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漢陽造”實際上指的就是漢陽八八式步槍,又稱“老套筒”,是1896年清政府獲得德國授權生產的Gewehr 88步槍,該槍也是中國使用的第一款旋轉後拉式槍擊步槍,作為中國的一款制式步槍,從清末的新軍一直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朝鮮戰爭都是中國軍隊的主要步槍槍型之一,服役期限長超過60年,是當時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武器之一。

“漢陽造”的來歷

由於早期使用黑火藥的槍支膛壓和初速都非常的低,為了增強威力他們通常使用大口徑的裸鉛彈頭,因為口徑大、又比較軟的裸鉛彈頭在擊中目標後很容易變形膨脹,造成一個大的永久性空腔效果。但是裸鉛彈頭又有一定的缺點:首先就是鉛彈頭很軟,侵徹力差,例如當遇到穿著厚重衣物的目標時彈頭很容易提前變形,大大減少了對目標的傷害程度。其次鉛彈頭在通過膛線時很容易卡在膛線凹槽裡,導致槍支常常需要保養給射手帶來不便。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11mm毛瑟步槍彈


早期的毛瑟M1871單發步槍就是發射的11mm口徑毛瑟鉛頭彈,彈殼是黃銅拉伸成型的,內部裝藥為黑火藥,即使鉛彈頭外層有一圈蠟紙,但是膛線內部仍存在掛鉛現象。

1886年,法國率先解決了這一難題,並使用管狀彈倉供彈的M1886勒貝爾步槍和8mm無煙火藥子彈,無煙火藥相對黑火藥具有很大的優勢:

①和黑火藥相比,無煙火藥的子彈膛壓和初速更高,從而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②無煙火藥的子彈由於初速高,一般不在使用老式的裸鉛彈頭,而是使用一種被甲的鉛彈頭,因此不會出現膛線掛鉛的現象。

③無煙火藥的子彈不會產生大量的煙霧而影響射手的視線,從而提高射擊精度。

由於使用無煙火藥的子彈具有很大優勢,因此西方國家紛紛效仿並生產出自己的無煙步槍彈。其中M1888委員會步槍就是為了應對法國的M1886勒貝爾步槍而生產的槍支。

M1888委員會步槍是德國第一種發射無煙火藥步槍彈的軍用步槍。該槍後來成為德軍的制式步槍,由於當時毛瑟公司名氣太響,德國為了向清政府推銷該型步槍還故意謊稱是“最新式的毛瑟步槍”,

M1888委員會步槍的主要特徵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M1888委員會步槍


早期設計M1888委員會步槍的時候,為了防止雨水、沙塵對槍管的腐蝕,槍管的外層包裹著一個套筒,並且起到一定的隔熱作用,所這種步槍流入中國的時候被稱為“老套筒”步槍,並且整個套筒爆露在外面的,這一特點與後來的“漢陽造”很容易區分。

由於當時生產M1888委員會步槍的時候,斯泰爾—曼利夏公司也參與其中,並且曼利夏公司有設計裝填無煙火藥子彈彈倉的經驗,即曼利夏M 1886步槍的盒裝彈倉,因此M1888委員會步槍也同樣採用了類似當時曼利夏步槍的5發盒式彈倉,並且使用5發的漏夾裝填,彈倉下方有一個方形孔,當最後一發子彈被推進膛室內時,漏夾就會從彈倉下方的方孔中掉下來,這種漏夾方式比起後來美國的加蘭德M1的漏夾方式更有優勢,因為M1加蘭德的漏夾打完最後一發不是掉出彈倉而是彈出彈倉,因此有一定的噪聲而不利於隱蔽。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M/88圓頭彈


M1888委員會步槍早期主要發射無煙火藥的M/88圓頭彈(7.92×57J),是一款彈殼長57毫米的無底緣子彈,彈頭使用了白銅被甲,重量為14.6克,槍口速度達到620 m/s。不過這種子彈並不是毛瑟公司設計的。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刺刀座被設計在槍管右側

M1888步槍的刺刀座被設計在槍管右側,上刺刀後刺刀也是偏在一側的。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M1888騎兵步槍

為了方面騎兵使用,德國設計出一款比M1888步槍槍身更短的騎兵步槍,該槍下護木一直包到槍口,並且拉機柄不在是直的而是採用向下彎曲的形狀,這樣攜帶時便不會掛到衣物等物體。

“漢陽造”步槍不一定是在漢陽造

從1896年開始,M1888步槍最早是在湖北建立的湖北槍炮廠(漢陽兵工廠的前身)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第一年生產了1千3百支步槍。由於漢陽兵工廠是八八式步槍最主要的生產廠,所以也俗稱為“漢陽造”。

後來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該型步槍,早前的江南製造局(上海)是以生產快利步槍而聞名,“漢陽造”出現以後,1899年江南製造局開始放棄了快利步槍的生產,從而與漢陽兵工廠一樣專門生產“漢陽造”,所以“漢陽造”不一定在漢陽造,該槍一直到1944年,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是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

M1888委員會步槍改進型又一次賣給了中國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7.92×57毫米尖頭彈


M1888委員會步槍早期使用的7.92×57毫米的圓頭彈穿透能力差,因此1905年毛瑟公司研製出了一款穿透能力更強的輕尖彈(彈頭重10克),剛裝備的M1888委員會步槍不僅使用的是圓頭彈,而且設計之初就沒考慮承受更大的膛壓,因此想要使用穿透能力更強的尖頭彈就必須擴膛,擴膛後的第一個型號為88/S,為什麼叫S,S表示該槍可以發射S型輕尖彈,並且為了與發射圓頭彈的槍支區分開來,他們在槍支機匣頂部刻有一個大大的S標記。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M1888步槍使用了5發漏夾裝彈(上),M1888步槍使用了5發橋夾裝彈(下)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彈倉下方的長方形的孔被堵住


在當時。也有部分槍支改裝使用了Gew 98步槍的橋夾供彈,方法是在機匣頂部後方加上橋夾導槽並對彈倉進行改良,最後封閉彈倉的底部開口。這種改進型被命名為“Gewehr 88/05”。之後又有88/14型問世,也是進行局部改造後發射S型輕尖彈的步槍。

擴膛改造後的老套筒仍然存在很多缺點,終究還是沒有毛瑟的Gew 98優秀,因此德國軍方準備換裝Gew 98作為制式步槍,而早前裝備的M1888委員會步槍也開始對外銷售,大約在1911年我國又一次引進了M1888委員會步槍。

這時M1888委員會步槍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能發射S型尖頭彈和使用了與Gew 98一樣的5發橋夾供彈,其他形狀基本相同。

“漢陽造”和“老套筒”有什麼不同


我國第一款栓動步槍“漢陽造”的簡史

“漢陽造”步槍紅圈內是改進的地方

最初的“漢陽造”主要是仿製德國的M1888委員會步槍,不過後來又對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改進。

1、由於早期老套筒使用的鋼套筒非常的笨重,不利於攜帶,因此“漢陽造”把早期的套筒改成了上護木,極大減輕了重量。

2、早期的老套筒刺刀座是在右側,與整槍的中心不在同一條直線,因此不利於使用,後來的“漢陽造”把刺刀的固定方式改到了槍口下方。

總結

“漢陽造”步槍最初是對M1888委員會步槍進行復制,後來又對一部分細節進行了改進,直到中正式步槍的出現,“漢陽造”仍作為主力步槍之一。“漢陽造”幾乎參加了民國時期每一場戰爭,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仍作為主力步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