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后拐里的务本爷

●李正品

老家仓西村口有个大券门,券门里向西有个巷子,村里人叫后拐。我家的老宅在后拐。

后拐很深,两边都住着人,一直顶着大山。山下窑洞房屋错落有致,院落一处挨着一处。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路汇在一起走过长长的巷子,后拐就分出了前院后院。

李务本家住后院。我家老宅在小路的结合处。按老李家的规矩,父母亲称务本为叔,我这一辈叫务本爷,务本爷的爱人姓刘,生于1918年的正月,我叫她刘奶奶。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文革时期,红卫兵押解着伯父和父亲在仓西村游街。那天,在券门里我正好撞上。人很多,有的呼口号,有的举着旗子。人是过不去了,我只好缩着头,躲在东边的墙旮旯偷看。西边正是后拐的进口,印象中右边还有个理发的小门面,左边是12队牲口院。不知务本爷从哪里搬出一条长凳子,把伯父他们摁在上边歇息。伯父他们战战兢兢的,押解的红卫兵趁务本爷离开,推开伯父自己坐在了上边。被刚端一瓢水回来的务本爷逮个正着。务本爷先是弯下腰,侧着头,瞅了瞅那几个红卫兵的模样,然后揪着他们的耳朵拉到了一边。还有个想横着脸和务本爷顶头,端着红缨枪上前比划,让务本爷上去推了个仰八叉。说,告诉你爹你妈,就说我李务本打你了。现在就去,我等着。远远望着,我眼眶里的泪水直打转,人在难处还有人出头帮上一把,感激之情化作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爬起身的红卫兵还是本家的远房堂哥,参军三年刚从部队回来,至今还能清楚记得他灰头土脸的狼狈相。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其实,小时候的务本爷很让人胆怯。个子不高却很敦实,走路风风火火,透着干练的傲骨。话不多,掷地有声落在地上能砸个坑,说啥是啥,必须按我的来。板着脸,很少见他笑过,我们大老远都躲着走,比他爱人刘奶奶差远了。小时候老宅的房房已经坍塌,一地破砖碎瓦十分荒凉。遇到阴雨天或雨后无法下地,生产队不出工,母亲时常去那里砍去旧砖上的白石灰,把清理出来的砖堆放整齐,说将来盖新房再用。母亲还在腾出的空地上栽椿树,说,等我长大了,树就成材了,就可以给我娶媳妇做家具。我老是围着母亲捣乱,有时哭闹,有时摔倒,时不时把自己的手指砸的流血,在那里哇哇直叫。被惊动的刘奶奶常常领着我上他们家玩。刘奶奶的小儿子小我两岁,我正好陪着他玩,更多的时候去听刘奶奶讲故事,还跟着奶奶学儿歌。刘奶奶忙了顾不上我们时,附近几个捣蛋鬼就从他们家旁边的山坡上往岭上爬。那上边可好玩了。刘奶奶教的儿歌很多,至今印象很深:咪咪猫,上高桥,担担水,凹凹腰,石榴骨朵接樱桃,接的樱桃会扫地,一扫扫到场院里,碰到一个卖糖哩,卖啥糖轱辘糖,掰点让我来尝尝,粘住嘴,喝口水;粘住牙,喝口茶;卖糖哩你走吧,俺娘出来没好话,缎子鞋牡丹花,一脚踢你个仰八叉。那时,还有革命儿歌,现在想起来都忍俊不止偷偷去笑:蹡嘁蹡,蹡蹡嘁,逮住老蒋上上气;老蒋光头不愿意,搭上火车跑孝义;车冒烟往西窜,一窜窜到黑石关;黑石关下冷子,老蒋砸成肉饼子;你一碗我一碗,气的老蒋白瞪眼;你一勺我一勺,吃的老蒋歪着脖。边说边唱边比划,格外开心。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刘奶奶家窑洞旁边的土坡爬着好玩,上边的草丛灌木丛更加吸引人,在那里捉迷藏,玩打仗的游戏非常开心。还有山坡上一嘟噜一串的小山枣野果子,咬上一口酸的掉牙。有一种像皂角样子的宽豆荚十分好吃。撇断长满豆荚的枝条夹在腋窝里,拽一个拿在手中,掐去头上梗子轻轻一扯,豆荚一边就咧开了嘴。放到嘴边用两个大拇指一抨,里边的小籽粒就飞进了口中。还有一种要剥去青皮,把一粒粒圆鼓鼓豆子上的透亮皮壳扯下来吃,像肉松,又厚实又耐嚼满口清香。我们叫它放屁板,不能多吃,吃多了老放屁。

荒岭上的路不好走,不规则的院有的靠里,有的突出在外,两米多长的界线分开两个院落,最窄处一尺多点。我常常爬着过去,不敢往下看。附近的几个孩子往往笑我胆子太小。那两边确实太深太深了,腿老是打颤,很吓人。有时他们用棍子拉着我走,有时就扶着他们的肩膀过去。玩累了就在刘奶奶那里吃饭,还有几次就睡在那院子里,让父亲抱我回家。一次,我曾问过伯父,刘奶奶为啥对我们家那么好。伯父说:以前更好,务本小时候跟我爷爷李鸿钧读私塾,吃住都在我们家。私塾停办后,我爷爷在李家祠堂创办仓西初级小学,务本又在那上学,吃住学费全免。小学毕业去开封当了学徒。伯母曾对我说,民国十六年腊月间,仓西遭雪灾,后拐的山顶风,雪过不去,把窑洞都埋的严严实实。你伯正好带人回家探亲,硬是刨人往河里推雪,两天两夜没眨眼,才把他们家救了出来。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我父亲却不这样认为。说,那年全村都是刨人,那里去想那么多。务本叔比我年长4岁。天生就爱助人为乐,民国24年秋天,仓西被大水淹没,平地水深3米。后拐一片汪洋。在齐腰深的水中,务本叔要不是把我们家的人和东西抢出来,爹娘早就被房倒屋塌砸没了。同院的老聋子钦训爷却说,务本直正刚强,爱抱打不平。那年和对岸争河滩地,上了家伙出了人命,务本跑了,去汉中你伯父那躲了几年。你伯让他在汉中西安接待巩县逃难的老乡,领着几个人可威风了。很多人都见过他,挎着盒子炮,还在西安火车站给巩县老乡免费发放火烧被褥,接济巩县难民。因和当地的痞子发生纠葛,干了一架,你伯带着兵方才解了围,和你伯有过命的交情。

后来听周围人讲,务本爷资格很老,47年没解放就参加了区小队,投奔革命,入了党。解放后一直当村干部。1950成立合作社,出任仓西红旗农业合作社的主任。家父那时就跟着务本干,当了老四中队,就是九队、十队、十一队、十二队的队长。领着队里人识字,扫除文盲。六零年闹饥荒,务本爷领着村里人种红薯,磨淀粉,开粉厂,做粉条,然后用粉条到洛阳郑州换粮食,这才使村里人渡过难关,仓西村没一人饿死。他还以无私秉直公正闻名乡邻。一致推举他担当村中宅基地的审核分配,用街坊邻居的话说,有务本领着干,没人有意见,他本身就是一杆称。再后来,看着搞浮夸虚报粮食产量不顺眼,老是和上边顶头吵嘴,干脆就不干了。他爱认死理,秉性耿直,性格火爆,红卫兵也不敢惹他。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老宅的椿树越长越高,宅基地的破砖碎瓦没能盖什么新房,父亲在那里砌了个猪圈。从小学开始,我天天提着一桶桶猪食,来喂养每年两头的肥猪。猪卖了,生产队记工分,国家还贴补粮食。猪圈伴着我从小学上到村里办的初中,喂猪、垫猪圈,出猪圈的猪粪,老宅要跑几个来回,我几乎天天都能和务本爷刘奶奶碰面,务本爷不是问我学习的情况,就是说有没有给家里招惹是非。话,只有寥寥数语,但依旧让我冒冷汗,不由得支支吾吾。知道他农活很棒,犁地耙地放磙扬场样样都会,大家总是推选他当十二生产队的队长,他总在那推辞,一直说,村长都当过瘾了还当啥啊,还是做普通百姓好。74年我初中毕业,原定跟着大队电工在学校校办工厂继续干,做教学仪器。务本爷却找到我父亲说,校办工厂没啥劲,听着好听,孩子还是上学好。今年有个可教育子女指标,鼓一把劲,上高中吧。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生产队出工收工,时常会和务本爷碰面,务本爷总爱和我唠叨几句:这年头你虽然学了一些修理农用机械手艺,大家也看得起你了,给你们家长了脸。读书可别忘,那是正事。恢复高考后一直鼓励我说,你伯你爸都是黄埔毕业,现在遇上了好时候,鼓足劲,也给他们争口气。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务本爷的长女和共和国同龄,下嫁唐三彩故乡小黄冶张家。长子部队转业后,安置到巩县司法局工作,后来组建了律师事务所。继承先父遗志,服务父老乡亲,在县城律师界威望颇高。次子学医,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医院做医生。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被誉为“最信得过的好医生”。为了乡下父母的体弱多病,我没少找他麻烦。早些年父亲病重,在城里救治后坚持回家。救护车开进医院,就见他早已候在那里,已是主任医师的他忙前跑后,安排房间,问诊断、挂吊瓶输液,给氧气,视如家人一般。临别还对我说,放心,这里一切有我。

乡下的哥哥在新宅盖起了两层楼房,后拐的老宅老院渐行渐远。1993年5月,务本爷无疾而终,年77岁。刘奶奶八十三岁时,也随务本爷步入极乐世界。回不去的老家,找不到的亲人,永远停顿在记忆的深处。

如今,仓西的券门也已扒掉拆除,不知那个名叫后拐的小巷是否安在。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巩县仓西村后拐里的务本爷(历史文化人物杂谈)

·


李正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巩县洛汭仓西村人。曾有13部著作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