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今年確實不參展了,很多都已經倒閉,大家都很慌……”某新能源車企內部人士直言,最近的日子很難過,一個顯而易見的影響便是:原定於2019年10月底舉辦的上海新能源汽車自動化技術展,現已經延期到了2020年8月。而將該消息首先轉發的人士解釋稱,“原預計60多家參展企業,後來發現30多家已經倒閉了……還有十多家因為參展費用有點貴不打算來了。”

2019年10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雖然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8.8萬臺和87.2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9%和20.8%,但在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只有8.9萬臺和8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9.9%和34.2%。據悉,這也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首次連續三個月出現產銷同比下滑。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可以說,目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至暗時刻,在煎熬中度過一年的整個乘用車市場有復甦跡象時,一度成為蕭索車市亮點的新能源車反而成了拖後腿的“主兒”。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市場會有怎樣的洗牌?遇冷的當下,新能源車還值得投資嗎?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作死”的新能源車企

10月8日網曝一份某股份銀行內部郵件,郵件稱:"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預計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故請各分行於今日將四家車企風險排查情況進行反饋。"雖然四家車企都紛紛闢謠, "破產"事項是否屬實未確認,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四家車企面臨了嚴重的危機。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受整體市場下行波及,新能源車企毫不例外危機重重。比亞迪日前發佈的2019年9月銷量快報顯示,9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萬輛,同比大降51%,環比下滑18.2%,1-9月累計銷量19.3萬輛,僅完成全年目標42萬輛的45.9%。北汽新能源9月銷量1萬輛,同比下滑13%。1-9月累計銷量9.8萬輛,僅完成22萬輛年銷售目標的44.7%。造車新勢力也同樣如履薄冰。頭部造車新勢力蔚來1-9月累計銷量1.38萬輛,僅完成年度最低銷量目標4萬輛的34.5%,此外,還面臨著鉅額虧損、股價大跌、質量投訴等一系列問題。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加劇,而對這場“寒流”最主流的解釋便是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由於6月底補貼退坡帶來的銷售成本大幅上漲,疊加二手新能源車的擾動,產銷各環節很難快速應對這樣的成本變化。”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補貼退坡影響仍在持續。此外,限購城市新能源需求放緩,低線級市場新車需求相對低迷,導致新能源車銷量加速滑坡。

根據2019年3月公佈的最新新能源補貼政策,為期三個月的新能源補貼過渡期已於6月結束。今年的補貼退坡幅度可謂近年之最。首先,從6月26日國補標準下降近50%,地方補貼更是直接取消。此外,續航里程小於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直接“斷奶”。需要指出的是,在京滬等新能源汽車的主力市場,地方補貼的標準一般可以達到國補的50%。這就意味著,在退坡完成後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所能拿到的補貼最多下降近70%。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變化

(來源:工信部、發改委、川財證券研究所)

在這個過程中,洗牌已經在所難免。汽車分析師周道則告訴AI報道,“電池技術何時突破,成本能降低到什麼程度,充電等配套設施是否完善等,都決定著電動車能否更快地被消費者所接受。然而,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原材料非理性漲價等因素限制了很多新能源車企的發展。”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銷量短期承壓,正是投資最佳之時

在這場由補貼退坡引發的淘汰賽中,現金流成為整個產業鏈重中之重。根據川財證券分析師黃博分析,“補貼強度與盈利能力,補貼發放節奏與營運效率有非常大的相關性。隨著補貼退坡速度快於電池價格下降速度,產業鏈毛利率呈現下滑態勢,整車端承擔相對更多的利潤損失,而補貼至今發放較慢,近期開始對2017年展開清算,產業鏈現金流趨於緊繃。”

新能源汽車依賴補貼、銷量增長後勁不足等問題逐漸凸顯,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下行的當下,還值得投資嗎?在一場新能源資本論壇上,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認為,從產業角度來說,投資人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是電動汽車的拐點發生,首先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他需要看到周邊有足夠的人在使用這個新的產品,有足夠的關聯性;第二,基礎建設是另外一個使得新產品能夠普及的重要原因,其認為基本建設的普及可能是充電網絡、政府對牌照規則的進一步制定;第三是成本,電池、重要零部件的規模化效應,成本方面會跟燃油車比更加有競爭力、更加有吸引力。這三方面能發生的話,電動汽車和智能電動汽車的拐點就會到來。

新能源車遭遇至暗時刻,投資人卻說“最佳投資點到了”

業內普遍認為,2021年或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進入拐點的時間節點,那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基本消失,有部分產業界及投資界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可以將成本降低到與燃油車持平。在這場論壇上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報告》則顯示,從產業趨勢上來看,新能源汽車中長期的發展趨勢已經確立,行業正處於2.0時代快速邁入3.0時代的拐點時刻。並認為,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受補貼加速退坡影響短期承壓,市場預期處於底部區間,正是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最佳時點。

具體來看,在新能源汽車1.0時代,自主品牌擁抱新能源汽車態度積極、佔得先機;2.0時代,海外巨頭態度轉變,加速轉型新能源汽車;到了3.0時代,專用平臺進入落地階段,新能源汽車將開啟黃金十年。

在供給端,隨著新能源專用平臺的普及,質變將撬動需求。

在需求端,新能源汽車優勢也會逐漸顯現,消費者主動購買的意願增強。現階段,續航里程短、售價偏高和充電困難是困擾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主要問題,而以上問題逐步解決。

新能源汽車成本方面,動力電池在純電動汽車的物料成本佔比中超過50%,多個國家在政策中制定了動力電池中長期降本目標,基於市場因素判斷實際降本速度有望超政策規劃。

純電動汽車的全生命週期總持有成本平價在B端已經實現,在C端有望在3年內實現,性價比提升對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意義重大。

充電設施普及讓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便利度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賦予新能源汽車更多閃光點。


復星國際全球合夥人、復星創富聯席董事長張良森認為,中國擁有4000萬工程師,現在是全球工程師紅利最大的國家。兩年以前的顧慮現在都解決掉了,現在顧慮的很可能未來兩年也會解決,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現在是最佳的投資機會。“如果現在不投,兩年以後很完美的行業出現的時候,你想投就沒有機會了。”

此前也有投資人告訴AI報道稱,“隨著明年補貼的影響邊際減弱,車型吸引力持續提升,目前新能源產業鏈是長線佈局的機會。“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的融資處境正在發生著變化。曾頗受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資本、聯想集團等著名資本青睞的蔚來,眼下卻面臨著“1美元退市”危機,急需新的資本湧入以維持運轉。藍蓮花研究機構執行董事楊子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蔚來現在賬上的現金可能最多最樂觀的情況下,只能夠它撐到明年上半年,也就說它要持續去融資才能突出它的股價。”

業內一致認為,蔚來汽車獲得新融資的更大可能性或許來自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蔚來汽車正與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洽談超50億元的融資意向,並將落戶一個年產能20萬輛的工廠。然而在10月16日,針對該消息浙江吳興區委宣傳部作出回應,“洽談過,但無意向性協議。鑑於評估風險過大,已停止進一步洽談。”

“一年多前資本非常充裕,估值和資本的量都追逐著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年半之後變化是巨大的,變化的來源是經濟、中美貿易、市場、車市、未來股價等等,這些都是對投資和融資有巨大影響的因素。”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表示。他認為,現在的機構資本對於追逐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會變得更加謹慎。同時,融資的企業頭部效應越來越強,長尾逐漸消失,融資的聚焦度非常高,最後要成為幾個頭部企業才能吸引融資。此外,現階段融資的估值和以前相比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調整,對估值的期望變得更加合理。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但“能夠堅持下來的,就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