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飯碗的?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佈會。

中國是如何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飯碗的?

這是繼1996年《中國的糧食問題》後,中國政府發佈的第二部有關糧食安全問題的白皮書。


為何選擇在此時發佈?


1996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召開糧食首腦會議期間,中國曾發表過《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回應了“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也提出了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總方針。

如今已經過去23年。這期間,中國的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國的整體社會形勢和國際關係發生了明顯變化。當年的白皮書已經難以全面對應目前的糧食安全現狀。

中國是如何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飯碗的?

從國際關係方面來看: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融入世界經濟;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得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逐漸從世界規則的跟隨者變成參與者和引領者。

從國內政策方面來看: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201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實施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近幾年,又開始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的主糧玉米的市場化改革也運行了一個週期,新的政策效果開始在糧食生產、市場貿易等領域顯現。

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導致糧食消費量大幅增加,城市化和機械化的快速推進導致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和經營規模化並存。

這些新變化究竟給中國的糧食安全帶來了哪些影響,需要得到權威部門的正面回應。

此外,如今中國的農業生產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外開放也進入了新階段,國內有人對糧食安全問題心存疑慮,國際上也有人希望瞭解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態度。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闡明中國糧食安全的立場和方針,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中國適時發佈了《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

可以捕捉到哪些重要信息?


《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全文約1.2萬字,由前言、中國糧食安全成就、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未來展望與政策主張、結束語六部分組成。

白皮書通過大量數據和事實,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糧食安全事業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和貢獻,闡述了中國實現長期糧食安全保障的能力和信心,表達了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深入合作、共同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態度。其中,我們至少能捕捉到四點重要的信息。

一是中國人不但已經“吃得飽”,而且吃得越來越好。

白皮書說,中國糧食單產大幅提高,總產量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從2015年開始,糧食總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

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稻穀和小麥產需有餘,人均糧食佔有量已經達到470公斤左右。這意味穀物基本自給、口量絕對安全的目標已經實現,中國人已經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從數據中還可以看出,中國人吃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豐富。突出表現在油料、豬牛羊肉、水產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佔有量的大幅提高,2018年比1996年分別增長了35.7%、55%、72.5%、333.3%、104.2%和176.5%。

這次的白皮書還特別將有效解決貧困人口吃飯的問題單列了出來,體現出脫貧攻堅的重要成效。

二是中國糧食生產和供給能力明顯提升,生產的區域性顯著增強。

在中國嚴守耕地紅線、農田面積相對穩定的同時,生產條件、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糧食倉儲能力和調運水平明顯提高,儲備和應急體系逐步健全,說明中國的糧食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同時,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劃定有利於優化區域佈局和要素組合,意味著國家對農產品生產的調控能力也已經大大提高。

三是 “科技化”“綠色化”“市場化”在糧食生產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白皮書提到,2018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比1996年的15.5%提高了42.8個百分點,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科技進步還推動了節水減排和環境修復技術的進步,加上對化肥、農藥使用的控制,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將不斷增強。

中國是如何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飯碗的?

△ 節水灌溉技術

糧食市場化改革也不斷深入。尤其是近年來不斷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實施大豆、玉米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這都是市場化的重要體現。

四是對外開放繼續深入。

數據顯示,中國糧食進出口更加活躍,尤其是進口與1996年相比增加了9.4倍。對外合作的國家也越來越多,合作領域持續深入。說明中國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的水平在不斷提高。

白皮書的發佈有何意義?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以官宣的方式發佈《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增進國內外對中國糧食安全的瞭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糧食安全現狀,主動回應了一些人對中國糧食安全和未來糧食政策的擔心,讓世界看到中國糧食安全成就的同時,系統宣示了中國的糧食安全主張,表達了願意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的明確態度,能夠提振世界應對糧食安全問題的信心,體現出積極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大國擔當。


中國是如何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飯碗的?

在白皮書裡集中展示了中國糧食安全經驗,為應對世界糧食安全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對世界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此外,各項公開透明的權威數據,能夠為國內外糧食及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為各國的糧食貿易交流形成穩定預期。

從白皮書中,我們能體會到國家的決心和信心,相信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會越走越穩、越走越寬。


- END -

撰文 / 吳天龍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圖片 / 網絡

美編 / 高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