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改革先鋒”謝高華留下的最大精神遺產?

什麼是“改革先鋒”謝高華留下的最大精神遺產?

據浙江新聞客戶端消息,10月23日下午,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改革先鋒”、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去世。隨後,記者從謝高華的家人處也證實了這一消息。

生於1931年11月的謝高華,堪稱浙江改革史上的傳奇人物。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擔任義烏縣委書記時,以敢於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擔當,在全國率先開放小商品市場,並作出“興商建縣”的戰略決策,從而使義烏一步步成長壯大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今年9月底,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謝高華被評為全國300名“最美奮鬥者”之一。2018年12月,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他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作為“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謝高華的介紹中這樣寫道:“他的先進事蹟體現了共產黨人一心為民、敢於擔當的改革精神,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讚譽”。

改革者已逝,但改革精神永存。最浙商(ID:topzheshang)今日刊發著名財經作家、浙商總會新媒體委員會執行主席胡宏偉去年12月撰寫的《一位“銅像級”縣委書記的5個改革史時刻》,以此悼念這位“改革先鋒”。q2324325

一位“銅像級”縣委書記的5個改革史時刻

文 | 胡宏偉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記憶中,我在32年媒體生涯裡去義烏採訪過10多次。1996年再下義烏時,第一次聽說了“銅像級”縣委書記謝高華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版本頗為傳奇:

199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管理處湧進了一群在市場擺攤的經營戶。他們背進來一隻沉甸甸的編織袋,打開一看,居然是小半口袋的現金。管理處的工商幹部很緊張,不知出了什麼大事。

“小商品市場馬上要到開市10週年了,我們想表點心意。”

“那你們扛來這麼多錢準備做什麼?”

經營戶們只是嘿嘿地笑。最後還是一位看上去頭領模樣的年輕人開了口:“我們想塑一尊像。我們幾個是代表大家來的。”

工商幹部更緊張了:什麼像啊?別是財神菩薩之類的東西吧?這夥人看上去挺認真的,勸阻起來恐怕還得費一番口舌吶。

“我們想為謝書記塑一尊銅像。”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謝高華(右二)任義烏縣委書記時的照片

他們所說的謝書記,就是1982年出任義烏縣委書記、被公認為義烏小商品市場催生者的謝高華。當時謝高華調離義烏已經8年了。

曾有評點說,全中國最摳門的商人肯定是義烏攤販,賣一根牙籤也要扒出些利潤。這群經營戶竟然心甘情願地自掏腰包,要替一位政府官員“樹碑立傳”,原因只能是一條:這是一位為義烏市場發展有“大貢獻”的人。

這個傳奇故事我一直無法得到確切求證,事實上,義烏也最終沒有落成謝高華的銅像。但在一次次的採訪中,許多義烏人告訴我,他們寧願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於是我知道,這是一尊矗立在義烏老百姓“心中的銅像”。

我曾經3次約訪謝高華:一次是2008年3月改革開放30週年時;一次是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學習義烏髮展經驗10週年時;第三次是今年(最浙商注:2018年)12月初,謝高華作為中央表彰的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準備動身進京前夕。不料,意外的跌倒讓謝高華不得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因為不忍心再打攪這位88歲的老人,我請他的一位多年好友、義烏市市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農在前往醫院探望時代做問答。

穿越漸行漸遠的時空,記錄謝高華的一個個起落激盪的改革史時刻,我力圖還原和釐清的兩個核心疑問是:富有責任感、使命感的政府行為與充滿不確定的市場成長之間究竟是怎樣的辯證關係?在這場偉大改革的歷程中,執政者與民眾最大的交集點和公約數又是什麼?

改革史時刻一:

與小商販的一場意外“爭吵”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改革史時刻二:

決定生死的“四個允許”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改革史時刻三:

闖了“大禍”的稅改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改革史時刻四:

107輛奔馳車背後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改革史時刻五:

人民大會堂榮光

什么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新浪微博:江乾區工商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