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鄭州的西北角,惠濟區的邊遠旮旯,有個小村,叫岔河。不只是這小村500多口人有多特殊,是這小村所處的位置在周圍的老百姓眼裡比較特殊。鄭州西面、西南面遠處都有山,不知從西邊、西南邊何處的山裡流出了兩股溪流,後漸漸成河,西邊來的沿途經過上街、滎陽一路向東,叫索河。西南邊起源密縣、經須水潺潺流過來,一路北上的叫須水河。兩條河水在岔河的地方,終於匯聚一處,形成了鄭州北郊一條有名的河,索須河了,兩河此前在此岔開,所以岔河村的名字也由此而來。沿河岸前行,能時不時看到世界文化遺產的石碑。

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如今改頭換面的索須河,和相距不遠的賈魯河一樣,也是條歷史文化河流。兩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索河、須水河匯成索須河,一路蜿蜒向東,進入惠濟區境,便也是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了。

鄭州段包括通濟渠索須河段和通濟渠惠濟橋段,一河一橋,滄桑鉅變,在書寫著曾經繁華的過往。但從鴻溝水系,到隋唐的通濟渠,再到宋代的汴河,乃至元代後的賈魯河,這條千年古河歷來是貫通南北,連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

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全福是岔河的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人老實、本分、甚至有些猥瑣,身材自始至終都是瘦高個,漫長臉,其實心底有他自己的那一份精明。街坊鄰居說起全福,一致挑大拇指,好人,好人啊。可是,全福這一輩子家庭生活並不順。在那個大集體的年代,全福家兄弟二個,一姐一妹,姊妹四人,加上父母當時年輕,全家六個人,六個壯勞動力,勞力多,掙的工分多,收入就多,加上家庭又是三代貧農。在那個年代,在農村這是香餑餑,很快鄰村的一個眉清目秀的姑娘叫秀的就嫁給了他。

第二年就有了個孩子,女孩,取名叫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沒幾年,全福那種誠實,在秀看來都成了窩囊;全福的踏實,秀看來那成了傻。秀是個透精透能的主,看不了在農村來說全福這樣的老實蛋。改革開放的小風,剛吹到農村,秀就拋家離子,神秘失蹤了。孤苦伶仃剩了全福,還有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

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農村責任制後,農民吃的問題立馬解決了,緊接著面對風風火火的經濟發展的時代,錢成了所有人心目當中羨慕的對象。全福全家,隨著姐妹相繼結婚,兄弟二人加上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那知道錢咋掙呀,只會土裡刨食,再勤勞肯幹也掙不了幾個錢,家裡的生活漸漸日落千丈。弟弟結婚分家單過後,父母不放心全福,只能跟著他,還帶一孩子巧,雖說不缺吃,但是日子老是緊緊巴巴的。

後來秀到回來一趟,離了婚,把巧甩給了全福,自己跟著一個周口的什麼人走了。沒有媳婦,父母天天發全福的愁,見人就讓給他們的全福說媳婦,由於全福人沒啥本事,又太老實,還帶一孩子,不憨不傻的誰嫁給他呀。幾年後,幾經周折,才和一個神經病的女的結了婚。開始全福死活不同意,父母沒少勸他:我們會跟你一輩子嗎?沒人照顧你,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的誰給你做?你不看看你啥條件嗎?全福是個孝順的孩子,只能點頭同意。

沒兩年這傻媳婦居然又給全福生了一個孩子,居然還是男孩,取名叫旭。把個全家高興的什麼似的,雖說傻媳婦天天跑的不知道回家,啥活也不幹,但全家也並不嫌棄她。隨著旭的成長,家裡經濟的壓力更大了,女兒巧已經結婚成家,父親也撒手人寰,駕鶴仙遊了。全福明顯感到力不從心,沒有了父親,沒有了主心骨,如果不是有母親,他都不知道旭咋能長大。傻媳婦的病越來越重,旭六歲那年,傻媳婦拿著農藥當醋給喝了下去,死活沒有搶救過來。

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母親天天照看著旭,當爹也當娘,孫子當兒子養,家就剩了這老少祖孫三個人,全福農忙的時候地裡忙活,由於沒有實力也不懂技術,莊稼地裡也種不了啥經濟作物,沒事了靠給人打零工掙點辛苦錢。旭在這樣的環境中也長大了,現在年輕人接受能力快,但是學習不好,初中畢業,全福問他想學啥,旭說想學電腦。全福非常嬌貴旭的,好,學就學。可是學就得到鄭州,並且學費就是個不小的數目,但全福和母親商量了幾天,終於做通母親的工作,把家裡全年的糧食都賣了,又翻翻牆角破櫃子那點錢,算算還是不夠,找了巧去,巧聽說弟弟要讀書,二話沒說,拿出一萬交給全福。全福嘴上說著,這先算是借你的,借你的。可他心裡知道,這次借了就不知道啥年月才能還給巧了。

年前,全福感到渾身發燒,並且不退,到鎮裡醫院,醫生說小毛病,沒事,開點藥吃吃就好了。回家後幾天病情加重,經不起巧厲聲吵鬧,全福終於到鄭州五院做了檢查,結果,膽管癌。家裡也沒錢,家裡人都瞞著全福,商量辦法,明知道這病沒什麼希望,可是巧說:錢的事你們別管,我想法,讓爹多活一天,我就能多見到爹一天。說得家裡人都啪嗒啪嗒的往下掉淚,只能同意讓全福住院做手術。

手術後,全福仗著天天干活,身體有個好底子,過年的時候看著跟個沒事人似的。可是,到了四月底,連續的高燒無法控制,家裡知道,這是癌細胞大面積擴散了,最後的時光,家裡人用那樸實的方式告訴全福,你想吃什麼,說,我們給你做。可全福啥也吃不進了。最後還是印證了老百姓常說癌症病人的:吃麥(小麥)不吃秋(秋天成熟的莊稼),吃秋不吃麥(意思是癌症病人最多隻能活半年)。前天,全福撇下他89歲的母親,終於走完了他平平淡淡、庸庸碌碌的六十三年。

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這條流淌了成千上百年的索須河還在默默地、靜靜的流淌,見慣了人間的生死,看慣了人間的冷暖,人,就是它綿延流淌的一個點,過了就過了,已經波瀾不驚。

每年汛期的時候索須河水依然會很大。 其中有一年還漂過來了一頭淹死的牛,岔河的老百姓找了會水的下去把牛撈了上來,殺了全村人每戶都分了一塊。

全福下葬的這天,村上山的兒子結婚,聽說辦的非常氣派。

前幾天強的媳婦生了,還是雙胞胎,把個老公公高興得像喝了蜜一樣。

最近聽說惠濟區政府準備把索須河給治理治理,搞成濱河公園什麼的,到那時估計老百姓就又有了一個好去處了。……

若干年後,也許濱河邊閒聊的人們因為某事想起了全福,人們還會說,好人啊,大好人。算是對他最大的褒獎和肯定了。

鄉土紀實《岔河》作者 雪松

作者:毛豫華 筆名雪松,鄭州市人,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