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納蘭性德《眼兒媚·詠紅姑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清代納蘭性德《眼兒媚·詠紅姑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紅姑娘,學名酸漿草,又有稱洛神珠、燈籠草者,野草而已。果雖曰可食,其實苦澀不適於口,兒童偶或吮吸,更多作玩物視之,以晶圓紅潤,又有薄觳為可愛也。詞雲‘爭採’、‘爭插’,皆為詞人想象過甚之辭。納蘭性德與嚴繩孫相識於康熙十二年(1673),詞或作於相交未久,可能為納蘭性德早期的作品約為康熙十四年(1675)。

納蘭性德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眼兒媚·詠紅姑娘註釋:

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xiāo)裹處,櫻唇微綻,靺(mò)鞨( lè)紅殷。

秋風瑟瑟,給夜晚帶來些微寒意,紅始娘花的綠葉被風吹得斜倚著欄杆,好似少女般溫婉可愛紅姑娘的花冠好像絲織品一樣,花朵微微綻放了些,殷紅的顏色好像瑪瑙一樣好看。

騷屑:風聲。霞綃:謂美豔輕柔的絲織物,此處形容紅姑娘的花冠。靺鞨:形容紅姑娘殷紅的顏色,好像是紅色的寶石(紅瑪瑙)一樣。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chí)爭採,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當年宮殿裡的往事還能向誰詢問呢,只有這紅姑娘花還依稀尚存。記得當年元代至正年間,宮殿前的紅姑娘花爭相鬥豔,宮女們爭相採摘插戴,而如今,花還在,採花人已經不在了。

玉墀:女子的頭飾,玉製之釵,由三股合成,燕形。至正:元順帝年號(1341—1370)。

納蘭性德的主要作品有:

虞美人·彩雲易向秋空散、琵琶仙·中秋、於中好·握手西風淚不幹、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金縷曲·贈梁汾、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眼兒媚·詠梅、臨江仙·寒柳、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滿庭芳·堠雪翻鴉、摸魚兒·午日雨眺、鬢雲松令·枕函香、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蝶戀花·出塞、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南鄉子·為亡婦題照、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長相思·山一程、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邊、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採桑子·九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