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溥《遊藝黑白》新書分享會

焦元溥《遊藝黑白》新書分享會 | 杭州·上海

焦元溥《遊藝黑白》

杭州·上海新書分享會

1. @杭州

主題:琴鍵上的時光:一堂不同尋常的鋼琴大師課

嘉賓:焦元溥

主持:雷淑容

時間:2019年10月25日(週五)下午19:30

地點: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 3F文藝現場

主辦:理想國 單向空間 錢江晚報讀書會

*活動結束後安排有作者現場籤書環節

需憑單向空間購書小票籤書,請讀者朋友知悉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2. @上海

主題:當我們談論古典音樂時,我們談些什麼?

嘉賓:焦元溥 金承志

時間:2019年10月27日(週日)19:00

地點:光的空間(吳中路店)

(上海·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5號樓7層)

主辦方:理想國 光的空間 鳳凰網文化

(本次活動參與人數有限,先到先得)

*本次活動設置籤售早鳥票和觀摩票,籤售早鳥票包含《遊藝黑白》一套,並可參加作者的現場簽名活動。觀摩票數量有限,成功報名觀摩票的讀者,如因故無法到場,煩請在報名頁面取消報名或提前聯繫工作人員;若2次無故缺席,將無法參加書店的其他活動報名,望知悉。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嘉賓介紹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焦元溥,1978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美國弗萊徹學院(Fletcher School)法律與外交碩士、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十五歲起於雜誌報章發表文字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道、文學創作、翻譯與劇本改編。

著有《聽見肖邦》《樂之本事》與《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中、日文版)等專著十餘種。也擔任肖邦(2010)、德彪西(2012)鋼琴音樂節藝術總監與臺灣愛樂“焦點講座”策劃。同時也是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製作並主講有“看理想”音頻節目:“焦享樂:古典音樂入門指南”與“焦享樂: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雷淑容,譯者、自由撰稿人,《遊藝黑白》策劃、編輯。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金承志,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內地指揮家、作曲家,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指揮。2010年,金承志與幾個指揮系的同學一起組建了彩虹合唱團,其創作和演奏的歌曲《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成為2016年神曲之一。

活動介紹

“何其幸運,有這套書為我們開啟一扇神奇的音樂之窗。看見當代的傳奇鋼琴家,如何奏出最動人的音樂⋯⋯”

這是繪本畫家幾米眼中的《遊藝黑白》,和他有同感的還有林懷民、呂紹嘉、楊照、張艾嘉、詹宏志等等。他們所喜愛的這本書,是臺灣年輕的樂評家焦元溥,他用20年的時間寫就的一本“正在發生的古典音樂史”。

這本書07年初次出版,此後十幾年,焦元溥繼續著他的採訪跟寫作之旅,彷彿這本《遊藝黑白》是他要用一生完成的志業,他不斷採訪新的鋼琴家,重訪音樂家舊友,再根據自己的聆聽經驗不斷豐富“遊藝於黑白”的故事。

199

9到2019,106篇訪問、107萬字、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

焦元溥以驚人的勤奮和對古典音樂的熱愛,遍訪了世界各大鋼琴名家,將這些採訪轉化為文字,讓無論是音樂人還是普通讀者,都可以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

用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的話來說:我沒學過音樂,但讀元溥的書,去聽他提到的音樂,久而久之,竟然“不會作詩也會吟”。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

10月25日,我們邀請焦元溥老師從臺灣來到杭州分享他的新作,週五晚,歡迎來單向空間聽他分享,那些他所瞭解跟經歷的琴鍵上的時光,也與他一同共赴這堂不同尋常的鋼琴大師課。

10月27日,焦元溥老師會去到上海,同時邀請到彩虹合唱團的金承志老師一起對談,遊藝黑白,聽聽他們來分享各自在音樂中所感受到的“體溫”。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新書介紹

遊藝黑白

焦元溥 著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焦元溥《游艺黑白》新书分享会 | 杭州·上海

本書以訪談的形式書寫音樂史,梳理二十世紀至今的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兼及重要作曲家與樂曲,形成透古通今、縱橫交錯、迭代更新、交融雜陳的迷人景觀。作者對許多鋼琴家的追蹤和訪談長達三五年到十年不等,碰撞交流過程中呈現出罕見的深度、廣度、密度、高度,鋼琴家們敞開心扉、鉅細靡遺、暢所欲言,甚至主動參與問題設計與內容討論,多次來回修訂,每一篇均可視為鋼琴家的口述自傳。

全書共四冊,計107萬字,收錄106篇訪問,是焦元溥耗時20年,追蹤世界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的訪問實錄,聚焦的鋼琴家來自各學派、文化、地域、種族、年代,代表了當今鋼琴演奏領域的最高水準,為了儘可能呈現多元面貌,作者還訪問了數位古鋼琴名家。在編排上,一至四冊整體而言以鋼琴家出生年排序,第一、二冊大致以學派或地域劃分章節,第三、四冊則漸漸走向個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