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翠芝才是世鈞最好的選擇

在林心如版的半生緣中,林心如飾演的曼楨和對著沈世鈞哭訴:“世鈞,回不去了,我們再也回不去”。讓當時許多80後的我們熱淚盈眶的同時,也覺得很是疑惑怎麼就回不去了呢。

也許,翠芝才是世鈞最好的選擇

人到中年,終於讀懂了曼楨和世鈞的無奈。曼楨是理解世鈞的,所以她知道世鈞只要出了飯店,兩個人就再也沒有今天這樣的會面。世鈞是不可能為了她,拋妻棄子。雖然在妻子翠芝的眼中,世鈞不會說話不夠圓滑且不浪漫,但她同樣知道世鈞是個好父親。

在青年翠芝的眼裡,世鈞絕對不是一個可愛的人。既不漂亮幽默。更重要的是,他也沒有因為她的漂亮而對她殷勤討好。他所有的一切,都展示在她母親嫌棄的嘴裡。這樣的世鈞,和漂亮幽默殷勤的叔惠相比,是遜色且單調的。世鈞和翠芝的態度是差不多的,因為太熟悉她的家庭和她的脾性,世鈞對翠芝也是敬而遠之的。對於家人的撮合雙方都是排斥的。

兩個人的結合更像是一場失戀後的無措和無奈催生的產物。甚至在大婚之夜。翠芝哭著說退婚也來不及了。懷著同樣的心情,世鈞也只能佩服翠芝有說出來的勇氣。兩個人的結合,在兩人當時看來更像是無法修補的錯誤。

1

太熟悉的人,真的是很難產生愛情的感覺。因為熟悉,沒有一點想象的空間,又因為年輕時大家都有點自以為是,太熟悉的人,我們往往看到的是缺點。

也許,翠芝才是世鈞最好的選擇

即使有一點閃光點,也淹沒在七大姑八大姨鄙夷的閒談中。尤其是那樣的封建大家庭。所以許多偉大的愛情往往都是開始於一見鍾情。比如廊橋遺夢,羅馬假日。因為外表的美,因為神秘,而產生了巨大的想象。也因為了解,接觸到赤裸裸的現實,矛盾四起。亦舒說,我們總是愛著一些人,而與之結婚的又是另外一個人。我們很多時候將這句話總結於是因為人生無常。可是排除這些原因,其實也說明了愛情的盲目。

年輕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總是很輕易的。可能是因為一句話,一件白T,對方的容貌氣質。在一起之後,慢慢了解,才發現,喜歡他是自己帶著多少美好想象,加上年少的懵懂無知,熟悉後的失望,我們就會輕意錯過那個我們曾經以為的愛著的人。

而日久生情是需要我們經歷很多事情之後,捨棄掉自己的幼稚,認識到自己的平凡之後,也從自我的狀態走出來之後,重新審視自己和他人。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優點和缺點。才會思考合不合適。雖然這種認識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但是也因為少了浪漫,多少有些遺憾

2

但是婚姻,卻又那麼不同。婚姻也許越瞭解一個人,沒有那麼多的期待和想象,反而越安穩舒適。

在書中描寫了一個細節,翠芝出去應酬,世鈞等她化完妝匆忙到車上時發現耳環忘記帶了,於是世鈞在翠芝的催促下跑下去給她找回來。

讀到這一段時,我是挺感慨的。好多女性其實都有這樣的感觸,出去畫個妝會被催,逛個街會被催。我先生在談戀愛時就跟我說,你想買什麼東西,自己看好,然後告訴我來付錢就好。當然很多人也勸我知足。畢竟錢還是願意給你花的。在世人的眼中,我的先生已經算是好男人

我想世鈞的好脾氣一半是因為他天生是這樣的人,一半是因為她一直知道翠芝是這樣的人,就連拌嘴吵架,也是翠芝在說,他選擇默默的聽著,不與她發生爭執。因為他知道“從他認識翠芝時,翠芝就是這樣的脾氣”。所以連張愛玲也說,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其實選擇讓一個人過的舒心,何嘗不是一種愛。只是這種愛我們自己往往都會忽略。也因為總覺得一切從開始就是這樣,所以覺得稀鬆平常,理所當然。

年少時我們同情曼楨,覺得世鈞是懦夫。可是人到中年,看看自己,同樣是劇中人,孩子的屎尿奶粉,單位的人事升遷。沒有一樣是省心的。即使平淡,很多人也是苦苦掙扎。張愛玲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是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無論是當時的世鈞,還是今天的職業男女,都是面臨著同樣的境況,對於中年人來說,生活是由不得自己的。中年人的心實際上是四分五裂的。愛情對中年人來說,愛情是最沒用的。就連曖昧也如口中的嚼盡的口香糖,香味只能在無聊的一瞬間回味,無論它曾經多黏膩,還是要吐出來的。

3

曼楨和翠芝的不同是,曼楨理解世鈞,也認同世鈞,也重視他的事業。在認同你的人眼裡,一切都是合理的。也許曼楨是理想的結婚對象。可是翠芝給予了世鈞踏實感。連世鈞也覺得:“和翠芝談結婚後的事情,一切都是具體的,不像從前和曼楨在一起,想到將來的共同生活,只覺得飄飄然,卻不大能夠想象是怎樣一個情形”。

也許,翠芝才是世鈞最好的選擇

熟悉的生活和熟悉的人,順其自然的推動,沒有未知的跌跌撞撞。命運開了一個玩笑。可這玩笑也未必不是浪漫。最後的最後,翠芝不是也打趣說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是羅曼蒂克的嗎。反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在對孩子的交代中美化了初次的相遇。

當然你也許會說,世鈞和曼楨也許會更幸福,毋庸置疑,世鈞和曼楨的錯過是一個遺憾。可是婚姻就是這樣,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好像是指顧間的事,但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可是,如果考慮到婚姻中的其他因素,因為曼璐的緣故,世鈞的父母是強烈反對兩人的結合。如果世鈞和家人決裂和曼楨在一起,曼楨應該也融入不到世鈞的家庭中。婆媳關係並不會融洽。

其次是婚姻中最重要的經濟基礎。曼楨之所以推遲結婚,曼璐之所以墮入風塵,皆因為家庭負擔太重,因為愛,世鈞是願意承擔的,但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些事情難道不會讓他們在以後的婚姻中心聲嫌隙嗎。和況和家人決裂的世鈞,難道在心理上就沒有愧疚嗎?

所以世鈞和翠芝未必不是最合適的。我們終會在時光的流逝中意識到另外一個人的珍貴。沒有誰會惦記誰一輩子。也沒有誰會愛誰一輩子。和一個人結婚,過的省心舒服已經是幸運。

世鈞的性格,無論是翠芝也好,還是曼楨也好,在婚姻中,世鈞都在用一個男人的寬厚和責任為這個家庭規劃著,用自己的肩膀護佑著自己的家庭。愛護著自己的孩子。選擇了就是一輩子,也許不是出於什麼高尚的情感,只是因為他自己的責任感。

而責任感是一個男人對待家庭的最貴重的品質。

對世鈞這樣的男人來說,和誰結婚就是一輩子的。他像一個容器一樣,無聲無息的容納了很多。他也許在交際中不圓滑,不會阿諛逢迎,也許在升職中落敗,但是無論對曼楨還是對翠芝,他都給予了最大的包容且會為了生活做最周全的規劃。

他不隨便猜忌,踏實對待自己的工作,專注於自己能力上的進步。他耐心溫和的對待孩子。注重孩子的培養。為了家庭的和諧美滿而努力的付出。他選擇一個人,便是餘生。然後竭盡全力,做她們的依靠。世鈞這樣的男人既是平凡的,但也是不可多得的。

也許,翠芝才是世鈞最好的選擇

在劇版半生緣中,曼楨和世鈞一家相逢在街頭,世鈞攜妻帶子和曼楨插肩而過。這也是紅塵中大部分人對待逝去愛情的方式。也許站在街頭的曼楨也會思考,她愛的真的是眼前這個男人嗎?那些愛到底是怎麼來的?或許她也不過,回眸,然後淡忘。無論當初怎樣刻骨銘心的愛情,終究是抵擋不了似水流年和柴米油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