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湖南省武岡市城南村有一位根雕大師,多年來他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深受藏家愛好者的好評,他就是林嶽,1975年生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根雕藝術,從此便深深的喜歡上了,於是便開始了自己的專研練習,他經常向當地的根雕藝人學習請教,慢慢的他開始逐漸領悟到了根雕的精髓,但自學也讓他受到了很多知識面上的約束。後來他拜湖南農民雕根大師曹實民為師,在師父的悉心教導下,他系統的掌握了根藝技法和創作技巧。常年跟隨師父上山尋根學藝。

有些人往往會拿根雕和木雕來相做比較,因為它們倆是最為接近的藝術,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藝術創作的共同之處,可以說根雕藝術和木雕藝術是一母雙胞,是姊妹藝術,同屬文化藝術範疇。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根雕藝術在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根做臺、架擺放什物的先例,隨著時間的演變,後來的人們就把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刻成了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千人千物,所以每個雕刻師雕出來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佳作。

而林嶽深愛的是根雕,用他的話來說,他對根雕的熱愛已經到達了痴迷的成度。根雕的創作主題立意是根據天然樹根形態為主要依據,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反覆審視,依照根材的固有特徵,立下創意,該留的留下,不該留的摒棄,而且還可以根據根材的色澤、洞穴、疤瘤、紋理等創作出有趣的作品。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根雕是一種雕刻方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 通過構思利益,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其它類藝術,大都是藝術家們主觀創作而成的,而根雕的藝術則是根據原材料的自然形態,因式造型,因材施藝,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製作而成,集中體現了它的自然美,而且有其它的自然性誘導出了它的文藝性,根藝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中的體現,是人難以仿製的,可以說每一件根雕藝術品都是世上唯一的,所以它的收藏價值在此可見一斑,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根藝創作的構思必須著眼於最大限度的保護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為藝術的再創造的痕跡應該隱藏於自然之美中,根雕的製作一般可分:選材、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步驟。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用才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花梨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樹質品種,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陰沉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大自然的造化之工。顯示出神奇莫測之妙,飄逸浪漫之美,堪稱一絕。根藝是我們中華民族原始古老藝術的再現,是祖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它體現了祖先早年創造自然美之靈氣,包含著當今藝術之精華,使人真正讀到了大自然乃至一個社會的縮影。(此段借鑑了百科匠人)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在林嶽的手下,一根朽木變成了一尊婀娜多姿的孔雀,並把孔雀那種愛美,總是拖著長長的尾巴大搖大擺走起來的樣子,雕刻的活靈活現。

枯枝上的百鳥嬉戲,騰雲駕霧中的觀音大士,慈眉善目笑看人生百態的彌勒佛,都能從這些作品中看出林嶽對雕刻的用心及喜愛。

早在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稱的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鶴為代表的嘉定派。根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作出供人欣賞的擺設,而且還有雕刻具有實用價值的傢俱以及其實用品,可讓我們難過的是在民國時期,根藝製作和生產日漸衰落,許多藝人改行或者專業,根雕技藝瀕臨滅絕的境地。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從此便在根雕界有了一席之地-林嶽


20世紀70年代末,根藝在中國復甦並發展,從事根藝創作的藝人又逐漸多了起來,是我們值得欣慰的一件大事,只因我們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又得以傳承下去了。

雕刻是一門苦工,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長期勤學苦練,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可能都吃不了這個苦,因為市場的約束,根雕的傳承在走著一條很艱難的道路,但林嶽不會放棄,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喜歡上這項民間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