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在知乎上,一直有個經典定論:德雲社開不進天津。


在這個問題下面,各種說法眾說紛紜。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歷史學家們挖出郭德綱和天津相聲圈子的陳年恩怨。

東北相聲界當年也是如出一轍的話:郭德綱,你在哪裡紅都沒事,到了東北你就不靈。最後的結果是德雲社分社直插黑龍江的心臟——哈爾濱。目前為止,就是天津同行的這句話在德雲社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的路上未嘗敗績。

郭德綱成名之後,一直被天津主流相聲圈所排擠。當年郭德綱的藏秘排油負面新聞爆發後,相聲圈甚至發起了倒綱運動,迫不及待想要踩郭德綱一腳。

結論就是,即使德雲社開到了天津,也會被同行各種下絆子排擠出局;

天津相聲的忠實擁躉立馬發表了反對意見。

他們認為德雲社不敢進天津,歸根到底是因為慫。天津相聲100多年師承,臥虎藏龍能人輩出。德雲社敢開進天津,只要不是郭德綱、于謙這種級別,分分鐘被天津相聲界爆錘出局。

甭說岳雲鵬、張雲雷在網上多火,拿到天津這地界,根本不夠看;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但流傳最廣的還是民間高人派的論點。

這一派覺得,德雲社開進天津最大的阻力是天津觀眾。

在他們看來,天津人是全國最專業的相聲聽眾,遍地都是相聲老炮。在天津你要是表演《報菜名》,少報了兩道菜都會被他們糾出來。

德雲社那幫學員敢來,十有八九是要被觀眾轟下臺的。

但這些都是網上的說法,實踐才能出真知。

為了探探天津相聲江湖的水有多深,我們決定十一去趟天津,親身感受一下真正的津味相聲。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都說天津是曲藝之鄉,這句話不假。說十個人裡八個會說相聲,這句話也是實話。


在天津聽相聲,跟在石家莊找洗浴中心一樣方便。整個天津,大大小小的茶館有二三十家,幾百號演員,想聽相聲直接上大麥買張票就成,幾十塊錢一張,價格不貴還方便。

相聲在天津,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逛茶館跟買菜吃飯差不多感覺,很生活化。

進了茶館,你就能感受到這一點。臺上演著相聲,臺下擺著老式桌椅。在前臺點上一壺茶,兩包瓜子,就足夠你在歡聲笑語中消磨一下午的時光。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在市井氣息更重點的名流茶館,觀眾席後面就擺著電動車,不知道是不是哪個演員剛逛完菜市場,就趕來茶館演出留下的。

郭德綱說,天津是個保守的城市,所以傳統相聲和煎餅果子都保存的很好。

當你在茶館坐下,你瞬間就會明白郭德綱的話。傳統的小劇場氛圍,不緊不慢的相聲表演,你會有種久違的安逸感,十一還要加班的煩躁感瞬間被拋在腦後。

不過,這種保守近些年也在制約著天津相聲的發展。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幾乎在每個天津茶館門口,你都能看到禁止錄像的提示。或許茶館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是老闆怕大家都去網上看視頻,就不去現場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演員新段子少,有點新東西都寶貝著,生怕被同行給抄去了。

不過,瞭解郭德綱如何通過擁抱互聯網成名的觀眾,看到這條提示不免可惜,這該白白損失多少出名的機會啊。除此之外,如果你進了天津的相聲茶館,只需留心觀察一下,肯定能看到馬三立的像。

天津相聲圈注重師承關係,講究的就是個師出有名。而馬三立老爺子作為天津相聲公認的一代宗師,自然是要佔據各家茶館照片牆的C位,被來往的觀眾演員頂禮膜拜一番。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但重視師承的另一面,就是有想法的年輕演員如果沒有師門,想立足是難上加難。

就像郭德綱當年成了名,主流相聲圈的同行就是不認他,還不是跟他師承不行有關。直到後來郭德綱拜入侯耀文老先生門下,才算苦盡甘來,成了真正的名門之後,在相聲界徹底站穩了腳跟。

更遺憾的是,傳說中嚴苛賽過柯以敏的天津觀眾,我也沒見著。

即使有些段子明顯不好笑,觀眾玩手機的玩手機,打瞌睡的打瞌睡,但我想象中相聲老炮怒斥演員,乃至把演員轟下臺的名場面並沒有發生,甚至連“籲”的起鬨聲都沒有,只有一片死寂。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回來跟我天津的哥們一說,他直笑我:

你那都是玄學,咱天津人哪有你想象中那麼閒,天天沒事幹去茶館泡著啊,還要上班呢,北京人也不每天都往故宮跑吧。真想聽相聲,不如上網看看郭德綱的視頻。

至於相聲老炮,他們也不是天天去茶館聽相聲啊,收音機裡聽聽就得了。願意往茶館裡鑽的,都是你們這幫外地的遊客,來聽個新鮮就得了。

那麼天津觀眾真的不待見郭德綱嗎?

我的天津哥們說:都有。年輕人大都覺得郭德綱是復興相聲的英雄,沒有他相聲到現在還是個天津小眾藝術呢。不待見他的主要是年紀大的相聲老炮們,主要詬病郭德綱三俗,又擅長搞網絡營銷,走的路子沒那麼正。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對於普通觀眾,相聲原教旨主義老炮們也頗為嚴苛。

如果你認為這些他們愛聽的相聲不好笑,他們會認為你摸清楚裡面的門道,不懂傳統經典。但問題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根本不存在什麼酒香巷子深,民間有高人。大多數人聽相聲只有一個目的:好笑。

如果你說的不好笑,大夥為啥還要特地花錢來聽你呢?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所以,這麼一圈下來,我們深刻的意識到了,德雲社不是開不進天津,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三個字——

沒必要


在天津茶館聽相聲,對外地觀眾來說就像是一場祛魅的過程。

很多人聽完了才發現,其實天津演員質量和德雲社差不多,也是參差不齊;至於傳說中的天津觀眾,也早已由外地遊客替代;甚至連相聲演員,當他們脫下長袍大褂換上普通衣服從劇場後門走出時,一瞬間就隱沒在人群之中,絲毫沒有明星的範,也賺不到什麼錢。

郭德綱有個段子,說想要讓天津相聲演員手舞足蹈很簡單,回家看到天花板上粘著100塊錢就行。這不純是個段子。即使是謙祥益這種天津相聲茶館的翹楚,演員收入也不過一場幾十,一個月掙到八九千塊錢已經相當不錯。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德雲社開到天津,未必賺不到錢。每年郭德綱迴天津省親表演的門票,都是380元起步,照樣是場場爆滿。甚至連徒弟迴天津巡演,票價都遠勝於普通茶館數倍。

但把德雲社開到天津,終究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一方面,你得面臨天津數百位同行的競爭,本身壓力就大。現在有能耐有野心的年輕演員,都在想著如何去北京、上海發展,德雲社還往這片過度飽和的市場擠,有點自找沒趣;

另一方面,真開了賺的也是遊客的錢。既然如此,與其在天津跟同行們爭搶遊客的鈔票,為什麼不乾脆去他們所在的城市開分社呢?省時省力賺的還多。

按郭德綱的話就是,給留在天津的同行們留條活路。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但諷刺的是,儘管德雲社已經儼然是中國相聲第一社團,收入遠遠勝過天津同行,他們中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郭德綱,覺得自己賺的少,是因為郭德綱的德雲社搶了生意。

在茶館裡,我們就聽到演員拿段子編排郭德綱。

逗哏:我創作了一萬多個相聲新段子。

捧哏:您說說?

逗哏:包括《曹雲金自由了》。

捧哏:聽著真沒勁啊。

逗哏:但我不三俗啊!

話雖然難聽,但郭德綱並不一定在乎。當他們還在小劇場賣力求生時,靠編排郭德綱取樂時,郭德綱已經在全國開拓分社,早跟他們不在一條賽道上了。

德雲社“魔咒”——為什麼開不進天津?

所以,德雲社開不開進天津,不重要;同行們待不待見郭德綱,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說的段子夠不夠哏,能不能讓幾十年後的觀眾聽了,依舊能哈哈大笑。

如果所有人聽相聲時都在講典故,研究裡面的理論門道,而不在乎它好不好笑,那相聲就算是完了。

↓↓↓↓↓↓↓↓↓↓↓↓↓↓↓↓↓↓↓↓↓↓↓↓↓↓↓↓↓↓↓↓↓↓↓↓↓↓↓↓↓↓↓↓↓↓↓↓↓↓↓↓↓↓↓↓↓↓↓↓↓↓↓↓↓↓↓↓↓↓↓↓↓↓↓↓↓↓↓

【招聘兼職短視頻後期】要求:1、年輕勤奮,熟練掌握Pr、Ae或者其他視頻編輯軟件(至少熟練掌握一項)2、有底薪,有額外的提成,當然也有要求,不限制工作時間和地點,但是要求每天的視頻產出要能達標。3、真心喜愛相聲,能夠長久的堅持下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不行。4、有想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幹副業多賺取一份收入的粉絲朋友,可以私信回覆【工作】二字,我們詳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