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筆下的秋天,美到極致

在靜謐秋日,端一杯菊花酒,題一首楓葉愁,飲一盞寂寞的殘紅秋。獨坐,在這天涼的秋!

李清照就曾獨對寒秋,寫下許多絕妙的詞作。一如那秋天的楓葉,紅得如血,美到極致,可片片飄落時,更顯愁苦。

李清照的詞,內容精巧,語言雅緻,可謂美到極致。在美的背後,卻是李清照的愁思,寂寞空閨,無人傾訴,愁到極致。

美到極致,也愁到極致,就是李清照的秋詞。

李清照筆下的秋天,美到極致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成婚後,有一段時間兩人分離不在一處,獨居的李清照格外思念丈夫。

這一年秋天,荷花已經凋謝,餘有殘香。李清照提著裙子,獨獨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著散散心,暫時忘記相思。

可抬起頭來,看著天空中的大雁,想道:誰會寄信回來呢?

落花飄零,一種相思,兩處思量。才剛離開了眉梢,又到了心頭。

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

李清照筆下的秋天,美到極致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秋天,李清照看到梧桐葉落,是那麼蕭條,寂寞,愁苦爬上心來。

登上高高的樓閣,山巒、原野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烏鴉歸巢,軍中角聲傳來。

薰香燒完了,酒也喝完了,那西風吹著梧桐葉飄落下來,那是衰敗的景色,寂寞一下子圍住了我。

李清照筆下的秋天,美到極致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婚後,丈夫“負笈遠遊”,這一年的重陽節,李清照獨對西風瘦菊,寫下此作。

薄霧瀰漫,龍腦香燒。重陽佳節,李清照孤枕而眠,那玉枕紗帳中,涼氣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淡淡的黃菊,香氣溢滿雙袖。莫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黃花還消瘦。

李清照筆下的秋天,美到極致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流落江南。此時,國破家亡,丈夫病逝,她常常憶起南渡之前的往事,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天上星河轉,夜已深了。秋涼從枕間傳來,眼淚浸溼了席子。起身解衣,問現在已是幾更天了。

羅衣上的翠線蓮蓬小了,金錢藕葉稀疏了。這是舊時的天氣,舊時的衣裳,只有這心情不是舊時心情了。

李清照筆下的秋天,美到極致

《雙調憶王孫·賞荷》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秋天,李清照去郊遊,有感於秋日絢麗的景色,她用詞記錄下了一幅清新廣闊的秋日湖上風景圖。

微風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蓮子已經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面對秋日景色,李清照油然生出一片鄉愁,可她也會自己安慰自己,不如多看看這菊花,少想那愁思吧!

深秋慘淡的陽光照在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也怨恨夜晚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喝苦茶,夢醒後愛聞那瑞腦香味。

秋天要過去了,卻依然覺得白晝漫長。想起王粲的思鄉之情,我覺得更加淒涼。不如學學陶淵明,不要辜負那東籬盛開的菊花吧。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南渡後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自己淪落南方。當她看到殘秋的景物時,更加重了她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這首詞,一字一淚,哀婉悽苦,令人動容。

苦苦的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能不叫人悲慼。秋日乍暖還寒的時候,最難保養休息了。喝三兩杯淡酒,怎能敵得過這寒風。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的是,卻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的菊花堆積,都已憔悴不堪,還有誰去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是一首不捨離別的詩,是趙明誠要遠遊,詞人不捨,還是其他,如今,已不得而知,留下的,只有這一首絕妙的詞作。

獅子造型的銅爐裡薰香冷透,床上棉被翻卷起江色的波浪,清晨勉強起來還是倦怠梳頭。妝鏡臺隨它鋪滿了厚厚塵垢,太陽光儘管能夠照到那簾鉤。就怕分別時刻心裡十分難受,很多心事說不清難以張口。最近一段時日身體日漸消瘦,完全不是因為喝酒過量傷身,也不是因為看到景物而悲秋。

這回離別一走就這樣算了吧,千萬遍地唱起那首陽關三疊,也終究還是難以再次挽留。你離開桃源仙境一去難回頭,我這裡鳳去樓空煙霧鎖空樓。我整日對著樓前流水望不休,應該看我鍾情的眸子淚雙流。今後我只能呆望流水淚不休,寄託著我不斷的相思與悲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