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你的舌頭——舌苔篇,白苔,黃苔,褐苔,黑苔

這是如何看你的舌頭的完結篇,我們來看下四種顏色下的舌苔的解讀。

舌苔是舌面上出現的垢膩物質,猶雨後屋瓦上所生之青苔,因以得名。實際則是舌面上之絲狀乳頭因病理所引起變異,造成增生或變形的結果。

舌是一個味覺器官,然又不單獨負責味覺,其主要功能則在牙齒咀嚼食物時也起到攪拌和幫助嚥下作用,因此它的結構就需要舌面粘膜不能光滑,而生出乳頭,這樣才能帶動食物不停地攪拌;故此類乳頭既纖小如系,且向後傾斜,以利於順利下嚥;如果乳頭過粗或過大,則食物反而被其澀住,下嚥就困難了;又由於絲狀乳頭所負的責任僅這些,不必辨別味覺,所以每個乳頭中間,也就是一般的感覺神經,正是這樣構造在絲狀乳頭上皮之不斷生長,細菌及食物碎屑殘渣就容易積留,雖經舌之自潔作用,包括咀嚼、談話、唾液分泌等動作,能使其有所脫落,但是總有一部分留存於舌面,這就是正常時之極薄白苔。

如何看你的舌頭——舌苔篇,白苔,黃苔,褐苔,黑苔

人體有時以疾病關係,對舌的粘膜以不能正常營養,造成血液的充聚或缺少,津液的充斥或枯竭等等致使乳頭堅豎或萎縮則苔的改變就立刻形成,雖說正常舌象是淡紅溼潤,罩極薄白苔,可是在細微的察視下,往往也能認識出病變的跡象,從而得出防病和認病的根據。

白苔

除薄白苔為無病常態外,其白厚者主要是絲狀乳頭的角質突起,增多緻密所致。

其乳頭間隙則積留較多之苔垢,故不能見到舌面,又以其病變不同,而分為白膩、積粉、腐渣三種:白膩苔:苔白溼有膩象,如漿糊狀,無論厚薄,被於舌面,不易見到舌質,乃積溼之象,或屬脾胃力弱,水溼不化;或為溼久成痰,蘊積不去;有時外感風寒苔亦色白,乃寒邪傷及胃陽、消化紊亂亦可見此苔。

1:積粉苔

苔亦白厚,而有水溼之間隙,乃脾胃寒溼之極,為氣不化水之象。

2:腐渣苔

苔雖白厚,浮於舌面,似積粉,如顆粒,而無水溼,屬胃中食溼積滯,為邪氣所蒸騰,拭之即去。故此種白苔,舌質多偏紅,乃邪雖盛,正氣亦強之勢。

如何看你的舌頭——舌苔篇,白苔,黃苔,褐苔,黑苔

黃苔

亦與白苔之成因有相似之處,同屬絲狀乳頭增生而緻密所致,其異點則為舌面粘膜上皮表層有瀰漫性過度角化,乳頭上角質突起增粗肥大,在上皮角化層內,可有炎性細胞之浸潤,上皮下之結締組織內有圓形細胞浸潤及血管擴張。故苔之變黃顯繫有炎性病理之蒸燻所致。況舌苔呈黃多半伴有脾胃積溼蘊熱,紊亂及消化的病理,腸胃向上燻蒸,則舌上之苔變黃亦所必見。尤以發熱病和溼溫病的熱盛,黃苔更為易成。因此苔之成黃為熱邪所蒸無疑。

由於溼熱之邪在不同疾病之中,有輕有重,則又可分為薄黃而溼,薄黃而幹,黃厚而溼,黃厚而幹,黃厚而膩五種:

1:薄黃而溼

屬胃溼蘊阻,積久化熱之象。一般舌質不變,乃邪輕,胃尚無傷,或為風邪入裡化熱,與胃溼搏結而成。

2:薄黃而幹

為熱勝於溼,漸傷胃津之象。

3:黃厚而溼

黃厚苔上罩有水漬之溼,為脾胃久蘊溼積,已形化熱。

如何看你的舌頭——舌苔篇,白苔,黃苔,褐苔,黑苔

4:黃厚而幹

熱盛津傷,必屬病久惡化,若繼續發展則乳頭之角化,必越變越硬而豎起,成為芒刺。

5:黃厚而膩

為積溼蘊熱,溼熱並盛,且久延不已之象,故厚膩埋沒舌面。乃溼痰壅阻有形,雖有化熱趨勢,終熱不敵溼,是以熱與溼同等。總屬溼熱蘊聚於脾胃之象。

褐苔

較黃苔深而帶黑,常與吸菸和食物染色相混淆,然真正褐苔多為黃苔老化而來。

黃膩厚苔繼續發展,就必漸漸變為褐膩;黃厚乾薹發展則變為幹褐;由於厚苔,舌中心尤厚,因此褐色多先見於中心部。

如何看你的舌頭——舌苔篇,白苔,黃苔,褐苔,黑苔

黑苔

苔黑為腎臟受病,若高熱蒸耗,熱發過久,津液枯涸,非惟舌苔變黑,而且口咽乾燥,神昏譫語,焦躁甚時即如芒刺,近代稱之為黑毛苔,必是久病發展,由黃變褐,變灰再變黑,其病理同屬絲狀乳頭增長所致。機體因有長期高熱,其炎性病理作用於舌者,亦必較黃苔或褐苔為甚,而乳頭之角化程度,更必突出。故幹黑苔轉成芒刺之機會多。因此這種黑苔形成,無疑是炎性病灶所引起。許氏從實踐中認識到,高熱傷津,終必涸及腎中陰津,因而有高熱灼津,腎色外現的說法,其理則仍與炎性發展津液涸竭,舌粘膜失其潤澤所致之增生角化是一致的。

至於病未發熱,舌質如常,舌苔突然黑膩如漆,治之即去,屬於寒溼困阻腎陽,與近代認為是黴菌所形成者相吻合,尚有薄黑薄灰的病理亦相同,應知灰為黑之漸,此種苔多不與重證並見,有時竟無症狀,這一點是許氏臨床經驗之談。

如何看你的舌頭——舌苔篇,白苔,黃苔,褐苔,黑苔

附:舌的分部根據以上許氏所談之舌形、舌色、舌苔各種病理變異情況,雖可說明舌診之理論,但是臨床實際應用時,不是僅此幾種單純的認識就可以起到用舌診病的作用。許氏認為,恰恰是中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舌面部分變化與內在臟腑某種特定病理有關聯,他通過長期驗證,總結出一整套規律,主要是以舌之色質和苔之有無來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