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為什麼有些職稱低的教師放棄評職稱?這主要從他們的品德和心態兩方面去考量。

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心態好的人不計較名利,對他來說,教書育人是他的天職,是本分的事,跟職稱無關。看淡名利,一心為公為民,心靈高尚。這種人令人敬佩,但很少有,不久前網傳一位大學老師三十年不評職稱,而且很敬業,就是一例。

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但是,不為名利所動的人少之甚少,人都要食人間煙火,都想生活得更好些,因此為正當的名和利而奮鬥,有所積極向上的個人追求,無可厚非。少數人一直不想評職稱,看淡名利,其實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職稱的名和利有些偏離正道了。也許這種人曾在評職稱中受傷太重或者看透了職稱評審中的醜態,或者認為職稱與工資掛鉤不符合人間正道、違背按勞分配原則,因而不願被職稱玷汙了自己的靈魂,更不願與那些爭名奪利、有失教師儒雅的人為伍。潔身自好,置身於職稱之外,他們覺得心安理得、不辱名節。不過這些人並不心甘,他們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表達對職稱存在的懷疑和對職稱工資制度的批判。今日頭條裡就有很多有關反對職稱的呼聲。在他們看來,職評不是他們要做的事,伸張公平正義,憂國憂教(指教育),實現職稱與工資脫鉤,才是更重要更崇高的使命。

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職稱低的人,名沒有,工資又遜於他人,沒面子又沒裡子,自然工作熱情不高(個別人除外),這樣的教師越來越多,為了解決職稱對教育產生的不穩定問題,主管部門幾乎年年改革職稱評審,但各種矛盾依然存在。職稱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問題,不將職稱與工資脫鉤,職稱的問題就無法解決,因為教師職稱與生產性的技術職稱有著本質的區別,它的技術性不是教師工作過程中時時呈現的,沒有必然的緊密聯繫,高級職稱的教師在工作中不用高級技術工作,誰也管不了。有些人有了高級職稱後遠離教學、遠離學生,更是徒有虛名,在工作上是個擺設,只有發薪時才起作用,職稱只是獲得工資的純工具。職稱只是一個稱號、概念而已。也就是說,教師職稱按其特性本就不該與工資掛鉤。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正是為了體現自己為教育大局著想,不追求個人私利,不願成為不合理的職稱獲利者,其高風亮節令人敬佩。

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為了教育的更加興盛,請把所有教師的心從追求職稱的功利主義中拉出來,讓教師迴歸教書育人的重心,不再心有旁騖、心不在焉;讓教育迴歸寧靜,不再有那麼多有關職稱的矛盾、糾結和紛擾;讓那些受職稱所累所傷而缺乏工作熱情的教師重新燃起激情,而不能僅僅止步於對少數高風亮節、繼續熱衷於工作的放棄職評者的感動。

教育其實簡單點好、單純點好,教育就只有教育,不要摻雜其它的雜質,不要被別的東西攪和。如果教育是“畫蛇“,那麼職稱的加入就近似於”畫蛇添足”。日本和芬蘭的中小學是沒有職稱的,也許這正是他們的教育處於世界一流的原因吧!

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為什麼有些教師放棄評職稱?不是因為他們不積極向上,而是淡泊名利,專心於教育,或者看透了職稱對教育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潔身自好,遠離職稱,或者為職稱曾身心疲憊,只好選擇”珍惜生命“”不再分心“,集中精力地好好工作。他們有自主選擇”珍愛生命,遠離職稱”的權利,也許有人認為他們傻或者不求上進,但

筆者認為,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的“放棄”裡面有很多的正能量。

為什麼有少數教師放棄評職稱?

我是百姓茶館,您的閱讀就是對我的支持,您的點贊和轉發就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我會在您的支持和鼓勵下,繼續努力和向您學習!歡迎走進茶館,我們一起飲茶,一起關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