛國的張之洞假如地下有知的話,不知會作何感想。張仁樂

張仁樂,字燕卿,生於1898年,曾留學日本,1925年在奉系軍閥李景林手下擔任天津縣知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燕卿主動投靠日本關東軍,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

1935年,出任偽滿洲國外交大臣。

1937年,辭去外交大臣,在北京出任新民會副會長,古學院院長。

在張燕卿的帶領上,弟弟張仁蠡也走上了漢奸道路。張仁蠡

張仁蠡,字範卿,生於19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35年11月25日,漢奸殷汝耕在日本人扶持下割據冀東二十二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張仁蠡出任民政廳長。

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張仁蠡出任偽武漢市長。

1940年,汪偽政權建立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偽武漢市長。1943年10月,調任偽天津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仁樂和張仁蠡以漢奸罪被逮捕入獄。

因章士釗出面說情,張仁東被釋放出獄,隻身逃往日本,客死異鄉。

張仁蠡因罪大惡極,於1951年在北京被處決。

那麼張之洞這兩個兒子為什麼會走上漢奸道路呢?

自幼喪父 缺乏家族教育

張之洞於1909年以72歲高齡病逝,當時兩個兒子一個11歲,一個只有9歲,根本沒有接受到父親身體力行的教育。這兩個兒子出生時,張之洞已經六十多歲,時間和精力都不足以使他對子女進行言傳身教。

張之洞女張仁會(左二)與張仁樂夫人(右一)

另外,張之洞在教育子女方面確有疏忽,根本無法與同為中興四大名臣的曾國藩相比,曾國藩的家訓、家書能夠流傳至今,這足以說前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高明之處。從這一點上來說,張之洞是負有責任的。

貪圖富貴 利慾薰心

張仁樂、張仁蠡這兩兄弟,一個留學日本,一個畢業於北京大學,都曾接受過高等教育,卻將普通民眾都通曉的民族大義拋諸腦後。這充分說明他們功名心太重,以致於利慾薰心,被利益和權力矇蔽了雙眼,走上了漢奸道路,成為日本人的走狗和鎮壓抗日武裝的幫兇。

張仁蠡(前排左三)與偽武漢市政府成員

汪偽政權建立後,汪精衛曾打算換掉湖北省長何佩瑢與武漢市長張仁蠡,以便安插心腹。張仁蠡為了保住祿位,花重金從藏書家手中購得文廷式原稿遺著進呈到南京,獲得了汪精衛的賞識。

重振家族 往日榮耀

張氏兄弟二人投靠日本人還有重振家族聲威的意圖,張仁樂因投靠較早,又是張之洞的兒子,當時日本人對其頗為倚重,讓他出任偽滿洲國實業部總長,外交大臣。

張仁樂(前排右二)、張仁蠡(前排右一)與張氏後人

日軍攻陷武漢後,準備擁戴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由張仁樂出任總理,為此張仁樂還推掉了偽武漢市長的職務,並舉薦其弟張仁蠡赴任。誰知吳佩孚堅決不肯出山,後來隨著汪精衛加入漢奸行列,張仁樂從此失勢。原本打算恢復家族榮耀的意圖也瞬間化為泡影。


歷史茶坊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的最大功績就是幫清帝國挽救了他們的江山崩塌,對清朝統治者來說,是不世功臣。


左宗棠最大的歷史功績則是從阿古柏手中收復了新疆,這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李鴻章最大的功績是幫助慈禧鞏固住了清帝國的江山、使清帝國不至於在混亂之中崩塌,然後在列強們的群雄環伺中,長袖善舞地幫助慈禧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張之洞最大的功績則是在洋務運動中著力興辦教育、實業,為清末時期展開的洋務運動增添了許多助力。

而在這四大名臣中,除了張之洞之外,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都是在清剿太平天國戰爭中崛起的豪雄人物,憑藉著清剿太平天國的戰功,他們三人後來都踏入了清帝國的權力中心、攪動起了清末時期的風雲變化。

張之洞和他們不一樣,張之洞由於家中發生了一些變故,所以雖然他很年輕時就考取了舉人功名,但他是一直到了1864年、也就是太平天國剛剛平定那一年,才進京考取了進士功名、初步踏入官場中的。

正因此,鑄就了他與另外三大名臣不同的人生髮展軌跡。

而當在談到張之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竟然曾經當過漢奸。

關於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大概瞭解一下。

張之洞的漢奸五兒子

張之洞的一生總共生下了十三個兒子,他後來當漢奸的兩個兒子分別就是他的十一兒子張仁樂和十三兒子張仁蠡。

其中最早做漢奸的人是張之洞的十一兒子張仁樂,張仁樂在長大之後,他被家人送往了日本留學。

張仁樂在日本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薰陶,正是由於這段經歷的影響,為他後來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筆。


(張仁樂也名張燕卿)

張仁樂回國後曾經在北洋軍閥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只不過此前的地位不是特別高。

一直到了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日本人的招攬下,他的人生才進入了一個小巔峰。

接下來,他接受日本人的邀請前往了東北,在東北的偽滿洲國先後擔任的實業部長和外交部長等職位。

從張仁樂一生的經歷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他父親張之洞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在他的心目中,他的父親一直以來都是要超越的目標,他的大半生裡也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


只不過由於水平有限以及機遇的不足,他終生都沒能超越自己的父親。

而在抗戰結束後,張仁樂的末日來臨了,在國民黨軍隊的追捕下,張仁樂被以漢奸罪名抓到了監獄裡。

要不是後來章士釗動用人情救了他一命,可能他最後的結局就是死在監獄裡面。

從監獄裡出來後,張仁樂也不敢再繼續待在國內了,或許是為了保命,也或許是他太過於熱愛日本了,所以他就帶著家人移民到了日本,在日本一直生活當老死。

張之洞的漢奸小兒子

至於張之洞最小的兒子之所以會成為漢奸,主要跟受到他哥哥的影響有關。

張之洞最小的兒子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正是由於受到他哥哥的影響,他在1935年殷汝耕建立了漢奸政權之後,就加入了漢奸政權之中,為日本人修起了力來。

在最初的漢奸政權裡,張仁蠡長期擔任著民政廳廳長的職務。

一直到了全面抗戰爆發後,在他哥哥的運作下,他才當上了偽武漢市市長,並在後來,轉任了汪偽天津市市長的職務。



張之洞的兩個兒子之所以會成為漢奸的原因

從以上的介紹,大家想必已經知道了這兄弟二人為什麼會成為漢奸的原因。

首先,張之洞的五兒子之所以會成為漢奸,主要跟他在日本受過的教育有關,在日本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使他對日本人產生了天然的親善感,這才會導致他最終成為了一個漢奸,然後在他的影響下,他最小的弟弟在隨之成為了一名漢奸。


當然,他們之所以會成為漢奸還有另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張之洞對他們的教育不夠。

事實上,張之洞對自己孩子們的教育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只不過那兩個成為漢奸的兒子不同,這兩人都是張之洞在60多歲年齡的時候生下來的兒子,他們在被生下來後沒過多少年,張之洞就拖著一身老朽的年齡離開了人世。

就算張之洞想教育他們,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在這種教育鬆懈的情況下,兄弟二人最終成為漢奸其實並不能怪張之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張之洞是清朝的大臣,而日本在侵略東北的時候,他們是扶持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建立傀儡政權的,正是由於溥儀這個幌子,他們才會那麼心安理得、沒有絲毫心理壓力地成為了漢奸。

所以說這就是張之洞的兩個兒子之所以會當漢奸的原因,他們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實在有辱乃父的聲名。


孤客生


張之洞,晚清名臣,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作為晚清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扶大廈於將傾,但是奈何自己的兒子卻成了漢奸。同為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曾家相比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說曾家從來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而且很多人在各個領域都是有一番成就的。

張之洞一共有十三個兒子,當漢奸的是第五子張仁樂,還有第十三子張仁蠡。張之洞的這幾個兒子只能說都沒有教育好,不管是他的第五子還是他的第十三子,對於張之洞來說這幾個兒子都是老來得子非常的寵愛,張仁樂1898年出生,這個時候張之洞已經是62歲了,張仁蠡在1900年出生,張之洞在1909年就去世了,對於他的這幾個兒子可以說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教育,所以成為漢奸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仁樂去過日本留學,也為他後來當漢奸做了充足的準備吧,回國後和當時的軍閥李景林混在了一起,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後來918事變之後投降了日本人,任偽吉林省實業廳廳長、東北行政委員會吉林代表,參與拼湊偽滿洲國活動。1932年初,任偽執政就任大典籌備處督辦,偽政府成立後任實業部總長,1934年改任偽實業部大臣。1935年任偽外交部大臣,直至1937年外交部撤消。

1938年的時候日本人佔領了武漢,當時想讓張仁樂去當武漢市市長,但是張仁樂拒絕了,不過他把自己的弟弟張仁蠡推薦給了日本人,張仁蠡可以說比其他的哥哥張仁樂在這些事上有過之而無不及,1935年11月25日,漢奸殷汝耕承日本帝國主義之命,割據冀(河北)東二十二縣,在通縣成立所謂“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張仁蠡出任民政廳長,從此步乃兄後塵,開始了漢奸生涯。後來擔任武漢市市長。

後來抗戰勝利,兩個人都被抓了進去,但是張仁樂託關係被救了出來,自己的弟弟張仁蠡就沒有那麼好運了1951年被處死,出獄後的張仁樂就去了日本,後來老死在了日本。


中國歷史研究所


張之洞一共有13個兒子,只有第11子張燕卿和第13子張仁蠡做了漢奸,其他的11個兒子都沒有做漢奸。張燕卿和張仁蠡做漢奸,一方面是由於張之洞對於他們兩人的教育不足,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們抵禦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

張之洞一生愛國是晚清四大名臣中的激進派,在對外衝突中張之洞一向主張作戰到底,反對清政府割地求和。張之洞非常注重教育,在任期間鼓勵各地興修學堂,並且給子女們寫了《誡子書》要求子女們勤儉修身忠君愛國。然而在張燕卿和張仁蠡出生的時候,張之洞已經步入老年,並且長期在朝廷中做官,沒有時間管理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張燕卿出生的時候,張之洞已經61歲,在結婚較早的清代社會,張之洞做張燕卿的爺爺都不為過。而張仁蠡出生的時候。張之洞已經63歲,張仁蠡也是張之洞最後一個兒子。

在張燕卿10歲,張仁蠡8歲的時候,張之洞就撒手西去了。張之洞去世後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張家在民國時期沒有受到太多的特殊照顧,地位一落千丈。幸虧張之洞做官期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讓子女們有條件可以去出國留學。張燕卿和張仁蠡都選擇了去日本留學,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我國的留學生大部分都是去日本留學。因為日本距離我國較近,而且日語和日本文字相對於英語更好學一些。

這些出國留學的人一部分在學到日本先進的技術後,回國為祖國建設出謀劃策。還有一部分人則成為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幫兇,在抗戰時期做了漢奸。張燕卿和張仁蠡就是屬於第二種。兄弟兩人在從日本留學歸來後,都曾經在一些地方上做過一些小官,這些小官顯然不能讓兄弟兩人滿足。出身名門的張氏兄弟一直以父親張之洞為榜樣,想要成為父親那樣的朝廷重臣。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燕卿憑藉者在日本留學期間積累的人脈,以及自己一口流利的日語,傍上了日本關東軍。

在偽滿洲國成立後,張燕卿任偽滿洲國實業部總長,實業部大臣,後來又任偽滿洲國外交部大臣,是偽滿洲國官職最高的幾個人之一。南京偽國民政府成立後,也曾經邀請張燕卿去做武漢市長。當時的張燕卿在偽滿洲國混得風生水起,不願意去南京國民政府做一個小小的市長,於是張燕卿便推薦了自己的弟弟張仁蠡去做了武漢市長,把弟弟也拉下了水。

抗日戰爭結束後,張燕卿和張仁蠡都被抓到監獄裡。張燕卿依靠著自己積累的人脈,買通國民政府官吏,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後來移民到了日本。而張仁蠡則沒有這麼幸運,張仁蠡先被民國政府判處無期徒刑,後來又在1951年被新中國判處死刑,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張之洞一生為國為民,對國家忠心耿耿,假如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成為漢奸,肯定會無比的羞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