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黄河心不死”,原来是谐音,并非黄河

早年,淇河岸边,有一个黄员外。他的家业很大,良田千亩, 粮囤如山,是方圆很有名望的一家。他有一女名叫黄娥,长的天仙一般,聪明伶俐,生来多情。只有一件事她闷闷不乐。就是她已满十八岁了,还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上门提亲的真多,不是富家的浪荡公子,就是年过几十岁的官宦求她做小婆,黄娥都不应承。

这一天,黄娥坐着轿到她外婆家去。走到八里村,忽然听到琴声,婉转动听,倾诉说着主人的心中悲伤。黄娥听迷了,心想:在 这小小的山村里,是谁能弹奏出这么动听的琴声呢?黄娥吩咐丫环顺声音找去。

一会儿丫环回报说:顺琴声找到两间破草房,一个老太太在纺花,一个青年人穿得很破烂,坐在纺花车旁弹琴。从此后,黄娥隔几天都要到她外婆家去一趟,到八里村旁听一会儿琴。

有一次,黄娥不坐轿,也不带丫环,只身一个人到外婆家去。 走到八里村,听到了悦耳的琴声。她顺声音找到了弹琴人,虽然衣着破烂,但掩不住英俊的面孔。原来这家姓张,靠纺线过日子,弹琴的青年叫张生。

张生被黄娥美丽的姿色惊呆了,二人一见钟情, 深深地相爱了。从此黄娥每次上外婆那儿,都要和张生见见面。 张生自爱上黄娥以后,整天茶不思,饭不香,夜不成眠,黄娥的影子总在他面前摇晃,不几天就病得奄奄一息了。他伤心地对妈妈说:“我眼看活不成了,在临死前能见到黄娥,死了也心甘。如见不到她,人死了心不死。你叫黄娥来见见我吧?”他妈给黄娥捎了信。

说来也怪,张生几天没眨一眼,黄娥来了他却睡着了,黄娥不便打扰就走了。刚才走,张生就醒了。他问黄娥来没有,他妈说来了,见他熟睡就走了。张生悲痛万分说:“妈呀,我死了你把我埋到黄娥常走的路边,让我看她一眼吧。”说完就死了。

他妈就把他埋在大路边,谁知夜定时分,坟里响起了动听的琴声。有个人叫王二,听到琴声心想:“真古怪,坟里怎么会有如此动听的琴声?或许里边埋有珍贵的宝物吧?”他偷偷背个镢头去挖坟。

打开棺材一看,也没见尸首,只有两个小巧光滑的小酒盅。王二把它拿回去倒上酒,酒盅内立刻琴声悠扬。王二高兴疯了,以为自己得到了宝贝,发财当官心切,就把酒盅献给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倒上酒,果然有悦耳的琴声。知府听迷了,可他们谁也不知道酒盅是何宝物,便贴出告 示,悬百两纹银征询。

告示一出,惊动了四乡,前来观看的人多极了。黄员外要去, 黄娥也非要去。黄员外说:“你这么大个女孩,怎好抛头露面?” 黄娥非要去,黄员外只好答应了。

知府面前的桌上放着两只酒盅,中间距离约有一尺远。黄娥挤到酒盅跟前,奇怪,两个酒盅自动往一起一碰,“咣当”一声,碰的粉碎。这就说明张生见到黄娥心死了。

“不见黄河心不死”,原来是谐音,并非黄河

后来,人们就用“不见黄娥心不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时间长了叫俗了,人们就说成“不见黄河心不死”了,一直流传至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