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不論各位家長們是否願意承認,在現代社會,"中國式父母"已經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專指我國家長中的一大部分群體,他們的教育理念像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我爸媽就是這麼教育我的,準沒有錯",於是這麼教育自家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三觀歪曲,患上心理疾病。

這時候"中國式父母"會說"我們都是這樣一代一代長大的,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自閉症、抑鬱症,就你們80後90後事多",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並非過去的人們心理都很健康,也並非"80後、90後"脆弱、經不起打擊、玻璃心事多,而是近現代的心理學飛速發展,人們對於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於是發現了人們大量患有這些心理疾病。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從古至今,故事裡的悲劇也比比皆是,且不論中外文明,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只是"中國式父母"更加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

細數種種"錯"

1. 我這都是為你好

家長們自古以來就好似在基因中刻下了這樣的話語,一旦孩子表達不喜歡家長給安排的吃、穿、用,想要提出自己的喜好,家長就會用這樣話來規勸孩子,好像孩子選擇了其他的顏色、其他的衣服、食物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一樣,這其實完全沒必要。

我們在生活中只要保證食品健康、穿衣舒適、出行安全就好,很多事情都應當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可是很多孩子就連這麼一點點自由都沒有。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孩子們的生活原本就是比較枯燥的,在學校聽從老師的安排進行學習,這方面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抗拒的意義,但是填充了孩子大部分的生活時間。在長時間的聽話之後的課餘時間,回到家裡的時候,自然更希望放鬆一下,用喜歡的食物、衣服、玩具給自己一天的勞累放鬆一下,這就和家長們上班一整天之後回到家裡,也常常不想做飯只想在沙發裡"葛優癱"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自己都可以放鬆,為何要對孩子如此苛刻呢?

2. 我對你多好啊

"自我感動"是一種非常虛偽的情緒,當家長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什麼是對孩子好,並且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不夠勁兒",因此往往做出出格的事情來向孩子證明自己的愛,這樣的情緒是十分扭曲、過激的。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前段時間有一個小視頻很火,一位父親為了教育犯了錯的兒子,又心疼不願意打孩子,就讓孩子拿著棍子抽自己,孩子多次拒絕並大哭,誠懇認錯表示自己再也不犯,可是這位父親仍然不依不饒,甚至自己用棍子抽自己的後背,一時間木屑翻飛,孩子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而在這個視頻下多數都是感動得語無倫次的評論,認為孩子的爸爸真是"父愛如山"。

但實際上在孩子已經哭泣認錯表示再也不犯的情況下,這樣的行為不過是讓孩子內疚罷了,這樣的感動,不過是家長認為教育得"還不夠"。這對孩子的內心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也給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3. 你對得起我嗎

家長常用句式之一——"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嗎?"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中國式家長"之所以如此出名,正是在於家長們種種"名言金句"並不是建立在邏輯說服的層面上發出的言論,而是以"打感情牌"為主,讓孩子慚愧、內疚為最終目標。

"你對得起我嗎"正是這樣的語言方式,當家長髮現自己在講道理上無法說服孩子的時候,就會陷入這樣無理取鬧的語言邏輯中:你不能這麼做,你這麼做就是對不起我;你必須按我說的做,你不做就是對不起我;你必須考到第一名,你做不到就是對不起我們生你養你;你必須聽話嫁給那個男人,不然就是對不起爸媽。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而家長們所謂的"不這樣做就是對不起",其對應的"對得起"的結果往往是:你要考個好成績、你要管男朋友要高額聘禮、你要養活你弟弟、你要讓我們在別人面前有面子、你不能讓我丟人。這一切的要求並不是以孩子的受益為最終目標,最終的受益人是家長自己。

"你對得起我嗎"其背後隱藏的心理是"我需要孩子回報我",正如我們古話中講的"養兒防老"一樣,被當代很多人不齒,養孩子彷彿只是一個"養老送終"的工具,這樣的態度怎能讓孩子們不寒心?

4. 你這是不孝啊

如果說別的語句還有一絲絲邏輯的因果關係,"不孝"的評價則是徹底的無理取鬧,我們古代曾經有很多迂腐陳舊的觀念,譬如"二十四孝"中的種種奇葩故事,都要求孩子們萬事必須順著父母的意願來,否則就是不孝順。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而現代的父母們仍舊會在自己完全不佔理,和孩子講道理徹底被"擊敗"的時候,"撒潑"一樣說出這樣的話來,試問孩子還怎麼靜下心來和家長溝通?

5. 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

我們在骨子裡是害怕與其他人不同的,家長們往往在孩子的各種成長階段對孩子的言行都會提出抗議,諸如"你什麼年紀了還穿這種衣服"、"你多大人了還吃棒棒糖"、"你這年紀了還不結婚你是不是要看醫生"、"你不想生孩子是不是不正常"、"你多大了還用這種裝可愛的頭像趕緊換掉"等等,這種不自由正是我們傳統觀念中的不自信導致的。

而家長們往往認為"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就是健康的成長方式,也正是將這種"遵循規律"當做"規規矩矩"的標準,如果孩子活潑一些,有自己的想法,就會認為他們"不三不四"。這是對人性極大的打壓。

6.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比較也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家長們尤為擅長的就是用自家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而自家孩子的長處則往往視而不見,在孩子極度的抗議中,才會敷衍兩句,多數不會給予積極而正面的鼓勵和表揚,多數以"還行吧"、"馬馬虎虎"、"不要驕傲"為主要表達方式。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我們曾經說這樣的表達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含蓄之美,實際上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孩子缺少合理的、健康的競爭環境,會扭曲孩子的競爭心態,處於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可能會扭曲三觀做出一些惡性競爭的事情,或者因為長期恐懼遭受家長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打擊而養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傾向於自暴自棄認為自己是無能的。

7.

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爭氣

我們的"中國式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不能同甘、不能共苦",當孩子取得成就的時候,家長們還要"害怕孩子驕傲"而給予訓斥,自己獨自享受"面子上有光",同時當孩子遭到挫折的時候,也要完完全全把責任歸咎給孩子自己,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你沒出息",都是孩子的錯,從這一點來看,家長是完全的"利己主義者"、很"自私"。

重拾自我,重新愛孩子

我們現在的孩子常常會發表言論說"我們很難去原諒父母",很多人選擇"遠離原生家庭",這些言論往往無法喚醒爸媽們的醒悟。

“中國式父母”的7大問題,已成教育的反面案例,你也有中招嗎

其實孩子們不是"搞了點心理學的新玩意兒就做作",而是"因為認識了心理學而知道如何健康、積極地活下去",當你武斷地認為,孩子所有的表達自我都是"狡辯"的那一刻,你和孩子就已經不在同一條路上了。

我曾聽到一位家長說"她能有什麼病,成天說要自殺,她痛苦什麼,有本事就去死啊",但當孩子真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時候,家長卻說"你怎麼這麼想不開,有什麼事情不會給媽媽說嗎",這難道不諷刺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