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據老兵回憶,抗戰後期,不少抗戰軍人使用的是被稱為“老套筒”的“漢陽造”步槍,這些“老套筒”大多服役了三四十年,有的膛線都已經磨沒了,以至於一百米之外就打不著人。

“老套筒”雖然落後、差勁,卻在中國革命的幾個關鍵時期卻發揮過極大的作用,抗戰時期,“老套筒”是我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主要裝備。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抗戰老照片

全面抗戰爆發初期,國民黨雖然給了紅軍三個師的番號,卻並沒有一視同仁配發相應的裝備,我八路軍、新四軍將士使用的槍械既破又舊,但是即使這樣,也沒有影響我革命軍人打擊日寇、殺敵立功。

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使用的步槍幾乎都是“漢陽造”。相比之下,“老套筒”雖然“年事已高”,比大刀長矛還是強多了,我抗日軍人仍以擁有一支“老套筒”而心滿意足。

“老套筒”也絕對不是燒火棍,“老套筒”安上40公分長的刺刀,在與日軍拼刺刀時絲毫不落下風;在射擊方面,“老套筒”的精度不高,射程也不及日軍的“三八大蓋”,但“老套筒”也有自己的“殺手鐧”,它使用的7.92毫米子彈足夠威猛。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電視劇《漢陽造》劇照

據說,由於在設計和工藝上存在瑕疵,“老套筒”射出的子彈穿透力不足,一旦打進目標體,彈頭不會像“三八大蓋”那樣穿透而過,而是在目標體中亂竄,形同爆炸效果,所以,其強大的殺傷力讓日軍膽顫心寒。

朋友們千萬不要小瞧了“老套筒”這杆“老爺槍”,它可是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款步槍。

晚清時期,冷兵器逐漸退出戰場成為一種趨勢,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論,中國近代工業之父、湖廣總督張之洞著手創建中國自己的槍械製造廠。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電視劇《漢陽造》劇照

兵工廠選址在湖北漢陽龜山北麓,所以,大家後來習慣叫“漢陽兵工廠”。工廠於1892動工興建,幾經周折,到1895年末完工,兵工廠開始仿製德國M1888型步槍,起名叫“漢陽造88式七九步槍”,簡稱“漢陽造”,別名“老套筒”。

德國製造的M1888型步槍是一支什麼樣的步槍呢?

有人把M1888步槍稱為“毛瑟88”,其實,它與毛瑟兄弟根本沒什麼關係,為了向中國推銷業已落伍的M1888步槍,德國軍火商“渾水摸魚”,玩了“貓膩”。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漢陽造步槍

原來,M1888步槍這款支無煙火藥步槍本由德國製造,曾經在德軍大量列裝,第一批列裝部隊的支無煙火藥步槍,但是,剛列裝部隊,就暴露了幾個嚴重的缺陷,其中最為嚴重問題就是容易炸膛。

據稱,之所以容易炸膛,是因為當時的冶煉技術不發達,用於製造槍管的鋼材質量不佳,因此,打不了幾槍,槍管就會發熱、發燙,嚴重情況下甚至炸膛,於是,德國廠方就在槍管的外面再套上一根鋼管,這就是“老套筒”這個稱號的由來。

德國軍人普遍抵制這款“要命”的步槍,軍方決定拒絕將這款步槍列裝部隊,但大量的庫存怎麼辦?洽洽在這時,張之洞找上門了,於是,無良的德國軍火商有了處理庫存的“天賜良機”,他們以“毛瑟步槍”的名號,把庫存和生產設備打了個包,一起賣給了張之洞。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漢陽造”與“三八大蓋”對比圖

張之洞引進了全套生產線,也很快就發現M1888的設計缺陷,此時,回頭路走不得,唯有繼續往前走了。

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為適應國情,漢陽兵工廠從設計、材料和製造工藝等方面著手,對德國產M1888步槍做了多次技術改良,甚至去掉了槍管的套筒,經改造後的漢陽造“性能可靠、結實耐用”。

雖然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但是,中國人還是習慣稱之為“老套筒”,到後來,“老套筒”就成了“老爺槍”的代名詞。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漢陽造步槍

漢陽造“老套筒”的成功立即引起了各地軍閥兵工廠的“山寨”仿製,一時間,“山寨”貨遍地開花,“老套筒”成了近代中國軍隊裝備的主要兵器。

張之洞沒有想到的是,清政府花費巨資打造的“老套筒”竟然成為消滅自己的利器,張之洞死後兩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革命黨軍人用漢陽兵工廠提供的“老套筒”舉行了首義,首義成功,“老套筒”功不可沒!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軍人又用“老套筒”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三八大蓋”,可以這麼說,保家衛國還多虧有了它。

國民黨軍隊淘汰“老套筒”,大量配備“中正式”時,抗戰已近尾聲。

但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地方抗日武裝的軍人們還在大量使用“老套筒”,直到抗美援朝期間,“老套筒”還在我人民軍隊中服役。

“老套筒”中國造,它因缺陷而得名,抗美援朝還在用

漢陽造在女民兵手中煥發了新生

​人民解放軍全面更新制式化裝備後,“老套筒”又繼續在廣大民兵手中“發揮餘熱”,並持續至60年代末。

這裡不得不感慨一下“德國製造”,“老套筒”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跟德制機械的精密技術是分不開的,當年是那樣,1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提高“中國製造”的技術含量任重道遠。

從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生產製式步槍,到“老套筒”徹底退出現役,“漢陽造老套筒”成為服役期限最長的中國產製式步槍。

“漢陽造老套筒”曾經先後武裝過清末新軍、北洋軍閥、國民黨軍以及我人民軍隊,縱橫戰場半個多世紀,不愧為“中華第一槍”,是中國給了它“揚名立萬”的機會,也成就了它輝煌顯赫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